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介绍两种入路显露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4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露,经翼点入路晕露,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内及鞍上肿瘤。手术入路根据肿瘤具体位置而定,颅中窝底鞍旁多采用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鞍内及鞍上肿瘤则经翼点入路。结果:全切除47例,1例脊索瘤向海绵窦颅底生长行次全切除。结论: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显露及翼点入路,鞍区肿瘤显露良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张征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1):67-67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 3 0例病人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 2 6例 (86.7% ) ,颅内感染 11例 (3 6.7% ) ,脑内血肿 5例 (16.7% )。结论 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小脑和颞叶牵拉轻 ,能直接处理肿瘤的基底部 ,手术野开阔 ,但有潜在并发症 ,手术费时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202例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134例(66.3%),次全切除53例(26.2%),部分切除15例(7.5%),死亡6例(2.9%).结论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选择有利于肿瘤最佳显露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的关键,应在将病人生存质量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岩斜坡区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困难[1]。作者从1989年8月~1997年8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巨大型岩斜坡区肿瘤28例,且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0~59岁,平均35±15岁。病程3个月~3.5... 相似文献
6.
7.
8.
0引官由于侧脑室周围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有关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是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才能既达到病变的彻底切除,又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损伤,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1983年~1997年我院共收治侧脑室内肿瘤64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男3三,女29)例;平均年龄32(3~62)岁;病程5mo~5a;CI和MRI测量肿瘤直径为2cm~5cm;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37例,右侧侧脑室22例,两侧侧脑室5例;垃于前角14例,额角6例,额叶后部及丘脑且大部突入前角7例,门氏乱区3例,体部偏前4例,体部偏后及三角区30例1.2临床表现发作… 相似文献
9.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显微外科条件下鞍区肿瘤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治疗鞍区肿瘤常用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并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41例鞍区常见肿瘤,从手术显露范围、全切率等不同角度评价呼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翼点入路的改良点入路能够取代一些创伤较大的入路,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已成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结论:结论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肿瘤与邻近结构、生长方面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案,方法:总结10年间所行30例脑AVM显微手术,其中2例大型脑AVM行血管内栓塞后手术切除,结果:以青年发病为高,平均年龄24.9岁,颅内出血和癫痫为主要表现,手术全切除率90%,疗效优良86%,手术死亡率3.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脑AVM,包括重要功能区AVM主要治疗方法;对大型脑AVM,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是是其较佳的治疗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7月~1998年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16/30),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24/30),良4例,差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0年经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6±6.4)岁,病程3月~6 a。结果:所有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全切16例(69.6%),次全切7例(30.4%),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发颅神经损害7例(30.4%),其中动眼神经损害2例(8.7%),三叉神经损害2例(8.7%),外展神经损害3例(13.0%)。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3例采用半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 2 7例 ,次全切除 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 2 8例 ,1 5例出现面瘫。围手术期死亡 1例 ,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者 1 8例 ,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半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合于小脑桥脑角区肿瘤 ,其优点是 :肿瘤暴露良好 ,手术全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17.
岩斜坡区肿瘤位于第Ⅴ~Ⅺ脑神经和颞骨岩部的内侧、斜坡上 ,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均十分困难。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岩斜坡区肿瘤12例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血供情况 ,采用了不同的手术入路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2例中男5例 ,女7例 ;年龄22~62岁 ,平均45岁 ;病程3个月至5年 ,平均2年5个月。其中脑膜瘤5例 ,三叉神经鞘瘤3例 ,表皮样囊肿4例。2.临床表现最多见的是脑神经功能障碍 ,出现单根脑神经症状3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2例 ,面瘫1例 ;另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额底入路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我科自1993年7月至1997年6月对12例直径>3cm的鞍区肿瘤行经顿显微手术,获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