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也许你已经淡忘了眼保健操的旋律,也许你已习惯了鼻梁上的“瓶底”,也许你还在模糊与清晰之间徘徊,但光明不给你任何辩解的机会,它有一天会突然离开你!此时,让我们再照照镜子,看一看自己的眼睛,是否目光如炬,是否黑亮如昔?  相似文献   

2.
3.
王凤岐 《北京中医》2010,(3):190-190
去年岁末,我有幸参加了“中医药学术传承研讨会暨陈大兽先生收徒孔令谦仪式”,由此引发了我对于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思考,略谈几点己见,就教于诸位。  相似文献   

4.
“硬气功”之我见隐剑关于硬气功能否用于搏击之争论非今日方有,偶阅《气功》13卷7期蒋文先生及14卷1期彭旭东先生的文章,感慨万千,本人虽功德俱浅,但愿意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还望同道指正。一、关于硬气功的概念硬气功的命名,彭先生文中已有阐述,不...  相似文献   

5.
“采气”之我见袁美明翻开气功典籍一看,以各种方式方法采集“天地万物之灵气”来补足自身之真元,几乎是所有气功功法的共同法门。不可否认,只要我们在具体修持过程中没有速违阴阳和谐平衡及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采炼方法,对祛病健身确有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关格”一词,首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显然,这里所说的关格,既不是生理名词,也不是病理名词,而是一种病名。那么,历来所说的“关格”的概念是否有差异?它包含哪些临床证候?可以说历代医家对此见仁见智,说法各有不同。下面试举几种有代表性的文献记载,可以使我们从中领略大意。1.作为一种异常脉象的称谓。《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人迎,是指喉节两旁的动脉,即颈动脉搏动处;寸口,是指两手腕后的桡  相似文献   

7.
“三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焦”一词始见于《内经》,列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迄今仍是中医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三焦究属何物?有形还是无形?笔者认为,三焦是体用统一的综合性概念,其理如下:1 三焦涵义种种 三焦是祖国医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术语,在概念上,历经演变,所指不一。概括起来计有四种:1.1 六腑三焦 《内经》将三焦列为六腑之一。《素问·  相似文献   

8.
读了第四期杂志上任富春老师的《丹田、药物和炼丹》一文后,对其中丹田一说,有些看法,故此请教。文中说:“常人没有丹田”。我以为“丹田是人人都有的。”丹田是丹道家修炼内丹之所在,而修炼内丹是人人可行的,不分贫富贤思。“丹田”作为修丹的部位,并不会修则有,不修则无。修炼内丹说到底是在肉身上修炼。每个修炼者的素质不同,也只是先天的秉赋不同而已,后天的肉身其生理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环分城。丹卿在/J顺脐下一寸三分处,亦名气穴。丹经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黄金鼎’哪此也。至于说修炼者体悟出的…  相似文献   

9.
“特异功能”之我见顾地M~’lfl人体特异功能的有无,时常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言之有者,就会说出某人某人的成功表演;言之无者,就会说某人某次表演没有成功,之所以未成功,是因为有著名的魔术大师在场,表演者怕露出马脚等等;言下之意,所谓特导功能者,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关格”之我见梁邕平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关格"一词语出《黄帝内经》。后世对"关格"的理解基本有三:①病证名。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之证。②脉象。指人迎与脉口脉俱盛极,系阴阳决离之危象。③指阴阳偏盛不能互相营运之严重病理状...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高度专业化的中医术语。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说清“辨证论治”究竟是怎么回事,确实很不容易。笔者经过30多年的理论学习、临床运用和反复思索,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现在将我对辨证论治的几点看法写出来,希望得到同道的指正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视“精筋失衡论”是亢泽峰教授通过传承古代学术经典,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融合创新发展而来。精既是先天之精,也指后天生长发育的五脏六腑之精,筋则是包括神经、软组织和结缔组织在内的综合体,既有表征特点,又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目之能视物,精是物质基础,筋是功能保障。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筋失衡”贯穿始终,与屈光度、眼轴及睫状肌、巩膜、视网膜等变化密切相关,是近视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近视的防、控、治上,要重视养筋益精,以平衡、恢复目-全身稳态,同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论治。在近视前期强调通过健康宣教、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坚持做眼保健操、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干预,中药选用芍药、天麻、钩藤等方式起到养血柔筋的作用;已发生近视则更注重补气养精调筋,重视补阳气,兼顾调脾胃,采用定志丸加减治疗;疾病后期出现病理性改变则需注重补肝肾,调气血来恢复稳态。  相似文献   

13.
14.
一、对"翻症"的认识:"翻症"为北方地区的一种常见急性病.因其症状表现各异,通俗称谓亦迥然不同,故一般医籍鲜有"翻症"之记载.查阅现有手头资料,仅在《十药神书·经验百病·急救奇痧方》一书中.  相似文献   

15.
16.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药师”及与之相关的称谓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混淆问题。通过解释和回答这个问题,以期发现药事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药事管理法规中关于药师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历来认为“得气”与针刺的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入认为不“得气”就不会有疗效.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对如上认识不敢完全苟同.兹述管见如下。一、“得气”效应与部位有关是否“得气”除与针刺手法得当与否等传统认识因素有关外,亦与针刺的部位有关。一般说来,软组织比较丰厚的部位易“得气”,且气感较强,而软组织较薄的部位则不易“得  相似文献   

19.
正脉乱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原文为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后世医籍中,用之甚少。明代医家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怔忡》曾用之:怔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怔忡,俗谓心忡脉乱  相似文献   

20.
孙红  彭文君 《陕西中医》2002,23(1):91-92
近几年 ,笔者因其性 ,依其主 ,结合临床 ,总结前人经验 ,得出治肝之本 ,可从平 ,散 ,柔 ,缓 ,敛五法入手。简述如下。  平 ,即平肝 其义有二 :一 ,平肝潜阳。肝为阳脏 ,易动易升。因暴怒伤肝 ,肝阳不足 ,热盛动风皆可致肝气上逆 ,肝阳上亢 ,出现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躁怒不安之象 ,血随气逆 ,致吐血 ,咯血 ,甚则卒然昏不知人。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 :“阳气者 ,大怒而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故需平息肝风 ,调节气机 ,使肝气宁静。《杂病源流犀烛》云 :“治怒为难 ,惟平肝可以。”故临床上常用羚角藤汤来平肝熄风。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