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生存素、P5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将100例术前无放、化疗史的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黏膜制成组织芯片,取样针直径2.0 mm。免疫组化法检测生存素、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47例患者作生存分析。结果:100例胃癌和30例对照组胃黏膜共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含114和116个位点。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生存素和P53阳性表达为78%和52%,而对照胃黏膜几乎无表达(P<0.01),生存素的阳性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神经(BV/N)侵犯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生存素阳性组胃癌细胞AI(3.2±1.0)明显低于阴性组(4.0±1.1,P<0.01)。P53表达与在胃癌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BV/N侵犯、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P53表达与AI无关(阳性组:3.5±1.2,阴性组:3.2±1.0;P>0.05)。在有随访结果的47例胃癌中,单因素Cox分析显示,BV/N侵犯、临床分期及生存素表达均与预后有关(P<0.05),胃癌组织分化、P53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但经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只在临床分期、生存素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生存素表达与胃癌病理形态特征、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似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根治性子宫颈癌手术的306例早期(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诊资料。结果:①早期子宫颈癌中PNI的发生率为10.5%(32/306);②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③PNI阳性组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组;④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NI及临床分期与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肿瘤直径与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02);⑤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并非是影响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154)。结论: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PNI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NI)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413例宫颈癌(Ⅰb~Ⅱb期)根治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患者198例,汉族患者215例.研究宫颈癌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预后的意义.结果 宫颈癌PNI的患者共有33例,其与淋巴结转移,肿块大于或等于4 cm,宫旁侵犯及脉管癌栓均相关(P<0.05).PNI阳性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7%,明显低于阴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N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7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维吾尔族患者中PNI阳性亚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不是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PNI降低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在维吾尔族患者中显著,但其不能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胆囊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建立预测胆囊癌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NI按以下公式计算:PNI=血清白蛋白(g·L-1)+5×淋巴细胞计数(×109·L-1)。通过绘制预测生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的最佳临床临界值为49.25,根据该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n=36)和低PNI组(n=6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进行验证。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PNI组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以及PNI是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无远处转移、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腺癌且切缘肿瘤无残留、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8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整理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不同上切缘(proximal resection margin,PRM)距离、下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距离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胃癌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PRM、DRM距离与胃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PRM距离增大与病灶位于胃下1/3显著相关(P<0.001);DRM距离增大与肿瘤T分期较早(P=0.044 2)、病灶位于胃中1/3 (P=0.008 4)、病灶较小(P=0.024 1)、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P=0.013 2)和全胃切除术(P=0.001 7)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PRM距离(P=0.650)及DRM距离(P=0.095)不是影响胃癌生存的主要因素,PRM距离及DRM距离在局部区域复发与远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N分期、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淋巴管侵犯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PRM距离(P=0.650)、DRM距离(P=0.095)对胃癌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RM距离对N0+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而DRM距离对于N0 +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PRM、DRM距离并非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DRM距离>2 cm在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的胃癌患者中能显著改善R0切除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20,(1):57-6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神经侵犯(PNI)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I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PNI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PNI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194(1.375~3.501)、3.326(2.207~5.011);生存分析提示:PNI阳性预后较差(P=0.02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神经侵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于生存的预后意义。方法:对85例完全切除的I~III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免疫组化分析采用PV-9000二步法。结果:(1)ERCC1蛋白在不同性别(P=0.364)、年龄(P=0.296)、PS评分(P=0.279)、病理组织分化程度(P=0.229)和TNM分期(P=0.154)患者中的表达均无差异。(2)ERCC1蛋白表达阴性组中位生存期(31个月)明显高于阳性组(2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3)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期(35个月)高于未化疗组(2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蛋白表达水平(P=0.041)、TNM分期(P=0.000)为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RCC1蛋白可预测胃癌术后患者对铂类为主辅助化疗的敏感性;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胃癌术后患者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 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癌预后相关指标、神经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413例患者中有123例(29.78%)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宏观类型、T分期、淋巴转移率、脉管癌栓形成、转移情况及TNM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得出性别、T分期、淋巴转移率、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有许多,如淋巴转移率、TNM分期等,神经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 <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卢文华  程明  马亚辉 《海南医学》2014,(14):2042-2044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切除方案对胃中部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280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全胃切除术患者194例(TG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86例(DG组),比较两组胃中部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TG组和DG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和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G组患者相对肿瘤更大、分期更晚且肿瘤位于小弯侧者居多(均P〈0.05)。TNM分期预后分析显示,两组胃中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中部癌患者不同近切缘距离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胃切除方式不是胃中部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是胃中部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能够根治的手术前提下,不同的切除方案并不会影响胃中部癌患者的远期预后,但胃中部癌患者若能够满足彻底根除的条件,则实施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高PLR组(PLR≥148,1分)和低PLR组(PLR < 148, 0分),高PNI组(PNI≥47, 0分)和低PNI组(PNI < 47, 1分)。评估不同评分病人预后情况。结果PLR-PNI=2的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于PLR-PNI = 1或0的病人(11.36% vs 32.79或63.64,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PLR-PNI评分高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术前高PLR-PNI是预测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该评分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识别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晚期胃癌患者综合治疗疗效,探讨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并根据治疗模式分组,对综合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5.663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2.0%,12个月生存率为6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CEA和肿瘤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病变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 P值均<0.05)。 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患者的病变分期、治疗方式及组织学分型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Log-rank检验分析治疗方式中综合治疗组优于单一治疗组,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胃癌患者预后与病变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式等因素相关,其中病变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神经束膜浸润情况在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直肠癌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神经束膜浸润情况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远隔转移、临床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分析直肠癌神经浸润(PNI)状态与手术后3年、5年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截止2015年5月共有30例死亡病例,有21例神经束膜阳性病例,9例神经束膜阴性病例;其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21例远隔转移。病理学检查:神经束膜阳性29例,其中7例出现局部复发、17例出现远隔转移;神经束膜阴性60例,其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隔转移。PNI-和PNI+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58.62%,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3%、41.37%。PNI阴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PNI阳性患者(P<0.05)。结论直肠癌神经束膜浸润情况与浸润深度、大小、环周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作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并可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为选择性放化疗提供依据。betwee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NI and the 3 years’ survival rate and the 5 years’ survival rate were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and Long-rank.Results PNI- and PNI+3 year survival rate 83.33%,58.62% respectivel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78.33%,41.37% respectively. PNI negative patients survival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NI positive patients (P<0.05).Conclusion Colorectal cancer nerve bundle membrane infiltration situation can be one of the predi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淋巴结被膜外侵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部分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肝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术后淋巴结病理标本进行重新评估,对临床病理资料、生存期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 long-rank检验和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患者中39例有淋巴结被膜外侵犯,21例有多发肝转移灶,30例肝转移灶直径≥2 cm,34例肝切除术切缘范围≥1 cm,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例淋巴结被膜外侵犯病例,男女比例为1.05∶1,26例发生在结肠,21例为同时性肝转移,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与性别、年龄、原发灶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肝转移程度、肝转移灶直径等无关,但与肝转移时间(P =0.037)、淋巴结转移数目(P =0.001)、肝转移灶数目(P =0.000)显著相关。(3)结直肠癌肝转移后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4~84)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为54(22~84)个月,淋巴结被膜外转移阴性患者为19(16~22)个月,淋巴结被膜外转移阳性患者为11(4~22)个月,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699,P <0.01)。(4)淋巴结数目(P =0.021)、淋巴结被膜外侵犯(P =0.002)、术前术后辅助化疗(P =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为影响肝转移灶切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区域淋巴结的被膜外侵犯是肝切除术后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