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敏  姚珍薇  唐良萏  卢起  骆建云  王雅 《重庆医学》2012,41(29):3041-3042,3045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4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骨密度2 325例,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结果男女骨密度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为42.2%,骨质疏松为37.3%;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为19.8%,骨质疏松为66.5%;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3%,女性为79.7%,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低骨量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自发脊椎压缩性骨折好发部位,骨折特点,患病率和骨密度阈值。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地区50岁以上城乡男女性各250人,共1000人行骨密度检查和摄胸椎和腰椎侧位片,测量压缩椎体的楔形指数。结果:自发脊椎压缩骨折患病率15.6%。压缩骨折随年龄增长和骨量的减少而增加。压缩程度加重。无论城,乡,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乡村女性低于城市女性,骨质疏松脊椎压缩骨折有半数患发生2个及以上椎体压缩,但没有椎间关节脱位,重度压缩无截瘫等特点区别于急性脊柱损伤。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自发脊椎压缩骨折L2-4的骨密度阈值为0.8245g/cm^2或-2.5SD。骨质疏松患除治疗外应防止滑倒,负重和交通颠簸预防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赤峰地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变化规律,为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赤峰市4 633例成年人采取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 Bravo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处骨密度(BMD),对测定结果分性别、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各年龄段女性和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赤峰地区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39.30%,其中男性为39.46%,女性为39.2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6~50岁以及7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15.43%,其中男性为5.31%,女性为21.5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大于5%的速度增长,且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P<0.05)。结论:①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早期进行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②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忽视,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不低,如何重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Primary osteo porosis,POP)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李宁华等[1]调查发现,中国老年人群 POP总患病率是 16.1%,其中男性 11.5%,女性 19.9%,且中年组和老年组患病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全身骨骼质和量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容易发生三个部位的骨折,即腕部、髋部和脊柱骨折。其中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对老年患者危害最大。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索治疗老…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230名中老年人采用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40~4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20.39%,女性为20.71%;50~5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31.90%,女性为54.09%;60~6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41.72%,女性为65.14%;7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为52.42%,女性为75.14%.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钙丢失明显加速,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之增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随着增龄骨密度变化规律,骨量减少症(OPA)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方法 用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测量1024例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的腰椎正位、左髋部骨密度(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⑴男性和女性髋部BMD水平随增龄呈逐渐降低趋势,腰椎BMD随增龄变化规律不明显,从60岁起髋部BMD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组腰椎BMD(P<0.05)。⑵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53.7%,OPA为33.1%。中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39.1%,OPA患病率为43.7%,中老年女性OP患病率为65.6%,明显高于男性。⑶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62%,OPA为28.3%。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43.7%,OPA患病率为41.1%,老年女性OP患病率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P<0.05)。⑷从50岁组开始,男性OPA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⑴对中老年人BMD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⑵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早期注重BMD筛查,防治OP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⑶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OPA及OP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重视老年男性OP预防亦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BMD)的分布规律和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对人口≥45岁的896例惠州居民的腰椎骨量进行测定,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惠州地区腰椎骨密度在45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少;50岁后女性骨量的丢失速率明显快于男性;女性50~59岁骨量开始快速丢失,约60岁后趋缓;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惠州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为惠州地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了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 200例在顺德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50~80岁,以5岁为年龄段分成六组,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各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差异。结果:随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上升,女性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男性显著,统计得知顺德地区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66%(151/546),显著低于女性的44.80%(293/65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率患病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发病率密切相关,这对提高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绝经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方法收集90例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脊椎骨折的部位、次数、发生骨折的椎体个数及与患者年龄、体重和身高的关系。结果脊椎骨折可发生在第4胸椎~第5腰椎(T4~L5)任何一个椎体,最多见于L2,其次为L1;发生1次骨折者52例(57.8%),2次者18例(20.0%),≥3次者20例(22.2%);1个椎体骨折者49例(54.5%),2个椎体骨折者21例(23.3%),≥3个椎体骨折者20例(22.2%);骨折发生次数和脊椎压缩数目均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01),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P<0.001)。结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发生部位以L2最多见,多数为1个椎体骨折,但1次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随年龄的增长或绝经年限的延长,或者体重的减轻和身高的降低,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次数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Pomme在1885年最先提出,至今为止,公认本病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以及由骨折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患病率达20.2%,我国>60岁的发病率为9.6%;女性>50岁(脊椎)发病率达15%.常见骨折部位为椎体(48.8%)、髋部(20%)、腕部(18.8%),其他部位如肱骨近端、肋骨、踝部等(12.4%).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Pomme在1885年最先提出,至今为止,公认本病的最大危害是易骨折,以及由骨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患病率达20.2%,我国>60岁的发病率9.6%;女性>50岁(脊椎)发病率达15%.常见骨折部位为椎体(48.8%)、髋部(20%)、腕部(18.8%),其他部位为肱骨近端、肋骨、踝部等(12.4%).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数量巨大,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各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骨量减少、骨小梁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退行变化,患者常有腰背部或者全身无特征性疼痛,脆性骨折及呼吸系统受影响等症状。骨质疏松是全球性的慢性病。2014年美国休斯敦美国骨矿盐研究会年会报道,美国将会有1/2的老年女性以及1/3的老年男性将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据调查,巴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5%-33%,我国人群4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约20%。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骨折率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骨质疏松的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昆明市彝族中老年人高脂血症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市彝族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体征、生活饮食习惯、女性孕产史等, 抽血检测甘油三酯、血糖, 并用跟骨定量超声测量仪 (QUS) 对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查, 诊断有无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所得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昆明市彝族中老年人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为69.6%, 其中男性患病率67.1%, 女性患病率71.4%, 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血压、骨质疏松、高体重、吸烟为男性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OR=18.652、2.112、1.100、7.864) , 高体重、激素服用史为女性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OR=1.104、15.969) , 身高为男女性高脂血症的保护因素 (男OR=0.852, 女OR=0.915) .结论 昆明市彝族中老年人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较高.高血压、骨质疏松、高体重、吸烟是男性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高体重、激素服用是女性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正常的体质指数有利于男女性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腰背疼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其中98例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做过手术的患者有42例,包括30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的脊椎正片和侧片进行检查,排除其他骨科疾病,同时判断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并对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有80例存在一个及以上的椎体骨折(57.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有20例经检查有两个椎体骨折(14.3%),6例患者的椎体骨折超过两个(4.3%)。在确诊的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从未进行过诊断和治疗,其余的74例患者平均就诊次数在1~10次之间。74例就诊的患者中有35例(47.3%)被漏诊和误诊。结论根据该次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症状过于忽视,没有及时就医,要加强该疾病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江门地区2454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236例,女1218例。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年龄20~89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股骨上端、第2~4腰椎椎体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下降较男性显著。江门地区男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94%,女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14%,两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江门地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一致,早期干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科医生应该肩负起帮助社区人群早期干预骨质疏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女性低,但其导致的髋部骨折、椎体骨折以及其他骨折相关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因此,识别患病群体、及时干预和选择合理治疗值得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睾酮替代疗法。其中,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德尼单抗等陆续获得批准,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4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结果 40例患者均参加随访6个月。术后3d VAS评分对比术前VAS评分差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2组VAS评分差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并且近期治疗效果相同,但远期治疗效果较椎体成形术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部分地区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吉林省地区部分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方法按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采用Lunar DPXL型号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180名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年龄组骨密度、POP患病率,比较城乡POP患病率。结论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女性腰椎L2—4骨峰值见于30~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为20~29岁;女性骨量丢失速度50岁以后明显增加,POP患病率较男性明显增高;城乡中老年人POP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MRI表现(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MRI表现,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MRI资料。结果21例中有67个椎体骨折。骨折椎体呈双凹形32个,占47.78%、呈单侧凹陷形11个,占16.42%、呈扁平形9个,占13.43%、呈楔形的15个,占22.39%。椎体后上或后下角向后突出16个(占23.88%)。骨折椎体信号异常33个(占49.25%),表现为较长T1、较长T2信号共18个椎体(占26.87%),较短T1、较长T2信号共9个椎体(占13.43%),较长T1、较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共6个椎体(占8.96%)。骨折椎体相邻椎间盘增厚65个(48.5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病理改变能在MRI上得到较客观地反映,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脊椎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脊椎后突Cobb's角为19.50°±3.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为42.30%±6.50%,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为8.20%±4.35%,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脊椎后突Cobb's角为4.15°±0.9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为9.50%±7.66%,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为1.21%±1.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