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C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并发症有肝内胆管结石、干燥综合征,血清ALP、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多为晚期肝硬化。结论:抗线粒体抗体是PBC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的疾病,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外患病率20240/100万,占成人肝移植指征的第2位。关于PBC的报道逐年增多,现将18例PBC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的疾病,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外患病率20~240/100万,占成人肝移植指征的第2位[1-2].关于PBC的报道逐年增多,现将18例PBC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C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本文两例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腹胀,病史分别为6个月和1年余,曾在外院及我院就诊,例1误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例2漏诊。入我院后经查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PBC,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功能指标好转,黄疸减轻。结论对于考虑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应注意PBC的可能,尽早行AMA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 对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修订的诊断标准,筛选出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BC、AIH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单纯PBC55例、AIH4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例,分别占15.32%、44.35%、39.52%和0.81%。PBC/AIH重叠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具有AIH的特点,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G的明显升高,同时具有PBC的特点,如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M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抗体阳性;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兼有PBC和AIH的特点,如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汇管区浆细胞浸润,胆管不同程度病变。结论 PBC/AIH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它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具有PBC和AIH的双重特征,应对此病充分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抗线粒体抗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从而导致胆汁淤积,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以往认为我国少见,随着人们对此病认识和医学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对PBC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有了进一步认识,使PBC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998年1月~2002年5月我院经肝穿刺及尸检病理学等检查确诊PBC 18例,现分析临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PBC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结果1206例PBC患者中女性占86%(177/206),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和纳差,主要体征是黄疸、脾大和肝大。大部分患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y-GT)明显升高。无症状期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症状期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患者(97%)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阳性。31例行肝脏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工期和Ⅱ期(72%)。【结论]PBC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ALP、y-GT水平升高以及AMA和(或)AMA_M2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血清ALB和TBIL水平可能与疾病进展,甚至判断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53例PBC的临床特征.结果:53例PBC中女性46例,发病至确诊时问中位数28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反复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瘙痒、肝脾肿大、焦虑、关节肿痛等;53例患者GGT、ALP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临床判断PBC患者病情的轻重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累及中老年妇女,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特点,临床症状多样.本例患者以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50例PBC患者(观察组)和44例因其他疾病所致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肝脏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PBC的严重程度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分为Ⅰ~Ⅳ期。分析并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MRI表现有无差别,探讨不同病理分期PBC的MRI征象异同。结果 PBC常见的MRI表现主要包括T2WI肝实质信号强度不均匀、门静脉周围长T2信号、门静脉周围晕征、肝内胆管数目减少及管径狭小、花边样肝纤维化、节段性肝萎缩或肥大、腹腔淋巴结增大、腹水及脾大。比较PBC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的MRI征象发现,两组间门静脉周围晕征(χ~2=6.887,P0.05)、肝内胆管减少及管径狭小(χ~2=5.537,P0.05)和淋巴结增大(χ~2=22.297,P0.05)的显示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病理分期不同的PBC患者中,Ⅱ期与Ⅲ期之间门静脉周围晕征(P0.05)和肝内胆管减少及管径狭小(P0.05)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而淋巴结增大(P0.05)的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BC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MRI检查有助于评估PBC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8例PB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ARFI技术进行肝脏弹性的检测,所有PBC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肝脏的ARFI弹性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BC组ARFI测值为(2.05±0.70) m/s,对照组为(1.02±0.18) m/s,两组间测值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BC按病理组织学分期,各期的ARFI平均值分别为Ⅰ期(1.64±0.58) m/s(n=16),Ⅱ期(1.83±0.53) m/s(n=19),Ⅲ期(2.37±0.65) m/s(n=13)和Ⅳ期(2.68±0.67) m/s(n=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BC患者肝脏ARFI测值与组织学分期存在相关,相关系数为0.57(P<0.01)。ARFI技术诊断PBC患者肝硬化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ARFI技术可较准确对PBC进行无创定量分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免疫学标志及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免疫功能检查AMA-M2阳性率为56.75%,GP210阳性率占13.5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占8.10%,AMA—M2、GP210均阳性为16.21%,ANA阳性率为5.4%。肝脏病理改变以小胆管改变最明显,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各期改变可相互混杂。结论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病理检查对PBC诊断及病程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免疫损伤介导的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类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在PBC中,自身抗体的检测是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其中自身抗体主要以抗线粒体,尤其以抗线粒体M_2型为主,其阳性率94.9%,特异性更是高达99%。但在PBC中还存在其他的高特异性抗体,如抗核包膜蛋白、抗核点、抗着丝点等。本文主要就核包膜蛋白的特性及其抗体在PBC的作用及诊断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误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进行文献追溯检索,搜集我国2000-2011年PBC误诊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6篇,误诊患者共246例。其中男31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7,确诊时年龄16~73岁,其中154例年龄(52.2±8.7)岁。误诊病程1个月~12年,其中151例平均病程26个月。误诊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40.7%)、脂肪性肝病(14.6%)、隐源性肝硬化(11%)及药物性肝损害(10.6%)等20余种。194例(78.9%)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118例(48.0%)患者行肝活检术,其中10例AMA阴性。结论:我国PBC误诊率较高,可能与临床医师对PBC认识不足、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基层医院检测条件有限以及患者对肝活检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疲劳、肝功能异常、明显的肝硬化等。其病理改变以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PBC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6例AMA-M2阳性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统计分析其病种分布、性别分布、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确诊患者26例,占24.5%;非PBC患者80例,占75.5%,包括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肾脏等系统、器官疾病,涉及28个病种;男女比例为1:5.23;PBC组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升高,非PBC组基本正常;2组病例均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AMA-M2多见于PBC,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应答异常疾病;AMA-M2阳性患者PBC确诊率无性别差异;PBC患者可见不同程度肝功能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9.
马玉洁  姬群英 《大医生》2022,(22):98-1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长期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是由遗传、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所导致,患病后可无症状,也会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等,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因此,应对患者实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目前,对于PBC的诊断方法较多,通过肝脏生化检测、肝脏生化检测等均可对疾病实施诊断。本研究主要对PBC的病因、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对PBC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和借鉴,以延长PBC患者生命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表达,并探讨sTRAIL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PBC患者26例(PBC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5例(正常对照组)的sTRAIL并同时测定IgG、IgA、IgM,观察各指标在PBC中的改变。结果PBC组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组sTRAI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8.73±42.45)pmol/L,(108.13±41.60)pmol/L vs(73.83±8.60)pmol/L(P〈0.01)。PBC组sTRAIL也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TRAIL在PBC患者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均升高,但二者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sTRAIL对PBC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并有助于PBC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