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李剑军  刘文涛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24-1024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予以通心络胶囊3a/d,2粒/次;辛伐他汀胶囊1次/d,10mg/次,晚上顿服。对照组37例,单用辛伐他汀胶囊。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惠者血脂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佳(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是治疗高脂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煦少火胶囊抗AS的作用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造模组,8周后将成模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煦少火组、通心络组、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煦少火胶囊、高脂饲料+通心络胶囊、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继续喂养4周。实验结束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血脂各项指标观察。结果:①煦少火组TG、LDL较通心络组降低明显(P〈0.05);HDL较通心络组、辛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②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占整条主动脉内膜面积的比,煦少火组、通心络组、辛伐他汀组的程度轻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煦少火胶囊能明显改善AS家兔紊乱的脂质代谢,有效地减少脂质沉着、缩小斑块面积,保护动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5侧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酯钠治疗。观察两纽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心络胶囊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血脂变改善,治疗组尿蛋白、血流变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P〈0.05),Up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利群  徐晓娟  唐欣 《中医药研究》2009,(10):1219-12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及心宝胶囊,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24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以及Tei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Tei指数显著下降(P〈0.05),LVEF、CO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4组,后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高、中、低荆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8周;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增高,HDL—C水平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辛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具有良好的调节ApoE(-/-)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g,3次/日,阿司匹林300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mg/d~5.0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6.486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拴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通心络胶囊(以下简称“通心络”)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等指标的干预变化,探究其治疗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冠状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通心络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CEC、ET、MMP-1、MMP-9、TIMP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内的小分支、心肌细胞、心肌间质,均分为6.33±1.48。辛伐他汀组均分为2.62±2.25;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均分为4.5±1.71、3.12±1.81、2.38±2.34。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通心络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0.05。模型组第4周开始,血中CEC显著增多,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通心络高剂量组在造模后第4、8、12周相比,P〈0.05或P〈0.01,与中剂量组在造模后第4、12周相比,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ET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与通心络3个剂量组相比,P〈0.01。通心络高剂量组M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而TIMP1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通心络中剂量组MMP-9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抗冠状AS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DF)和抑制血管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房颤,对控制心室率,减少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去除病因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压、心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V和LVESV均缩小,LVEF、CO、CI和FS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DV、LVESV均缩小,LVEF、FS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均改善(P〈0.05),治疗组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F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5.
朱林春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94-494,49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黏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门诊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退。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液循的高凝、高粘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阎雅红 《中医药研究》2009,(10):1235-123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下降(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保护受损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疗效,评价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稳定与消退斑块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辛伐他汀10mg/次,1次/d,晚饭后服用。治疗组32例丹黄通脉胶囊,4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治疗1年为1疗程。观测血脂、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液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两组TC及TG均明显下降(P〈0.05),LDL-C有所下降(P〈0.05),HDL-C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颈动脉内膜斑块平均面积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3—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包括每天口服雷米普利片5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的血压、尿蛋白定量(Ups)、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pr均明显下降(P〈0.05),血脂、血流变改善,疗组血流变、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好,可以更好地达到改善和保护肾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