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例1,男,1岁。因持续发热伴面色苍白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发热,体温39~40℃,持续不退。无咳嗽、气促、吐、泻,无血尿、黑便及外耳道流脓等。面色渐苍白,精神、食欲欠佳。当地诊断雅克氏贫血,抗炎、输血治疗2个月余,病情加重,且腹部渐增大,转我院。查体:体温39℃,贫血貌,四肢皮肤散在片状褐色皮疹及瘀斑,略高出皮肤。右腹股沟有一黄豆大小淋巴结,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脾肋下3cm,质硬。血红蛋白40g/L,  相似文献   

3.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一种全身网状内皮系统中异常网状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诊断困难,大多由死后病理诊断。本文对尸解病理诊断为恶组的1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984年至1998年间白求恩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尸体解剖病理报告及一院病案室相应的病例,共17  相似文献   

4.
许某,女,8岁,2003年9月1日主因“发热、面色苍白1周”而以贫血、发热原因待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9℃~41℃间,用解热镇痛药或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随之再次发热,输先锋霉素、双黄连、清开灵等药均无效,伴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5.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该科 13年来经尸解 (17例 )、病理活检 (3例 )及骨髓穿刺检查 (7例 )确诊的 2 7例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出现大量的异型组织细胞和噬血性组织细胞浸润。临床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热 ,进行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 ,淋巴结、肝、脾肿大 ,骨髓检查组织细胞或吞噬细胞增加及出现异型组织细胞。非典型的恶组常以受浸润器官的相应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玲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1629-1629,1671
患儿,女,11个月余,因发热4 d,双眼结膜充血,疑诊咽结合膜热住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5.3×109L-1,Hb 104 g/L,PLT 149×109L-1,胸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4 d,体温不降,为确诊入院。体检:体温39℃,呼吸35次/m in,心率120次/m in,体质量10 k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如黄豆大小可触及,双眼结膜充血,扁桃体Ⅱ度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右肋下1.5 cm,质地中等,脾肋下未触及,病理反射阴性。入院第2天,血Hb 114 g/L,WBC 4.0×109L-1,PLT 144×109L-1;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均阴性;CRP 32.06 mg/L;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  相似文献   

7.
8.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多见于青壮年和成人。小儿时期各年龄组也可发生少数病例,临床表现多样,有多器官系统受累。婴幼儿患病少见,且病情凶险,预后差,为提高对本病认识,现将1992年8月至1996年8月所见5例婴幼儿恶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7例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2例为同胞兄弟,家系中还有一兄弟患同样疾病死亡,3兄弟均为婴幼儿期发病,临床表现相同,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还报告2例首先侵犯非造血组织的少见病例。提出凡对可疑本病者应反复多部位骨穿,涂片检查时必须注意边缘和尾部.同时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特点。对病变首先侵犯非造血组织者,采取病损局部活检是获得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恶组并非罕见,出于临床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 ,10岁。因发热、肝脾肿大、贫血 2 0d ,黄疸 2d入院。入院前 30d左前胸壁出现一肿块 (3 0cm× 1 0cm)、质软、无压痛 ,同侧腋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 1枚 ,无压痛 ,2 0d前出现发热 ,入当地医院治疗。查血常规 :Hb 10 0g/L ,WBC 2 8× 10 9/L ,PLT 6 8× 10 9/L ;X线胸片示左下肺炎 ;B超示肝脾肿大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骨髓增生低下 ;肥达氏反应、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 (PPD)试验、3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均阴性。经新青霉素Ⅱ、先锋铋等药物治疗后 ,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消失 ,但仍有发热、肝脾肿大和贫血。入…  相似文献   

11.
12.
13.
患儿女 ,1岁 7个月。主因面色苍白半年渐加重伴发热2 0d入院。患儿半年前患“上感”时化验血红蛋白低 (具体值不详 ) ,面色稍苍白 ,给予抗贫血药口服。 2 0d前患儿出现发热 ,体温在 3 9~ 40℃ ,伴轻咳 ,面色苍白加重。 7d前在某医院查血白细胞 1× 10 9/L ,血红蛋白 81g/L ,血小板 14× 10 9/L。行骨髓检查 ,提示增生性贫血。给予抗感染等治疗不见好转而来我院。患儿有结核病接触史 ,但已接种卡介苗。体检 :体温 3 6 5℃ ,呼吸 2 8次 /min ,脉搏 140次 /min ,体重 10kg。精神差 ,面色苍白 ,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黄染 ,浅…  相似文献   

14.
15.
余上海  唐德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5):1036-1036,1040
患儿,男,12岁,3个月前不慎摔伤右手,当即感右肘部疼痛、迅速肿胀,活动受限,诊断为右肱骨骨折。行手法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1个月后自行拆夹板,约20 d后骨折处局部肿胀并渐加重,10 d前肘部开始疼痛并渐加重。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肱骨远端恶性肿瘤收住院。查体:体温36℃,脉搏7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岁6个月。发热13d。查:T38.6℃,P120次/min,皮肤见散在出血点,肝、脾、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粗。Hb115g/L,WBC7.6×10~9/L,N0.10,L0.90,肥达氏、外裴氏反应均阴性。胸片提示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差,T38~40℃,1周后患儿巩膜及全身皮肤出现中度黄染,肝右肋下6cm,脾左肋下5cm,淋巴结肿大,消化道出血。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骨髓增生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各种异形组织细胞占0.212。多核巨细胞、吞噬型及  相似文献   

17.
许某,女,8岁,2003年9月1日主因"发热、面色苍白1周"而以贫血、发热原因待查人院".患儿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9℃~41℃间,用解热镇痛药或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随之再次发热,输先锋霉素、双黄连、清开灵等药均无效,伴面色苍白、疲乏、头晕、食欲不振、全身骨痛、进行性消瘦,动则心慌、气短等症.  相似文献   

1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等,是一种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儿科临床少见,极少数病例可复发。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  相似文献   

19.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认识的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患。本院自1988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HML)又称为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因其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无明确实验室指标支持该病,且属于儿科少见病,在儿科临床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