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6~1988年,我院对腹部非无菌手术病人717例,为预防切口感染,均用了洗必泰。作法是在缝合腹膜后,以0.5%洗必泰棉球(?)洗腹壁切口肌层、腱膜层与筋膜层,反复3次。效果统计,甲级愈合689例(占96%),乙、丙级愈合28例(占4%)。比较  相似文献   

2.
应用碘伏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69例。透明敷料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无茵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碘伏敷料组则采用10%碘伏棉质敷料覆盖后再加用无茵透明薄膜覆盖。结果两组导管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明敷料组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碘伏敷料组(均P〈0.05)。结论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3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69例.透明敷料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碘伏敷料组则采用10%碘伏棉质敷料覆盖后再加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结果 两组导管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明敷料组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碘伏敷料组(均P<0.05).结论 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Du B  Chen D  Liu D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398-401
作者对加强医疗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共151根中心静脉插管中,13根(8.6%)伴有CRS;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为每天16.7次/1000导管。插管时患者存在其它感染灶、插管穿刺部位、插管留置时间、拔管后24小时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明确的CRS相关;插管操作时间、拔管时体温、拔管后24小时内患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没有CRS呈显著相关。作者认为,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较高,导管穿刺和留置过程中仔细操作和护理是降低CRS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程莹 《浙江创伤外科》2001,6(4):233-233
近年来,各种静脉插管术,尤其是中央静脉插管(CV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药物治疗、输液、TPN、血液动力学检测、血液透析等。但静脉插管的感染也明显增加,成为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静脉插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持续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静脉插管是测压、抢救危重病人、进行静脉高营养及长期输液的重要途经。我院共行中心静脉插管412例,保持3d 以上者35例,现将其并发症及其预防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5例中男22,女13,年龄3月~72岁。除4例小儿用长55mm 外套管针外,余均用长150mm、直径为1.6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插管相关性感染成了危重病人感染的一个常见类型,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ICU2000年至2002年间出现的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置管上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两大途径:1 管腔外途径,即细菌由皮肤沿导管外面移行所致;2.管腔内的污染,即细菌进入导管中心、聚集于管腔内所致。尽管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的无菌操作、高质量的皮肤护理,可以减少管腔外的污染以及与皮肤有关的导管感染;沿皮下导管隧道放置机械一化学屏障等措施也可有助于防止细菌侵入。然而,所有这些预防措施对导管中心感染的发生率几乎没有影响,而这种导管中心的感染则可能是于血管腔内置管超过一个星期以上最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Akron城市医院1989年2月~1990年1月间对454例病人做939次中心静脉插管。对长期放置中心静脉插管者,定期(5~7天)通过导线更换插管,同时用半量技术培养插管头。细菌培养<15个菌落为污染;≥15个菌落而血培  相似文献   

12.
体外试验证明抗菌剂洗必泰有癌细胞杀伤作用,而最近体内试验却对这种癌细胞杀伤作用产生了疑问。本研究旨在了解细菌、粪便、白蛋白和其它血液成分对不同浓度的洗必泰体外杀伤结肠癌的能力有何影响。将培养的SW620人类结肠癌细胞2ml分别放置入水和0.1%、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研究证实神经激肽.1(neurokinin一1,NK,)受体拮抗剂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PONV。Rolapitant(罗纳吡坦)为一种吸收迅速、半衰期相当长(达180小时)的强效选择性NK、受体拮抗剂,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低。我们对Rolapitant用于预防PONV高危人群的量效关系以及术后5天的预防迟发性IK)NV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这项关于Rolapitant的随机、多中心、双盲、有效剂量范围的研究设有安慰剂组和阳性对照组。纳入619例行开腹手术的成年妇女,基于PONV或晕动病史进行分层,分为6个研究组:Rolapitant口服剂量5mg组、20mg组、70nag组或200mg组;静注昂丹司琼4mg组或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不考虑补救用药,拔管后24小时的无呕吐发生率。结果Rolapitant20mg、70mg或200mg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无呕吐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olapitant剂量与主要转归呈线性相关。与安慰剂组相比,Rolapitant70mg和200mg组的呕吐次数明显更低(P≤0.001,对数秩和检验)。尽管术后24小时无呕吐次数在Rolapitant组和昂丹司琼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但Rolapitant200mg组和70mg组的术后72小时和120小时无呕吐发生率更高(不考虑补救用药)。结论Rolapitant降低术后呕吐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呕吐发生率。而且Rolapitant与安慰剂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洗必泰是一种常用的外科伤口冲洗液,能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正常情况下不会用于关节镜手术。本文报道了5例病人的6个膝关节在关节镜手术时误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后对关节的影响。5例病人中有3例肯定在关节镜手术中误用了1%的洗必泰溶液,另2例不能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1]。对于急诊透析、血管条件差或其他原因无法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首选。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损伤小、快捷简便、透析血流量大等优点-[2]。而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感染成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3]。现对我院286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尽管现代手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管理使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死亡率降低了,但术后感染并发症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机械肠道准备是通过清除肠道内容物来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但很少有数据显示机械肠道准备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14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次中心静脉插管中有40次导管尖端培养阳性(27.6%),共培养出致病菌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28株,占50.0%;革兰氏阳性(G+)22株,占39.3%;真菌6株,占10.7%。多重导管感染6例,占15.0%。治愈39例,死亡1例。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全程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减少肠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择期拟行全麻手术患者509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1~89岁,体重35~92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套囊压力测定组(CPM组),记录手术时间和带管时间.各组随机选取20例带管时间120~180 min的患者,于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随访咳嗽及痰中带血等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CPM组患者咽喉痛及痰中带血的发生率降低(P<0.05);随带管时间延长,C组咽喉痛及痰中带血的发生率均升高,CPM组仅咽喉痛的发生率升高(P<0.0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粘膜不同程度损伤,C组较CPM组严重.结论 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有助于减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监护室住院并需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急诊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穿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7,采取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7月至2...  相似文献   

20.
JAMES  P.  STANNARD  ROBERT  R.  LOPEZ-BEN  DAVID  A.  VOLGAS  EDWARD  R.  ANDERSON  MATT  BUSBEE  DONNA  K.  KARR  GERALD  R.  McGWIN  JR.  JORGE  E.  ALONSO  罗从风 《骨科动态》2006,2(3):155-160
背景:骨创伤后的深静脉血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两种不同方法对预防钝性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有效性。 方法:共有224例住院患者参与此项预防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前瞻性随机性研究。200例患者最终完成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预防方案。A组患者在钝性创伤后24-48h内使用依诺肝素(30mg,皮下,每天两次)。B组患者在人院后使用脉冲式足泵并延迟使用依诺肝素。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行静脉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 结果:A组共97例患者,B组共103例患者。22例患者(A组13人,B组9人)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A组2例还发生了肺栓塞。本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A组13.4%,B组8.7%;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出现大的或闭塞性血栓共11例(发生率11.3%),B组仅3例(发生率2.9%)(p=0.025)。A组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1%,B组为0。A组有21例患者出现伤口并发症,B组为20例。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人均用血7.4单位,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人均用血3.9单位(p〈0.05)。 结论:结果显示严重的肌肉骨骼创伤后,早期使用机械预防(足泵)并延迟使用依诺肝素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是相当有效的。比较两组患者,B组患者大的或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详细的可信水平描述参见作者须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