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暴露的现况,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市各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整群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人对职业暴露的概念有了解,占93.9%,但部分人员回答的并不完整;发生暴露人员为139人,在暴露源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例居多,占87.0%;在暴漏原因调查中,以皮肤损伤暴露居多,占90.6%.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改善诊疗环境,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孙广荣  张伊辉 《吉林医学》2012,33(20):4400-4401
目的:探讨河南省洛阳市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感染科343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是较多,防护是重点。结论: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要做好职业安全教育,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完善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靖  薛菊兰  沈静  张方兰 《海南医学》2012,23(15):119-121
目的探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方法针对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预警管理、积极的应对管理、严密的追踪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减少,并且未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现象。结论规范化管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在医患之间相互传播,使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85-1586
目的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科护理人员2009年1月_2013年1月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感染相应疾病。结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全面的处理措施对减少感染率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6年4月至2021年1月登记上报的746例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案例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科室、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暴露源、暴露途径、处理措施等.结果 从性别上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女性(540例,72.39%)较男性(206例,27.61%)多;从职业来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人员以护士(师)(305例,40.88%)、医师(171例,22.92%)和实习护士(111例,14.88%)为主;从科室分布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主要为急诊科(105例,14.08%)、普通外科(73例,9.79%)、麻醉科(67例,8.98%)、消化科(55例,7.37%)、胸心外科(54例,7.24%).暴露源以HBV为主,共有508例(68.10%);暴露途径以皮肤锐器伤为主,共有666例(89.28%).36例(4.83%)发生暴露后未进行任何紧急处理,但所有暴露者均接受了后续的预防性治疗及随访,且最终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不容忽视,应增强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护制度、改善诊疗环境,以降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房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和相关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14位医生,17位助产士,17位护士,8位助理护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针刺事件发生率、相关知识培训情况以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结果工龄超过20年者1年内发生针刺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其他工作人员,工龄为10~20年者虽然针刺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工龄>20年者,但是与工龄<10年的医务人员和实习生相比,仍然明显较低。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接受防护相关培训情况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助产士使用防护用品情况明显优于医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医务人员无论工龄长短,也无论岗位如何,都应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减少暴露于血源性传播性疾病中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陈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02-480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6名医务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暴露率最高,职业暴露原因主要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种类主要为空心针针刺伤,职业暴露主要污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掌握欠缺的情况,为改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培训,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1日卫生部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文件,再一次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管理,落实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卫  石娜  倪丹丹 《中国医院》2009,13(2):47-4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1~12月全院54名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麻醉师4.9%、护士4.1%、检验人员2.3%、医师1.0%。职业暴露人员中48.1%是工龄≤3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占90.7%;暴露原因占前四位的是操作不规范或不谨慎、锐器未放置锐器盒、回套针头、患者突然移动。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注重患者心理辅导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利  蔡绍丽  宫海燕  曹平 《重庆医学》2007,36(4):376-378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1].  相似文献   

12.
血源性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源传播对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的有效防护。方法自2000年11月到2003年11月,将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科室、医技特检科室的22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医护人员119名,对照组医护人员101名,观察组实施全面屏障性隔离、标准预防的同时给予被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防护意识教育.而对照组同往常一样给予常规防护。结果对比2组血源性传播所致医护人员感染的阳性结果,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性职业防护是防止血源致医护人员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检验工作中职业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及应采取的积极防护措施,得出结论: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教育,提升硬件设施安全性;个人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地区各医院上报的80件职业暴露事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结果:8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噪音致听力下降11例,紫外线致角膜炎4例,锐器伤、病原微生物等致感染12例,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20例,药剂致皮肤过敏33例。结论: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主要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危险因素影响,可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日卫生部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文件,再一次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管理,有效落实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1调查对象所有在编医务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以及保洁员等。2调查方法4讨论4.1护士是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42例,占60.87%(42/69),是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最危险人群,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因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医源性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本院对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的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抗-HCV、抗-HIV、梅毒抗体进行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外科医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骨外科医师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从2004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所有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简称职业暴露)的骨外科医生登记资料45例,对职业暴露者暴露源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情况;锐器种类;职业暴露前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锐器伤害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综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116名骨外科医生在2年内发生职业暴露的有45人次,占38.79%;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锐器最多,占55.56%;导致职业暴露的锐器种类最高为骨科器械,占46.67%;发生职业暴露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100%;发生职业暴露后追综观察达100%。追综结果:我院骨外科医生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 职业暴露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可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15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院15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类型、经过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暴露的原因是AIDS知识缺乏,普遍性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太重视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和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程育春 《实用医技》2008,15(1):125-126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及知道如何预防及处理,掌握自救办法。方法:总结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的措施,并随访检测。结果:重视每一个检测样本,将其视为具有潜在职业暴露危险的标本。结论: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感染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凤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8-1570
目的:通过对传染病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容易发生的情形、时间以及影响因素,为避免职业暴露探索更完善的对策。方法:采用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从事护理工作年龄、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有否发生过针刺伤等、针刺伤情况以及对针刺伤的一些认识。结果:136份问卷中,127人(93%)经历过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共180人次,其中有53人(42%)经历过2次以上;138人次(77%)暴露时有不良情绪;125人(92%)担心被感染相关疾病;171人次(95%)认为暴露的情况不可以预料;151人次(84%)没有戴手套。结论:传染病科临床护士长期护理传染病病人,相对于其他科的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其他一些主、客观的影响因素,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非常之大,不容忽视。医院管理者要给予医护人员人性化的关怀,要重视医护人员岗前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保障投入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防护的专项资金,应有相应的有效的预防针刺伤措施,尽可能全面实现普遍防护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宽心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