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皂角皂苷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皂角皂苷元的化学结构。方法:通过提取、完全水解、层析等方法,从皂角中获得2种皂苷元,制备系列衍生物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和晶体衍射等分析。结果:2种皂有皂苷元分别为3-羟基-12-齐墩果烯-28-酸和3,16-二羟基-12-齐墩果烯-28-酸。结论:首次确定了2种皂角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贵州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佐玉  张喜 《中草药》1999,30(12):933-936
在系统分析了贵州红豆杉的分布、引种基础上,从“人--地--树”系统的关键节点切入,用生物气候、地质岩性、母岩、土壤等因子的排序区划红豆杉的栽培区,并钭其划分为7个区。讨论了贵州红豆杉药用林栽培中的原生种与引进种配置,“人--地--树”系统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化种苗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果皂苷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秀华  李平亚  李铣  刘永强 《中草药》2000,31(11):801-803
从加拿大产西洋参果中分得一种达玛烷型新三萜皂苷,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β,12β,20(S),24ξ,25-五羟基达玛-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西洋参皂苷-F1(V)。同时鉴定了4种右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即人参皂苷-Rhy1(Ⅳ)、人参皂苷-Rh2(Ⅶ)、人参皂苷-Rg1(Ⅷ)及人参皂苷-Rg2(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颗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技术分析了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分离出73种组分,鉴定出其中45种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86.76%。萃取产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依次为β-蒎烯、柠檬烯、顺-薄荷醇乙酸酯、油酸、棕榈酸和4-萜品醇等。  相似文献   

5.
桃金娘中的黄酮苷和一种逆没食子丹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候爱君  刘延泽  吴养洁 《中草药》1999,30(9):645-648
从桃金娘Rhodomytustomentosa(Ait.)Hassk,叶中分得3种黄酮苷和1种可水解丹宁,经化学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myricetin-3-O-α-L-rhamno-side,I)杨梅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myricetin-3-O-α-L-furanoarabinoside,Ⅱ)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  相似文献   

6.
丝瓜根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丝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丝瓜根的水煮液经大孔树脂柱层析,60%乙醇洗脱得到粗提物,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氯仿-丙酮;氯仿-甲醇不同比例洗脱,分别得到11种成分。结果;经理化,TLC,光谱分析及标准品比较,确定为三萜皂苷,其中鉴定了4种成分的结构,它们分别是:齐墩果酸(L-cy-1);21β-羟基齐墩果酸(L-cy-2);3-O-β-D-葡萄吡喃糖-21β-羟基常春藤皂苷(L-cy-3);2α-羟基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苷(L-cy-6)。结论:以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刺人参叶中两种三萜皂苷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人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刺人参叶中分得两种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配基-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A);3-表白桦脂酸-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B)。结论:这两种皂苷均为首次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生长于地中海克里特岛的半日花科植物Cistuscreticus subsp.creticus(L.)亚种为一种多年生灌木,其茎叶常于夏季分泌出一种树脂状物,当地人称之谓“Ladano”,作为香料和民间用药。作者从中分得9种劳丹烷型(labdane)二萜类物质并研究其对14种人类白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探讨了它们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Ⅰ〔(13E-劳丹烷-13-烯-8a,15-二醇](图1)的活性最强,除CCRF-SB外,对其它13种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化合物Ⅱ只对HL60有活性,化合物Ⅴ和…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果壳中两种甾醇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程文明  杨柏珍  李春如 《中草药》2001,32(3):199-201
目的:首次研究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光谱方法。结果:从文冠果果壳中分得2种甾醇,经鉴定为:(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和(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结论:2种甾醇在文冠果中均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大腿筋膜间隔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暴露集和暴露泛函的概念引入了闭凸集的紧-严格凸、紧-强凸、紧、-一致凸及紧-非常凸等概念,并用对偶映射给出了Banach空间两种新光滑性-紧一致光滑与紧-非常光滑,然后特别研究了Banach空间的紧-非常凸与紧-非常光滑。此外还得到关于对偶映射的两个新结果。  相似文献   

11.
红花绿绒蒿油脂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宣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4):208-210
 目的:通过对红花绿绒蒿油脂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油脂性部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47个组分,占总组分的74.6%;酯类化合物,占已鉴定化合物的57.5%,其主要组分为不饱和十八碳烯酸酯类。结论:不饱和十八碳烯酸酯类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与该植物的疗效相符。  相似文献   

12.
葛根血中移行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常用中药材葛根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筛选确定葛根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葛根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葛根甲醇提取物、葛根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葛根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葛根含药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两个为原型成分(其中一个为葛根素),其余两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4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葛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葛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顶空-气质联用测定黑龙江地产蜂蜡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蜂蜡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手段进行测定,利用ChemStation、AMDIS、NIST05库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相对峰面积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到色谱峰34种,确定了其中29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成分在蜂蜡中首次报道。结论:应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能够全面、便捷测定蜂蜡中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HS-SPME-GC-MS分析2种木兰属植物的 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29-1433
目的:分析比较望春玉兰和紫玉兰阴干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望春玉兰和紫玉兰的挥发性成分,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望春玉兰和紫玉兰共鉴定出72个成分,其中25个成分是两者共有的,且含量相差不大,但两者含有的化合物类型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望春玉兰和紫玉兰挥发性成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阿芳  孙承礼  杜霞  毕韵梅  田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31-1831,1833
目的研究紫荆泽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荆泽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紫荆泽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68个成分。结论紫荆泽兰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槟榔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槟榔果实脂溶性部分鉴定了1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6.1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槟榔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云南临沧产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腊肠树果实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了其中37个成分。结论腊肠树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山东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玲  彭广芳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651-65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大毛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了棕榈酸、二氢香苇醇、棕榈酸甲酯、廿四碳酸甲酯等5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51%。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新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复方发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基础。基于对传统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现代中药复方创新物质基础的认识,提出了"功能组分"新观点,中药复方成分可以划分为有效组分、功能组分和无用成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由"有效组分 功能组分"共同构成有序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提出了由"微观到宏观"和"宏观到微观"的二个不同的物质基础整体性结构研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喜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喜树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喜树果中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5.08%;喜树枝中分离出81个成分,鉴定出4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56%;喜树叶中分离出50个成分,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喜树果、叶及树枝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4种相同成分。结论喜树的不同部位其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和含量也不尽相同,为喜树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