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例老年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例老年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04)陶美云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老年人接受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多,其麻醉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通过筛选,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硬)方法,对200例老年患者施行各类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1...  相似文献   

2.
倪洋林 《山东医药》2014,(45):77-78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随机分为A组39例、B组40例。 A组实施全身麻醉给药,B组实施椎管内麻醉给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输液量及术后24 h VAS评分),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时评价认知功能、POCD的发生率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两组围术期变量比较P均>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24 h及术后72 h MoCA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均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比较P<0.05,术后72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A组术后24 h较术前β淀粉样蛋白显著升高( P<0.05),术后72 h后降低,与术后24 h比较P<0.05。两组术后24 hβ淀粉样蛋白比较P<0.05,术后72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仿,但全身麻醉给药较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给药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术后24 h内。  相似文献   

3.
全麻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全麻(GA)和硬膜外麻醉(EA)对老年全髋置换(THR)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A应用于THR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65岁以上拟行THR病人40名,随机等分为GA组和EA组进行临床对照试验.分别观测入室(T 0),诱导(T 1),骨水泥填充前(T 2)、后(T 3),缝合皮肤(T 4),术毕翻身(T 5)时的血压、心率,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失血量、输液量.结果 G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2次血压波动,波动范围144.0 mmHg~115.8mmHg),发生低血压例数少(5例),输液量(1700m1)、血管加压药需求(6例)少(p<0.05).结论 GA用于老年THR.对呼吸和循环的管理容易调控,血流动力学平稳,骨水泥反应轻微,不过度抑制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在减轻心脏负荷、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方面更具雨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4.
全髋置换术(THR)的麻醉主要有硬膜外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三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选择40例THR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G)两种方法下施行手术,对围手术期出血量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超  代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6-4028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1〕,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身体机能退化,导致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降低。而麻醉效果对手术成功与否,乃至术后患者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3〕。因此,选择适合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对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有重大的意义〔3〕。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各项指标,以期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30例(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CEA组30例(B组)。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mg和芬太尼25ug,然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cm,B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ug/ml总量20ml。两组完成均经硬膜外导管接上微量泵(PCA),以6ml/h的速度0.1%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 50ml泵入。记录镇痛效果、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镇痛效果评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身高、孕期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HR、MAP相同,镇痛效果A组I级多于B组(P<0.05),产妇自我评估达到I级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1]无差异,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CEA)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但CSEA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病人41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硬膜外组(n=20);Ⅱ组腰麻和硬膜外联合组(n=21)。在L3~4或L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1组置入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分次给药。Ⅱ组采用针内针技术,首先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7~11mg,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结果 Ⅰ组局麻药用量大,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十分完全,循环波动差异大,作用时效短。Ⅱ组局麻药用量小,起效迅速,阻滞完全,循环波动小,作用时效长。结论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起效快、安全有效、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孟元 《山东医药》1998,38(5):20-20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体会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张孟元近年来,我院对高龄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109例,现将其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27例;年龄78~86岁;手术时间108~144分钟。术前心电图异常76例,包括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骨水泥半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前(T0)、骨水泥注入前(T1)、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抽取血样测定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1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D4+和CD4+/CD8+在T1、T2、T3和T4时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3B组T1、T2、T3、T4和T5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Adr)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老年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侯跃东  张岩 《山东医药》1999,39(12):21-22
1997年,我院共有106例70岁以上高龄外科患者接受了硬膜外麻醉。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中,男77例,女29例,年龄70~88岁,平均74.28±3.90岁;体重40~86kg,平均63.88±10.03kg。病种包括:乳癌根治术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清皮质醇和IL-6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Ⅱ),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60min(T2)、术毕(T3)、术后1天(T4)经颈内静脉采血5ml,测定其血清皮质醇、IL-6水平。结果Ⅰ组皮质醇浓度在T2、T3、T4明显高于T(1P<0.05),IL-6浓度仅在T4高于T(1P<0.05)。Ⅱ组在T2、T3、T4皮质醇及IL-6浓度与T1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血清皮质醇和IL-6影响较小,更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2.
All patients with OA or RA entering an orthopaedic waiting listfor total hip or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over a period of 2.5yr were prospectively assessed for overall pain (Visual AnalogueScale) and disability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priorto and following their operation at annual intervals for upto 5 yr. A total of 293 patients had 335 operations (OA, hip164; OA, knee 76; RA, hip 41; RA, knee 54). A few patients (14)showed a deterioration in pain and function 1 yr after surgery,but the remainder showed improvements which took 1 yr or moreto reach maximum and were maintained for at least 3 yr. Althoughgreater for OA hip patients, improvements occurred and weremaintained in all groups, in spite of the polyarticular natureof RA. KEY WORDS: Osteo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Surgery, Outcom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应用小剂量多巴胺预防老年病人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中的迷走神经反射。方法 对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的160例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病人麻醉后采用持续小剂量静脉推注多巴胺,乙组(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整个麻醉期间监测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有无恶心.呕吐及其它小适。结果 甲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及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者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乙组。结论 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时,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能明显减少病人胆—心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更好的认识老年人胃癌的特征,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率。方法收集1994~1998年我院收治的老年人(≥65岁)胃癌356例.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老年人胃癌患者多为男性,症状以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饱胀不适多见,病程长,确诊时多为晚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手术切除与预后有关。结论对于老年人胃癌早检查.早诊断是关键。尽可能实施D2式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术对提高五年生存率是十分必要的,对无根治手术条件的病人,姑息性切除手术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特性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小科收治的5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病例。结果7例行ERCP+EST取石或ERCP放置胆道支架,余49例急诊手术,25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2例因ARDS死亡,3例发生急性心衰,胆总管残余结行2例,外科并发症较少发生。结论老年ACST患者器官功能衰退,术前合并症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积极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术后加强监护.处理合并疗及并发疗.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手术前采用TA方案化疗2—3个疗程,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轻度缓解(MR)11例,无变化(NC)4例,总有效率为82.6%。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大量杀伤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3mg/kg,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天。结果第1个24小时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1690±499.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天,总有效率87.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影响。不良反应15.6%,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50例老年人进行心脑血栓病预防。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血栓指标Q值作预测指标。以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作预测手段。对250例老年人进行3年跟踪监测。结果 在治疗组162例老年人中,采用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治疗后,血栓指标Q值明显下降;而非治疗组88例老年人,由于未采用药物干预治疗,不仅血栓阳性指标无明显变化。而且先后有3例脑中风发生。结论 在乡镇社区采用简便体外血栓指标预测和抗凝活血药物预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心脑血栓病(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