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田维 《吉林医学》2010,31(28):4987-4987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患者60例。结果:细针侧入路的经皮肝胆道造影(PTC),其中一次成功56例,二次成功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一次成功52例,二次成功8例。结论:术前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40例患者,手术死亡率为零,并且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未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恶性黄疸的患者,总手术死亡率为18.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辅佐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辅佐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21例成功行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3例行单纯PTCD.4例患者出现出血(腹腔出血,胆道出血),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无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PTCD并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对无手术机会的复发恶性梗阻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和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对老年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患者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留置内支架及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62例病人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CD治疗老年性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2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成功11例,1例胆道支架置入失败,重置PTCD管永久外引流.结论 经内镜与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因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的困难与失败,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术,术后14例进行茵陈术附汤加减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后黄疸指标、转氨酶及全身症状.结果:PTCD成功率100%,术后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术后14例服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者,全身症状缓解、消失较快.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疗效,归纳并探究治疗前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8年4月—2014年3月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结果 34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黄疸5 d内退净6例,黄疸2周内退净18例,2周内黄疸明显减轻7例。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症状3~7 d消失,大小便颜色2~5 d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例,经4~7 d应用生长抑素后治愈;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4例,重新放置PTCD引流管后症状消失;引流管脱出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出院;夹管带管出院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腹膜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PTCD结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创伤小;合理、有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手术成功及为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证。系统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为支架植入患者的恢复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及总结经验,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 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261例,其中166例行PTCD,9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4例未完成手术。分析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并发症68例,发生率26.05%。胆道感染21例,胆道出血13例,引流管脱出、阻塞11例,胆瘘7例,胆心反射5例,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再狭窄3例,胆汁性胸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除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处理,病情好转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PTCD+胆道内支架术)术后的护理经验,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术后5例出现血性胆汁引流液,4例血淀粉酶升高,3例发生胆系感染,1例支架管脱落,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黄可  佟小强  高万勤  李云东 《当代医学》2010,16(35):735-73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疗法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39例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经介入疗法在胆道内置入内或内外引流管,对引流胆汁的姑息性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肝穿刺胆道术一次成功率89.7%,并发症率17.9%.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的目的。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有助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姜秀杰  马数艳  贾惠惠 《当代医学》2010,16(35):730-73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2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 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5.6±278.0)limol/Lvs(52.4±60.56)w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0.5a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条(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徐明奎  游玉峰  姚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89-399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2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5.6±278.0)limol/Lvs(52.4±60.56)w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0.5a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条(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1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 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6.7±278.1 )μmol/L vs(52.3±71.6)μmol/L,P<0.01)],肝功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半年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根(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胆道恶性梗阻ERCP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成功,其中右侧肝管穿刺12例,左侧肝管6例,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7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PTC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