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改变及胶质增生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对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组(分12h组、24h组、48h组、72h组4个时相组,每组5只)。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对脑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神经元计数和Longa行为学评分,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脑出血组12h即出现血肿周围脑组织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少数炎性细胞浸润,48h达高峰,72h后可见血肿周围胶质细胞、血管增生。脑出血组各时点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脑出血后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和血管增生可能是脑水肿加重和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行为学变化与神经元病变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AAT1的表达在1,3d时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随后持续下降;7,21d时仍显著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P〈0.05,P〈0.01)。电针组EAAT1的表达于1h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7d及21d时,电针组EAAT1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仿,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的表达(P〈0.01)。模型组EAAT2的表达在1h、1d、3d及7d时均高于同时段的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EAAT2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在21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在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的表达(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核因子-KB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及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NF-k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NF-kB开始表达,48h达高峰,ICAM-1 12h开始表达,72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1);脑出血后NF-kB与ICAM-1呈正相关关系(7=0.868,P〈0.05),NF-k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ICAM-1。结论脑出血后NF-kB表达增加,并通过ICAM-1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IL-8、ICAM-1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又分为6、12、24、72h以及7d五个时间点。采用肝素化VII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IL-8、ICAM-1的表达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针道周围组织各个时间点仅见少量IL-8、ICAM-1表达;模型组IL-8表达12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维持至3d后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CAM-1表达6h开始增加,72h达高峰,持续至7d仍有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个时间点脑内IL-8、ICAM-1含量较同期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血肿周围组织IL-8、ICAM-1表达均上调。银杏叶提取物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8、ICAM-1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纹状体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煎剂灌胃,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脑出血后24、48、72和120 h观察大鼠脑水肿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仅在72 h其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通瘀方组的MMP-9酶原水平及活性均显著降低,其mRNA水平亦在脑出血后48、72、120 h低于模型组(P〈0.01),而TIMP-1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能通过上调TIMP-1表达来抑制MMP-9水平,从而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和1周将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于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IGF-1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IGF-1表达上调,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CD34^+血管数的动态变化,探讨G-CSF对IC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各21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右侧苍白球注入断尾获取的自体动脉血制备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G-CSF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三组大鼠于术后6h、24h、48h、72h、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CD34^+血管数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从24h开始各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ICH组明显增加(p〈0.05)。假手术组见少许CD34^+血管表达;ICH组6h开始CD34^+血管表达增多,14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CD34^+血管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O.05),高峰提前至7d。结论G-CSF可增加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n=40)、脑出血对照组(ICH对照组,n=40)和假手术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h等8个时点,每个时点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含水量变化。结果 ICH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CH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含水量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48,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术后24-96h各时点MDA含量明显低于ICH对照组(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MDA含量呈显著相关(r=-0.407,P〈0.05).结论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具有显著的氧化损害,此损害与脑水肿形成有关。依达拉奉使氧化损害明显减轻,依达拉奉对抗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大鼠腹部术后肠麻痹疗效。方法 72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4、72、120h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制备成术后肠麻痹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探查术。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2h予以电针针刺大鼠后足的足三里以及上巨虚穴20min,每间隔12h 1次,至观察结束,术后第24、72和120h检测墨汁推进率及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电针组72h点墨汁推进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胃动素在72h和120 h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大鼠腹部术后肠麻痹状态,促进肠动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法制备高血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2只;造模后4h开始,每12h在颅内血肿内注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次,共5次。于造模后24、72h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钠离子、钾离子含量。脑内血肿直径。结果三七总皂苷干预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记分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Z(P〈0.05);三七总皂苷各组治疗后血肿直径较脑出血模型组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量脑出血超早期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有利于加速血肿的吸收,同时可加剧早期脑水肿,引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增加。提示大量脑出血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苷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EphrinBs/EphBs mRNA和EphrinB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模型组(n=8)、电针组(n=9)、手针组(n=9)。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大鼠从造模后第8天开始至第34天分别给予电针、手针干预大鼠"足三里"和"三阴交"穴,隔日1次。所有大鼠均在造模前、造模后第7、14、21、28和35天进行机械性痛阈(MWT)测定;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处死取材,采用定量Q-PCR的方法检测海马EphrinBs/EphBs各型mRNA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phrinB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第7天起各时间点MWT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手针组大鼠造模后第14至35天大鼠MWT值均显著上调(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EphB1、EphB2、EphB3和EphrinB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及电针组大鼠EphB1、EphB2、EphB4和EphrinB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电针组EphB6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电针组和手针组海马EphrinB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广泛调节海马EphrinBs/EphBs系统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MMP-2/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Ⅳ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MP-2/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术后各时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2)MMP-2/9水平:模型组术后各时点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MP-2蛋白表达在24~120h时点降低(P<0.05),12 h时点差异不明显(P>0.05);MMP-9蛋白表达在24 h、48h、120 h时点降低(P<0.05),12h和72h时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安脑平冲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MP-2/9蛋白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B组)、甘氨酸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甘氨酸组(C组)于造模前3、6h分别从尾静脉内注入甘氨酸(3mmol/L,0.1mL/100g)预处理,各组在造模完成后分别于6、12、24h处死动物取其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肺组织HMGB-1水平、TREM-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HMGB-1水平、TREM-1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可以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肺组织中TREM-1mRNA及HMGB-1的表达,从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随机分为下关穴针刺组8只,假针刺组6只,未干预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下关针刺穴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手术植入同心圆双极电针于左侧下关穴,假针刺组按同样方法植入电针于皮下。于第4日起各组分别给予针刺下关穴、假针刺、不干预处理。观察各组犬进食量、神经功能、DSA、TCD结果变化。结果:治疗后下关穴针刺组进食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直径明显扩张(P〈0.05),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P〈0.05)。结论:针刺下关穴能改善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旁路术(GBP)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GK大鼠)肝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及葡萄糖激酶(GC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1、2、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术后4周肝脏组织GLUT-2、GCK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K手术组术后1、2、4周FPG ((11.06±0.52) mmol/L、(7.49±0.34)mmol/L、(5.20±0.08)mmol/L)均低于术前水平(17.53±0.57)mmol/L)(均P<0.05);术后4周FINS由术前(11.90±0.75)mmol/L升至(14.20±1.23)mmol/L(P<0.05);术后4周GLUT-2、GCK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GBP能上调T2DM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LUT-2及GCK的表达,增强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JAK(Janus激酶)/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3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激活后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被异常激活的意义。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随机分到4、12、24、72h和168h各个亚组(n=6)。脊髓损伤组应用Allen’s重物坠落法并加改良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在相应时间处死取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组织中P-JAK2(磷酸化JAK2)、P-STAT3(磷酸化STAT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JAK2、P-STAT3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P-JAK2、P-STAT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4h迅速上升,12h达峰值(P〈0.01),而后逐渐下降,16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可异常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它可能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h、12h、24h、72h、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均有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