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245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我科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以及耐药率均有所升高,且已经出现泛耐药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临床应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3 a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并对抗生素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痰培养分离到的12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药敏结果、抗生素治疗情况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株对亚胺培南敏感,24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亚胺培南耐药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有糖尿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8.33%和18.00%(P=0.04);病死率分别为50.00%和26.00%。所有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耐药,对米诺环素均敏感。结论糖尿病史与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有关。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与院内感染相关。舒巴坦、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治疗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效。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近几年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及抗生素滥用,使得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概率、耐药性在不断增加,临床上普通抗生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欠佳,给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带来重重困难。鲍曼不动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危险因素是相关肺炎发生的重要条件,深静脉置管增加了导管感染的风险,附着在导管上的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血管导管更易引起全身的感染,也成为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插管患者口腔存在的念珠菌通过管道定植于气道内,增加了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的风险,鲍曼不动杆菌在肺部长期定植,逐渐耐药,最终发展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在中医学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归属于“咳嗽”“喘证”的范畴,其发生发展与正气亏虚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条件致病菌的鲍曼不动杆菌,其符合“伏邪”的机制,根据患者临床上的不同表现予中医辨证施治,医家通过祛邪扶正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文章对近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为更深入地寻找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提供参考与启示。现将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的方法对2011年1~6月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ICU)最多(48%),其次为神经外科、胸外科和老年病区,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出现了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的多药耐药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了75%,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ICU和神经外科为主。结论: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检出率日渐升高,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科室应做好接触隔离和手卫生,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特点。方法:通过对山东省中医院ICU、肺病科及急诊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医四诊的记录,与普通肺炎比较,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演变规律符合中医卫气营血的辨证原则,与普通肺炎比较,初期气分证较多,中期虚证较多。主要病理要素为痰、热、瘀。结论:1.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发展符合中医"风温肺热病"发展变化规律,与普通肺炎比较有特殊性。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病理要素为痰、热、瘀。3.泛耐药菌肺炎与非耐药菌肺炎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绝对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倍子等8种单味中药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五倍子、五味子、乌梅、黄连、连翘、罗汉果、金钱草、败酱草8种单味中药颗粒剂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五味子,再次是乌梅、黄连和连翘,罗汉果和金钱草及败酱草抑菌活性相对较弱。结论8种单味中药颗粒剂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降阶梯防控措施控制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8—2011年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结果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比分析在烧伤病房实施降阶梯防控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2008—2011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99株,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3例(6.5%),均为重度烧伤。2011年实施降阶梯防控措施后,多重耐药阳性率由2010年的13.2%(7/53)降至2011年的2.6%(2/78),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下降,分别为15.4%和24.4%,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下降为75.6%和25.6%,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降为62.8%,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阶梯防控措施可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机会,降低部分抗生素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与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按照CLSI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分离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将细菌分为碳青霉烯耐药和非耐药2组。结果 171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115株(67.3%)为多重耐药,56株(32.7%)为泛耐药。其中碳青霉烯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96.1%(99/103),泛耐药菌的分离率为57.3%(59/103);而碳青霉烯非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仅为23.5%(16/68)。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极高,仅对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流行极其严重,特别是在碳青霉烯耐药菌组中更为普遍。MDRAB不但耐药性强,并且极易通过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之间传播,提醒应高度重视院内环境监测及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由于耐药机制复杂,治疗该类菌种所致感染颇为棘手。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疗效卓著,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提高机体免疫力,能有效对抗鲍曼不动杆菌及各种病原体感染,是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报道中医药参与救治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一例危重病例老年患者,综合运用了代茶饮、中成药和中药汤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4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1.6%,其次是脓和尿液。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该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和呼吸科的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呈多种耐药,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4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1.6%,其次是脓和尿液。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该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和呼吸科的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呈多种耐药,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并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57例与同时间段在ICU治疗且未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5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对ICU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观察组患者的标本中,对于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00%,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为85.30%,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7.70%,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住院时间较长,使用深静脉置管和机械通气,均成为ICU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比较高,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ICU患者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感染,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情况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送检的216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其中7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应对策略。结果:在送检的21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89.35%;对头孢唑啉的敏感率最低,为4.1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中,A组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B组的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效果较明显,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正在逐年增长,临床医生应尽量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秋颖  王凯  王荣祺  潘玥 《中草药》2021,52(4):828-83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临床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分离的178株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为46.6%,且97.6% MDR-AB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MDR-AB主要分离自高龄(>60岁)患者(86.7%)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65.1%),且86.7% MDR-AB分离自痰液标本。MDR-AB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AB中同时耐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类、广谱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的菌株的占比最高(39.8%)。结论 高龄和ICU患者是MDR-AB的主要易感人群,MDR-AB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对MDR-AB的耐药率相对低于其他抗菌药物,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防止MDR-AB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06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表现、耐药性特点及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大庆市人民医院在2012~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06株,分析菌株的耐药性,明确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性患者间的易感因素。结果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2012~2014年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33.33%、41.1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导致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为临床有目的性地采取治疗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进行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结果共调查病例20 507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93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例。结论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及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为临床有目的性地采取治疗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进行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结果共调查病例20 507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93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例。结论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及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与耐药情况,在详细介绍了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的基础上,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病人预防该病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用美国德灵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阿米卡星、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9.49%、74.36%、56.41%、53.85%,该菌对唑啉头孢菌素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高龄、严重基础疾病易感性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临床标本分离出来的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骨外科病区分布最多,占45.45%;其次是神经内科病区,占27.27%。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54.55%;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39.39%。该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在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O%以上。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该菌在本院内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