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采用脑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从 1999年 8~ 11月 ,共治疗患者 10 4例 ,治疗效果较好 ,但术后近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瘫、面瘫、平衡障碍、语言障碍及嗜睡或昏睡等并发症。本文旨在讨论通塞脉片在治疗此类并发症中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是对病侧苍白球 (PVP)和 (或 )丘脑腹外侧 (Vim)核进行射频毁损。在 10 4例手术患者中 ,96例(92 % )患者是一侧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 Vim核同时进行毁损 ,8例 (8% )患者是毁损单侧苍白球或丘脑腹外侧 Vi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丘脑腹外侧Vim核中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电活动撮律,总结丘脑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震颤(E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42例ET患者行单侧微电极导向丘脑切开术。采用FAHN临床震颤评分法对其中11例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 Vim核中神经细胞簇状电活动节律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毁损这些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后,所有ET患者手术对侧肢体的震颤完全消失;震颤整体改善率52%,特殊动作和功能改善率54%,功能残疾改善率77%;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其中40例患者术后随访已3个月以上,无复发;一过性并发症12例,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丘脑“震颤细胞”与ET患者震颤症状密切相关,毁损这些细胞能完全永久性地消除震颤症状。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毁损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帕金森病 ( PD)手术治疗进入了“复兴”阶段 ,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 PVP)和丘脑腹中间核 ( Vim)毁损术治疗 PD的疗效已达成共识。但对特定的患者 ,在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总结。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 999年 4月至 1 999年 1 2月 ,我们对2 1 3例 PD患者进行了 2 2 1次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男 1 3 2例 ,女 81例 ,年龄 3 7~ 78岁 ,平均 58.4岁。1 .2 手术方式 单侧 PVP 1 71例 ;单侧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 PVP和 Vim毁损术 ( P+ V) 8例 ;同期双侧…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亚群  高国栋  王学廉  张华 《医学争鸣》2001,22(10):939-941
目的:探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的手术方法及对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CT解剖定位,微刺激,微记录及放大刺激进行神经电生理校对,行小灶性毁损,手术前后行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并计算改善率,结果,33例震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完体控制震颤,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及改善率均显示术手疗效显著,2wk后复发1例,轻度构音障碍1例,结论:选择性丘脑Vim毁损术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有显著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造应证,合理应用 微电极技术,适当的毁损体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51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毁损术,5例行延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单侧、1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个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2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58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6例双侧),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直接定位丘脑Vim核射频热凝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应用CT扫描直接定位Vim靶点,对6例PD病人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计算术前、术后Webster记分及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6例PD定位准确,有效率100%,疗效平均为70.6%,仅1例并发对侧肢体轻偏瘫,对症治疗后恢复,随访满意。结论CT直接定位Vim核射频热凝术治疗PD,安全有效,尤对震颤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双侧PVP 5例 ;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 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分别为 5 0 .8%~ 6 0 .8%和 2 8.7%~ 36 .6 % ,其中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1例。结论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 ,同期双侧PVP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8.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1年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3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278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35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5例,行同期双侧PVP11例,分期双侧PVP8例,分期一侧PVP、另一侧Vim毁损术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结果: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29.8%,“开”状态提高25.9%。UPDRS评分在“关”、“开”状态下,总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7.3%和33.4%,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50.8%和28.9%,日常活动改善率为59.1%和35.9%,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8.2%和34.7%。结:PVP地大多数症状均有效,但对震颤的效果不如Vim毁损术;对震颤明显、无明显僵直的患可选择Vim毁损术;对震颤僵直型患可行同期双侧PVP或同期PVP加Vim毁损术。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于1985年10月~1987年3月,用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震颤性麻痹1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4例、女3例。年龄42~69岁,病史1~11年,平均3.8年。震颤型7例,强直型3例,混合型7例。单侧者6例,双侧者11例。毁损丘脑腹外侧核14例,毁损丘脑腹外侧核加苍白球3例。本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核团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核团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射频毁损术对PD患者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其中18例为一侧,7例为双侧同期植入;25例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术,其中21例行一侧毁损,4例行分期双侧射频毁损。两组患者术前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丘脑底核(STN)慢性电刺激及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3年、5年比较两组的UPD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DBS手术和射频毁损术是治疗PD有效的方法,二者在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远期疗效方面DBS较射频毁损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手术治疗帕金森中的作用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分析采取微电极记录手术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2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58例,丘脑腹中间(Vim)毁损术32例,同期同期PVP及Vim患者21例,同期同侧PVP患者5例,分期双侧PVP患者2例,分期一侧PVP或者另一侧Vim术2例。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关"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以及UPDR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平评分均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显著。结论采取微电极记录方法治疗帕金森,可以明显的提高手术的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 (PD)在微电极导向下行丘脑腹外侧核 (Vim核 )和苍白球腹后部 (PVP核 )毁损术的CT影像学定位作用及术后 CT表现。方法 术前对 1 80例 PD患者行 CT定位 ,并与术中微电极记录电生理定位靶点对比分析。术后 2 4小时内 CT复查。 1 0例 6~ 8月内 CT复查。结果  1 CT定位靶点吻合率为 34% ,更正率为 66% ,更正范围为 2± 1 .5mm。 2术后靶点毁损灶及周围水肿 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 ,其范围波及内囊区 (1 0 0 % )或 /和视束 (2 5% ) ,平均大小分别为 :单靶点毁损为 486± 1 0 8mm3 ,双靶点毁损为 977± 2 34mm3。1 0例术后 6~ 8个月 CT复查 ,毁损灶大小为 2 9.5± 1 9.8mm3 。 3术后并发症 :毁损灶出血 1 0例 ,针道出血 4例。结论 影像学定位是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术后 CT表现对了解和评价术后情况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 ( Parkinson's disease,PD)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代表 ,人们在寻找药物治疗的同时 ,也在寻找外科方法来解决患者震颤和僵直的痛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PD外科治疗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过程大致分为 3个阶段 :( 1 )基底节核团毁损术 ;( 2 )脑深部刺激术 (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 3)脑组织移植与基因治疗。1 核团毁损术[1~ 3 ]1 .1 毁损术的由来 自 1 947年 Spiepel和 Wycis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临床后 ,Cooper、Brown、Hassler及 Richert等将手术目标转向锥体外系如丘脑腹外侧核 ( VL)的腹嘴前核 ( Voa)、…  相似文献   

14.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行MRI定位,进行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治疗,全部采用Vim核毁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并于5年后进行随访效果仍满意。结论: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0 引 言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我院采用ZD立体定向仪及配套射频仪,行CT直接定位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 81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震颤及肌强直,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总结81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为36~72岁.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伴有肢体僵直和(或)运动不能.64例患者生活上需依赖他人照顾,17例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78例行一侧毁损术,3例行双侧毁损术.术后震颤消失达100%,肌强直完全改善,所有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穿刺部位皮质小血肿1例,肢体无力3…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手术治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于九十年代初复兴 ,苍白球腹后部取代丘脑腹外侧核成为原发性PD的最佳治疗靶点。微电极导向的苍白球切开术不仅能改善以震颤、僵直和导动症为代表的PD运动增多症 ,还能改善以行动迟缓、步僵和“关”状态为代表的PD运动减少症。苍白球和丘脑手术的结合适用于合并顽固性震颤的PD患者。双侧苍白球切开术似乎并不存在类似于双侧丘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如构音障碍和严重的认知障碍 ,但明显增加语音低下和吞咽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光绿  吴全理 《微创医学》2002,21(2):240-24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起动困难、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消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浓度下降,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对此部位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丘脑腹外侧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过度兴奋,从而产生PD症状[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用于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中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鼠脑纹状体采用两点注入法注入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正常及PD大鼠进行射频毁损,观察并记录脑组织靶点毁损时的NIRS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50只大鼠中有40只经阿扑吗啡(APO)诱导后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旋转圈数超过7 r.min-1。(2)射频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im)时,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帕金森大鼠射频神经核团毁损术是科学、可行的,优化散射系数是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鹏程  刘健  赵建农  黄垂学 《海南医学》2004,15(6):47-47,50
目的 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单侧丘脑vim核毁损、PVP或PVP 同侧丘脑Vim核毁损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例震颤、肌强直等症状术后均得到缓解,服药剂量明显减少。2例(33.3%)术后出现嗜睡,声音变小,经治疗1周后神志清醒,1例(16.7%)声音变小没有恢复。5例随访。1例在1年后部分症状复发,其余4例随诊1~3年手术效果稳定。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休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