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问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五行学说,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其五行概括法、五行归纳法,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演绎法,都是教授人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归纳事物和联系事物的思想方法。五行学说有个“五行之中,各具五行”(《类经图翼·五行统论》)的独特论点,并以此演化出“五复有五,五五...  相似文献   

3.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当今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通过对历代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古人对"五"的崇拜是五行形成的基础,五行的概念源自对生活中5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商末周初;五行相胜源于古人对五材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察,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五行相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已有运用,而且发现五行无常胜;五行相生源于四时的轮替,是五行学说与时令学说结合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五行生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五行学说。汉代五行学说达到鼎盛,五行乘侮的观念是对五行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属于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和探索世界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秦汉时期,五行学说被应用于医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中就详细记载了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体、五志、五色、五声、五音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古代儒家、道家、中医文献中对五行的阐述和解释,论述了五行在古人观念里的真正含义,总结了儒家五行学说、道家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家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点,着重讨论了儒家五行学说和道家五行学说对中医五行学说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行识要     
木、火、土、金、水本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者为核心,创造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较早的资料见于《尚书·洪范》。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周,成熟于春秋战国。"五行"二字,始出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各有其特性,它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五行的产生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发展,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五行,懂得五行学说,前人说:“不通五行,难为中医”。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其运动变化。“行”指“行列”,排列顺序及其变化。五行最初叫五才,即五种有用之才。前人说:“五行组成万物,亦组成人”,人有五指、有头、上肢、躯干、下肢;有胚胎期、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死亡期。《灵枢·阴阳二十五》曰:“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9.
从五行学说引入中医学的背景、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对解剖方法的抑制效应、方法论和自然观的关系、五行互藏、五行与五材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五行学说哲学思想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萌于民间宗教信仰崇拜的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们在长期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长期斗争中,产生的与天命神权相对峙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引入中医领域后,五行学说进一步得到发展。通过探析五行学说哲学思想的发萌、发展以及成熟,来进一步分析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