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修复术是解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关节假体松动的有效手段。手术以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介决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为目的。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长期病例的增加,关节假体松动的患者日趋增多,髋关节翻修术病例也腌之增加。我院自1985年6月-2001年10月对17例人工髋关节假体松动并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的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多数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收集分析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有患侧髋部及腹股沟区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大腿前方及膝部疼痛;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 cm的连续透光影,或假体发生移位,手术中发现假臼、假体柄移位。4例患者的假臼用手指轻轻取出,假体周围软组织呈现浅黑色。清除浅黑色组织,取出假体,清除骨水泥,重新安装新的人工全髋。结果:35例假体松动患者,经全髋翻修术后,疼痛消失,恢复功能,效果良好。结论: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期注意事项.方法 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 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对68例采用生物固定全髋关节翻修术,男47例,女21例。年龄35~77岁,平均56.7岁。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5.2年,平均2.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1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9)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生物固定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8.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81-148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髋关节假体对18例青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不稳定病例进行翻修术,分析松动原因,并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8月,平均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6分,术后平均87.4分,X线复查髋臼及股骨侧均无松动发生。结论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的脱位率。采用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瑞祥  王丽宏 《当代医学》2009,15(36):82-8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翻修原因分析:假体半脱位2例,假体松动5例,假体下沉2例,假体折断1例,不明原因行走疼痛2例,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随访12例患者,有1例轻度疼痛,其余11例均感满意。结论髋臼磨损及股骨头中心性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不断更新手术器械及选用相匹配的人工假体,就可以提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原因,观察翻修术职效。方法 应用进口及国产人工全髋关节症状性人工髋关节12例施行翻修术,术中发现骨水泥应用不当者4例,髋臼假体前倾角消失变成后倾1例,珍珠面人工股骨头颈干角过大1例,其余6例人工股砂假体松动易拔出,假体柄周围有肉芽附着。结果 平均随访2.2年,依据Harris评价标准结果平均得分为95.6分。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原因是骨水泥技术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3年。21例髋关节疼痛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分,翻修术后平均为83分。暂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效果明确,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陆晓涛 《中外医疗》2012,31(34):59-6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和相关翻修技术。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月以来,该院共进行了156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此基础上,对翻修术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讨论相关的翻修技术。结果翻修术的原因,首位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其次是人工股骨头引发的髋臼磨损,此外有手术操作失误、术后感染等原因。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翻修术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选择髋臼的修复、重建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保证初次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显伦  梁熙  郭书权  黄伟 《西部医学》2011,23(8):1486-1487,148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翻修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0.6个月,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31.3%),脱位9例(18.7%),髋臼磨损8例(16.7%),感染7例(14.6%)和假体断裂5例(10.4%),而假体周围骨折最低4例(8.3%),且年龄在50~70岁之间的患者的假体使用寿命最长。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早期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矫形外科医师须总结经验,避免术后早期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病人12例14髋(肾移植组)临床资料,随机挑选年龄和性别与其无明显差异且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未行器官移植的THR病人25例29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假体翻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X线随访评估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4~64个月),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肾移植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t=11.35,P<0.05),其中优10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92.8%;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提高(t=16.75,P<0.05),其中优27髋,良2髋,优良率100.0%。肾移植组有3例翻修,1例因为假体感染,2例因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1.4%;而对照组1例翻修(因假体松动),翻修率为3.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3,P<0.05)。肾移植组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感染各1例,假体松动2例;对照组假体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0,P<0.05)。结论随访期内骨水泥型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但与普通病人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行普通非骨水泥柄髋关节翻修手术的1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行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周围感染10例,无菌性松动8例。所有患者翻修手术前后均行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23~53)分,截止最近一次随访评分均数增加至92(84~9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个月完全负重,原有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仅1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诉大腿外侧有不适至轻度疼痛,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75 mg 1/d,两周后症状消失。最近一次随访时,所有股骨假体均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两周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单侧髋关节“人”字形石膏固定6周,随访6个月,未再脱位。结论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是部分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翻修的良好选择,近期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对失败的髋关节假体翻修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行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例,并通过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例翻修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7例髋关节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关节翻修中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