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白芨对变链菌产酸和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BSD)对变链菌的产酸和黏附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中药白芨防龋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出MIC值,选取MIC值以下4个浓度梯度,分别加入含有变链菌的培养基中,用pH计测定培养前后上清液的△pH值,并用比浊法观察其对变链菌黏附的影响.结果:△pH值实验前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芨水煎剂对变链菌的黏附抑制率最高为66.67%.结论:白芨水煎剂具有抑制变链菌产酸和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龋根面和牙骨质龋菌斑菌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择门诊患者28人,分为无龋恨面组和牙骨质龋组进行了细菌学研究。结果提示:轻链菌、粘放菌和内氏放线菌是参与菌斑组成的基本成员;变链菌在牙骨质龋组中显著多于正常无龋根面组达10倍以上,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提示变链菌为根龋的主要致病菌;而韦荣氏菌是基础牙菌斑微生物群落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3.
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分离株的产酸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性。方法:采用酸度计和自动气相色谱仪比较儿童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儿童猛性龋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各3株)的临床株降低环境pH值的能力(ΔpH)和乳酸产量,并以此推测其致龋力。结果:远缘链球菌ΔpH及乳酸产量均高于变链菌,特别是在低pH水平下,二者差异更为显著(P<0.05)。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ΔpH和乳酸产量显著大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产酸能力强于变链菌;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较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产酸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粘放菌在含葡萄糖、蔗糖及变链菌胞外菌糖基转移酶培养中生长时的粘附情况。发现口腔粘放菌对玻璃表面粘附不依赖蔗糖的存在,但蔗糖的存在有助于粘附反应的发生。GTF所综合的葡聚糖可非特异性地增强粘放菌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五种致龋菌在混合培养时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产酸,了解糖类型对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致龋菌在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时产生的酸的类型是相同的。蔗糖和葡萄糖产生的总酸量相同,果糖产生的总酸量明显低于前二者。各种糖产生的乳酸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产酸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产酸的影响,为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BHI液体培养基将白屈菜红碱稀释为从390.6 μg/ml到24.4 μg/ml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不含白屈菜红碱溶液的BHI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将pH值均调定为7.4,按菌液与白屈菜红碱溶液1:10的体积比接种变链菌,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各浓度白屈菜红碱溶液实验前后pH值的变化值( pH).实验结果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白屈菜红碱浓度的升高,各浓度组 pH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除24.4 μg/ml浓度组外,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的 p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3 h的各组及24 h和48 h的24.4 μg/ml和48.8 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在各个时间段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细菌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前后各溶液 pH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白屈菜红碱溶液产生最大 pH差值的时间不同,浓度越高则达到最大 pH差值的时间越长.结论: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代谢产酸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杆菌和变链菌为牙本质龋中的主要检出细菌 ,对 2种细菌产酸和引起牙本质脱矿能力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牙本质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培养基 TSB(乳酪消化大豆胨肉汤培养基 ) :胰酶消化酪蛋白 17g ,木瓜酶消化大豆胨 3g ,氯化钠 5g,磷酸氢二钾2 .5g ,葡萄糖 2 .5g ,蒸馏水 10 0 0ml。PYG(蛋白胨酵母葡萄糖培养基 ) :蛋白胨 2 0g ,0 0 2 5 %刃天青溶液 4ml,酵母浸出粉 10g,盐酸半胱氨酸 0 .5g ,VP盐溶液 40ml,葡萄糖 40g,蒸馏水 10 0 0ml。1 2 细菌及培养 将乳杆菌临床分离株LB95 0 5 1…  相似文献   

8.
扫描同聚焦显微镜观察血链菌和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动态过程。方法:采用同聚焦显微镜技术,原位、立体、动态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的生物膜。结果:生物膜形成8h厚度达15.4μm,细菌已聚集成簇,菌细胞分布是表层和基底较少,中间层较厚并较密。生物膜形成16h后已基本成熟,细菌成簇厚度增加达34.3μm.48h后生物膜已成熟成谷穗状。结论:血链菌和粘放菌具有相互作用促进体外形成生物膜。CLSM观察生物膜有其独到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奶瓶龋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水平及产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变链菌和乳杆菌与奶瓶龋的关系。方法:将2~215岁幼儿30名分为有龋组和无龋组,每组15 名。从上前牙唇面刮取牙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对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作出统计。取全口牙菌斑,用酶联仪进行乳酸分析。结果:奶瓶龋儿童有较高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检出率,两者检出率均为100%。龋损部位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为5110?1136和4182?1118,超过无龋儿童的相应部位。有龋儿童耐酸菌产乳酸量13629116nmol/OD?161194 nmol/OD高于无龋儿童。结论:变链菌和乳杆菌可能是奶瓶龋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甲壳胺复合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代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壳胺、荼多酚单一组分及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0.5%甲壳胺、0.25%茶多酚以及同等浓度的甲壳胺、茶多酚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进行抑菌实验、抗粘附实验、解吸附实验以及产酸抑制实验。结果0.5%甲壳胺可抑制变链菌对毛细管的粘附.并促进附着于粘附板上的变链菌脱落,产酸实验中,0.5%甲壳胺和0.25%荼多酚可减少终末pH下降和乳酸量生成,甲壳胺复合物对变链菌的抑制粘附和产酸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成分组。结论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均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甲壳胺及荼多酚作为天然抗菌斑附着剂,用于龋病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深龋乳牙根管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患有深龋的乳牙根管内细菌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颗深龋乳牙,其中3颗有冷热刺激痛,其余9颗无临床症状。分别在微需氧(80%N2,10%H2,10%CO2)及厌氧条件(90%N2,10%CQ)下进行患牙根管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结果显示有症状牙的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mation Unit,简称CFU,下同)比无症状牙高,但二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在这两组中,根管细菌的组成相似,并且与深龋的细菌组成相似。变链菌和乳杆菌占可培养细菌的比例比其它细菌高,差异有显著性,而且变链菌和乳杆菌的检出率比其它细菌高,差异亦有显著性。专性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韦荣氏菌、梭杆菌和普氏菌也有所检出,但其检出率和占可培养菌百分比均很低。结论微需氧致龋菌是乳牙龋源性牙髓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羟磷灰石柱层析法层衍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远缘链球菌OMZ106(d血清型)、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比较不同细胞对羟磷灰石粘附力的大小,并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柱后观察上述细菌粘附力的改变。结果表明无唾液时细菌粘附力依次为变链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乳杆菌最弱。有唾液时,变链菌粘附力明显高于其余三种细菌,粘放菌和乳杆菌与无唾液时比较粘附力亦有增强。远缘链球菌的粘附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变形链球菌Ⅰ型mutans和Ⅲ型sobrinus的产酸,耐酸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变形链球菌遗传型Ⅰ型 mutans JBP 和Ⅲ型 sobrinus6715的产酸性和耐酸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两种菌在4种糖的各个培养液中经24小时的终末 pH 均能达5.0,Ⅲ型6715产生的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Ⅰ型 JBP(P<0.01)。在相差0.5 pH,从 pH 3.5到 pH 8.0的系列培养液中,经24小时的终末pH和细菌生长量表明,在酸性环境中.变链Ⅲ型6715继续降低 pH 的能力和生长总量都大于变链Ⅰ型 JBP(P<0.05)。以上结果提示,变链Ⅲ型 sobrinus 以其很强的产酸和耐酸性能,对龋病的活跃性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滴定测量法通过pH值的变化研究山梨醇是否具有对体外变链菌糖代谢及体内菌斑产酸的抑制作用。 材料和方法 变链菌NCIB11723在含1%山梨醇(重量/体积)的改良D87培养基中35℃厌氧培养,对数生长期收集细菌,pH7.0、4 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冲洗后,将细菌(1.5~2.7mg/ml干重)悬浮于含100mmol/L KCl、3.3 mmol/L MgCl_2和0.93 mmol/LpH7.0磷酸钾缓冲液的反应合剂中,在严格的厌氧  相似文献   

15.
pH值对乳杆菌和变链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培养基pH值对乳杆菌和变链菌生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OD值法对两菌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的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培养基PH值为6.2时,两菌的生长量一致。结论在比较两菌致龋性研究中,宜采用pH6.2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花多酚、鞣酸抗细菌生长、粘附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茶多酚、鞣酸对致龋菌生长、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已有的多酚、鞣酸溶液MIC,观察不同浓度药液中变边菌Ing、6715和粘放菌ATCC19246的生长、粘附情况。结果:茶多酚对变链菌lng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而鞣酸对三种受试菌的生长均有较强抑制能力,二药对变链菌Ing、6715有轻微的抗粘附活性。,对粘放菌19246则无作用。结论:茶多酚、鞣酸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生长能力,并变链菌Ing、6715有轻微的抗粘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牙体充填材料充填前后菌斑内细菌组成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充填材料对菌斑内细菌组成的影响。方法 比较复合树指、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前后一月内邻近菌斑细菌组成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材料充填后菌斑细菌组成的差异。结果 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充填前后,总菌落数及变链菌、粘放菌的组成均无明显改变(P〉0.05)。材料组间比较发现: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后的粘放菌、变链菌组成显著低于复合树指及银汞合金充填后(P〈0.05)。结论 不同材料充填影响邻近菌斑内的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厌氧(80%N2、10%H,、10%CO2)培养48 h后,采用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pH);将相同菌液浓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40 nm处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牛长情况.结果:儿童高、中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国际标准菌株的产酸和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别在3%蔗糖培养基,5%山梨醇培养基和含5%山梨醇的蔗糖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比较三种培养基中变链菌在多个环节上的致龋能力。发现变链菌经三种培养后,吸附能力无差别,但在山梨醇中培养时,变链菌生长缓慢,产酸少,特别是乳酸量远低于另两组,培养基pH值下降轻微。在蔗糖培养基中加入山梨醇后,细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所减弱。表明山梨酵致龋性低,代替蔗糖可减少龋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型菌毛粘附机理和抗Ⅰ型菌毛单克隆抗粘附作用。方法 应用提取的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采用^3H标记法,在体外测定细菌对SHA的粘附率及抗体的粘附抑制率。结果 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抗抑制细菌对SHA的粘附达80%,与多克隆抗体无显著差异。结论 Ⅰ型菌毛主要介导粘放菌对SHA的粘附,抗Ⅰ型菌毛抗体可以有效地阻抑细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