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禁毒法》从整合戒毒资源、提高戒毒效果考虑,将公安机关负责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的劳教戒毒合并为"强制隔离戒毒",纠正了以往"重惩罚、轻戒毒"等弊端[1]。《禁毒法》实施以来,各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戒毒模式,出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收治机制、整合戒毒资源、教育戒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普遍"重安全、轻戒毒";在实践中更强调戒毒人员违法者的身份;在管理方  相似文献   

2.
<正>《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戒毒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禁毒法》将公安强制戒毒和司法劳教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为运行多年的强制戒毒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禁毒法》实施后,司法行政系统戒毒机关已然将实施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提升戒毒实效、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作为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戒毒工作得以规范化与法制化,为今后的戒毒工作指明了方向,重要的是为构建我国科学的戒毒矫治康复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原有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将强制隔离戒毒的任务定性为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如何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医疗工作水平和戒毒业务能力,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完善与戒毒医疗工作相关的设施、设备及人员,便成为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禁毒法》以及《禁毒条例》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由此进入了依法全面推进的新的历史阶段。《禁毒法》与《禁毒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关于反毒品的综合类法典,它结合了各项法律法规中有关禁毒的条例,把以往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制度,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各种具体内容,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强制隔离戒毒实际运作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1现阶段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产生的新问题,与对原劳教戒毒和强制戒毒的老问题相互交织。虽然学者设想管理体制方面的统一整合方案,但《戒毒条例(征求意见稿)》仍维持原先体制不变,过于保守。强制隔离戒毒的"换汤不换药"以及产生的新问题让人诟病。应该合理定位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强制隔离戒毒不应理解为保安处分,要避免"重惩罚、轻戒毒",重视其医疗性。强制隔离戒毒的各环节应继续完善,制定诊断评估办法,并重视对医患关系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6.
对戒毒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的戒毒模式主要包括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目前全国共有强制戒毒所554个,床位近12万张.13年来累计收治185万人次;劳教戒毒所129个,床位14万多张,每年累计劳教戒毒13万人次;自愿戒毒医疗机构248个,床位近1万张,每年收治近1万人[1].作者从事戒毒临床工作多年,看到戒毒学员反复进进出出戒毒所,痛心之余,深切感受到戒毒事业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脱毒状况、复吸问题、戒毒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禁毒法》的相关规定,吸毒人员是"病人"而不再是"犯人",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根据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对其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治疗及训练,最终使强制戒毒人员远离毒品,回归社会,健康的生活。《禁毒法》所说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病"。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对象的大量研究显示,他们具有较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其症状自评量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在《禁毒法》实施后,探索出"常青藤"生命复原戒毒康复模式。本文对该模式的戒毒理念、模式的实际操作、诊断评估,以及如何与社会管理的衔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戒毒人员复吸率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发展。本文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矫正方法、戒治模式进行探讨,为深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创新、提高戒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成立于1997年11月,本着“治疗医疗化”的工作标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戒毒医疗模式的探索。业内人士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状:我国大量存在着早期脱毒率近100%,但复吸率在90%以上的戒毒所[1];不论是自愿戒毒、强制戒毒还是劳教戒毒,复吸率都居高不下;海洛因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作为我国禁毒法的配套法规,《条例》以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戒毒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为深入解析条例相关内容,近期,我们将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成功回归社会,中央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司法部决定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  相似文献   

13.
司法部劳教局在二○○九年工作要点中,把“初步建立起强制隔离戒毒基本模式”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确定这一工作目标,是根据当前劳教工作的实际提出的,它反映了劳教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必须努力去实现的迫切性。刚刚告别劳教戒毒,又将进行新的戒毒工作,引起了工作在劳教战线上的戒毒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劳改及劳教机构中开展戒毒康复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论是哪个国家 ,都会有很多吸毒成瘾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处于劳教或劳改机构中 ,但时间的长短不等。目前 ,我国的戒毒方式主要有3种 ,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动教养戒毒。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 ,第八条第二款中说“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 ,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此后 ,劳动教养工作增加了强制戒毒的职能。全国现有86个劳教戒毒所队 ,10a来已有21万人次接受或正在接受劳教戒毒。劳教戒毒的特点是 :(1)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2a ,长的3a ,比较符合戒毒工作的规律 ;(2)有一套比…  相似文献   

15.
“三五一”戒毒模式是以《禁毒法》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矫治、专业指导、长期服务”的工作理念。以促进戒毒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戒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在研究和总结多年劳教戒毒、强制戒毒、戒毒康复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的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系统、有效、实用,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综合性戒毒工作模式。“五疗”即药疗、理疗、心疗、食疗、体疗是“三五一”戒毒模式中综合性戒治手段,可提高吸毒人员戒断率。对不同戒毒人员和不同戒毒阶段,具体应用虽有侧重,但原则贯穿全程。  相似文献   

16.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伴随禁毒法的诞生已经开展近两年的时间了。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境,例如:吸毒成瘾标准难认定、诊断评估体系不健全、戒毒民警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发展,难以有效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尽快制定科学的吸毒成瘾认定标准、建立诊断评估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实施,更新了传统的戒毒理念,拓展了科学的戒毒体系,正式确立了社区戒毒的相关规定,将戒毒者回归社会环节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无论强制戒毒或是自愿戒毒,由于其戒毒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湖南、广西三省共5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015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尚低,平均知晓率仅为48.0%。(2)认知情况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高者好于文化程度低者,吸毒史为10-20 a者好于吸毒史小于10 a和大于20 a者,曾经参加过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好于从未参加过者,所在戒毒所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服务者好于未提供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加强所内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汉族及吸毒史较长和较短的戒毒人员,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继续给予重视。同时大力推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转介模式,并开始逐渐探索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引入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采用自愿戒毒强制管理模式的戒毒所廖廖无几[1],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厦门市强制戒毒所是一所二级戒毒所,采用医疗系统与公安系统合作,医院负责诊疗技术、卫生宣教,公安干警负责管理、教导,收治自愿和强制戒毒人员采取强制管理已有十一年,现将这一模式实施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强制戒毒所复吸复戒人员的心理特点及矫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禁毒斗争的深入,禁吸戒毒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强制戒毒人员逐年攀升,2004年,全国各地强制戒毒所满员收戒,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戒总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创历史新高。由于强制戒毒时间只有3至6个月,强制戒毒期限内是以生理脱毒为主,心理戒瘾及社会帮教的后续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因此,从戒毒场所回归社会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据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全国各地戒毒人员复吸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