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类眼底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20%~25%,已克隆至少1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本文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分型、基因定位、克隆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 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 ,是单基因遗传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 8个致病基因 ,包括 RHO、Peripherin/ RDS、RP1、NRL、CRX等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和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DNA测序技术,对来自同一家系的4例RP患者及4名正常人外周血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筛查3个候选基因共8个外显子。结果:来自同一家系的4例RP患者均发现有视紫红质基因(rhodopsin,RHO)第1外显子第52密码子存在TTC→TAC的点突变(Phe52Tyr),而4名正常人未发现这种突变。结论:在这个中国ADRP大家系中,发现RHO基因的致病突变,表明ADRP存在明显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是单基因遗传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8个致病基因,包括RHO、Peripherin/RDS、RPI、NRL、CRX等,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 recessive RP,ad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巳克隆了15个致病基因,包括PDEA、PDEB、CNGA1、ABCA4、RLBP1、RPE65、TULP1和CRB1等。现简介绍下。  相似文献   

6.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 al recessive RP,ad 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 ,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 15个致病基因 ,包括 PDEA、PDEB、CNGA 1、ABCA4、RL BP1、RPE6 5、TU L P1和 CRB1等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证者(V6)女,32岁。3岁开始发现夜晚不能辨别物体,渐进性视力下降20多年,自述生第2个孩子后发现视力严重下降。1年前入院检查,发现双眼视力均为0.06,不能矫正,视野缩小。眼底检查:视盘色泽呈蜡黄色,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网膜上有菱形黑色素沉着,广泛的分布于视网膜周围,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未看出视神经有萎缩现象,黄斑反光比正常人的暗些,但不严重,表现为黄斑中心小凹,反光点弥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连锁分析法对1个中国人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进行已知位点的筛查,寻找其致病基因.方法 随机选取已知致病基因上下约5cM(JB)范围内的27对微卫星标记,确立单倍型,用两点法计箅最大优势对数(Lod score)值.结果 所选微卫星标记与该家系表型间最大Lod值小于1.结论 基本排除由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候选基因导致该家系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10.
摘 要:为寻找疾病相关基因,通过调查、体检、病理检查等手段,发现了一皮肤淀粉样变家系,到目前4代中有12人患有皮肤淀粉样变病,主要表现斑状淀粉样变的特征,其特点是由点状色素斑点聚集成波纹状或网状褐色色素斑,对称分布于背部肩胛区、小腿、臂部、乳房和臀部,中等度瘙痒.遗传分析表明,该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家系可作为寻找眼外肌纤维化疾病相关基因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 ( 8) 男 ,6 1岁 ,自幼夜盲 ,30岁后 ,双眼视力开始渐进下降 ,眼底检查双眼均可见视网膜血管变细 ,现双眼视力仅有光感 ,视野缩小。经多家医院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调查 (图 1) :5代 10 0多名成员中 33人已确诊为该疾病患者。第 代患病人数达 71.4 % (5 / 7)。第 代患病人数达5 7.9% (11/ 19)。第 代患病人数达 4 6 .4 % (13/ 2 8)。第 代 13例患者中有 3例成年已婚患者分别产下一患者。第 代患病人数达 4 2 .8% (3/ 7)。该家系还出现单纯痴呆 ( 1 9) ,单纯聋哑( 8) ,单纯指 (趾 )异常 ( 2 6 )患者 ,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轻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致病基因磷酸二酯酶β亚单位(phosphodiesterase β subunit,PDE6B)基因在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对收集的35个常染色体隐性RP家系38例患者和55例散发RP患者进行PDE6B基因的22个外显子和5’端非翻译区突变筛选;对有变异条带者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测得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家系患者PDE6B基因第11外显子5’端上游第19位碱基(第10内含子内)发生G→A转换。1例散发RP患者同时检测到第6外显子第2492位点碱基T颠换为C和第10外显子5’端上游(第9内含子内)第27—28碱基之间有两个碱基TG插入。另两例散发RP患者分别发现第4外显子5’端上游30—31碱基处两个碱基GT插入和第18外显子3’端下游第15个碱基发生G→C颠换。结论 发现1名中国人的散发RP患者携带RP致病基因PDE6B基因的一种复合杂合突变。中国人的PDE6B基因内含子有多种变异。  相似文献   

13.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约有1/3是遗传性的,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遗传3种,其中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ataract,ADCC)最为常见。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已取得较人的进展。迄今为止,已发现至少有20多个位点的突变能导致ADCC的发生,其中有17个基因被完全克隆出米。在所有已确定突变基因的家系中,有1/2以上是晶状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约有1/4是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其余包括MIP26,BFSP2,FTL以及转录调节因子基因MAF,PITX3,HSF4,PAX6等。本文主要就上述基因在AD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一般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另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CMTDI型。CMT1和CMT2及CMTDI都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到目前为止已定位12型,其中9型的疾病基因已被克隆。本文主要对各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的分子遗传学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先证者(V2) 女,24岁。12岁时以视力下降起病,4年后出现行走不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伴吐词不清,饮水反呛,吞咽困难。查体:小脑性语言,舌肌轻度萎缩,四肢肌力对称性下降4级,四肢肌肉萎缩,以双手骨间肌更明显。四肢腱反射亢进,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双上肢快速轮替笨拙,指鼻欠准确,跟膝胫试验阳性,Romberg's征睁闭眼不稳,走路基底宽,醉酒步态。颅脑MRI示小脑萎缩。眼科检查:双眼视力50厘米数指,辨色力粗查为红绿色盲,中心性视野缺损,眼底见明显的视网膜色素变性。  相似文献   

1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也是国际肾脏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ADPKD在分子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人多囊肾病基因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 gene,PKD1)突变的特点,检测基因突变位点。方法25例多囊肾患者,正常对照16名,扩增PKD1基因的第44、45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突变检测系统进行初筛,然后测序。结果发现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1个多态性(A50747C),突变检测率为8%(2/25)。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一个延续 4代具有珊瑚状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 家系成员的基因组 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 ;利用 L INKAGE5 .1软件计算两点 L OD值 ;用直接测序法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38个家系成员中有 13个患有遗传性白内障。基因组扫描发现 ,D2 S32 5引物在最大重组率为 0 .1时 ,其两点最大 L OD值 >3,提示与该家系连锁。对人类γ-晶状体蛋白基因簇的 4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 ,此家系患者 γ- D晶状体蛋白 (γ- D crystallin,CRYGD)基因第 2外显子有 1个 C→A突变 ,此突变导致蛋白第 2 3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 (P2 3T)。结论 珊瑚状白内障表型与C→ A错义突变的 CRYGD基因密切相关 ,且此突变完全相同于最近报道的与一层状白内障表型共分离的突变。发现相同的基因缺陷引起的白内障浑浊可位于晶状体截然不同的部位 ,其病理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L GMD1)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高度不均一的肌病 ,人们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型 ,目前至少已发现 5个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个基因已被克隆 ,对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研究将揭示 L GMD1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 ,也将对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1)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高度不均一的肌病,人们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型,目前至少已发现5个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一个基因已被克隆,对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这些研究将揭示LGMD1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也将对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