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完全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4月龄完全母乳喂养婴儿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市北区妇幼保健院符合条件的3~4月龄婴儿34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182例(53.5%),女158例(46.5%)。自行设计婴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查问卷,对抚养者进行一般状况和婴儿超重危险因素调查;测量婴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组(162例)和非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组(178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完全母乳喂养婴儿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3~4月龄婴儿超重的流行情况:3~4月龄婴儿超重检出率为17.6%,男婴和女婴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6.5%、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完全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超重检出率高于非完全母乳喂养组婴儿(χ2=4.457,P=0.035)。完全母乳喂养组男婴的超重检出率(22.2%)高于非完全母乳喂养组男婴(13.5%)(χ2=6.108,P=0.013),而2种不同喂养方式组女婴的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月龄完全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水平高、经阴道分娩、每次喂养持续时间长、喂养间隔时间短以及夜间喂养次数较多是3~4月龄完全母乳喂养婴儿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完全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现象较严重,为预防超重发生,改善喂养行为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儿生后2个月和4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终止率,探讨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终止及喂养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841名待产初产妇在分娩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分娩前抑郁状况以及孕期社会支持情况。在分娩后记录分娩方式、孕周、出生体重和新生儿出生情况,新生儿生后2个月和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母乳喂养状况。对研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变量的RR值。结果早产儿组生后2个月和4个月的母乳喂养终止率分别为24.8%和34.3%,明显高于足月儿的14.5%和23.0%。早产(RR=1.94,95%CI:1.20~3.14)、剖宫产(RR=1.95,95%CI:1.45~2.62)、自评家庭经济为上等(RR=1.65,95%CI:1.01~2.69)、社会支持得分≥44分(RR=2.71,95%CI:1.18~6.22)是生后2个月时母乳喂养终止的危险因素;生后4个月时,早产(RR=1.85,95%CI:1.21~2.83)和剖宫产(RR=1.58,95%CI:1.25~2.00)仍是母乳喂养终止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城镇是导致婴儿生后2~4个月母乳喂养行为改变的危险因素(RR=1.58,95%CI:1.03~2.43)。结论早产和剖宫产是导致婴儿生后早期母乳喂养终止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更易在2~4个月放弃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铁营养状况及铁缺乏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症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75名2~7岁儿童进行膳食调查、社会经济状况及饮食习惯调查,同时进行外周血血细胞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检测。结果 本地区小儿铁缺乏率为22.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铁缺乏症的5个危险因素,即:儿童膳食中动物性食品来源的铁在总铁摄入量中所占比例低(OR:3.13)、高膳食钙摄入(OR:3.43)、对小儿日常饮食进行特别安排(OR:1.89)、不经常吃肉食品(OR:2.05)、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OR:8.13)和一个保护因素即儿童年龄(OR:0.59):结论 本地区小儿铁缺乏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其与小儿不良饮食习惯、血红素铁摄入不足及H.pylori感染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急性发作原因,以便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迅速控制哮喘发作并降低患儿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治的哮喘患儿及非哮喘患儿各500例,按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对2组患儿进行1:1配对,形成500个匹配组,以问卷形式调查,对人选的病例从生后即开始调查记录,查找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并对引起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了33种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危因素6种、中危因素2种、低危因素12种.常见的可引起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有呼吸道感染、不规律用药、天气变化等.结论 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应性体质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可促使哮喘发展为持续性,且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进行了总结,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8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危险模型Y=-4.405 1.652X1 2.418X2 2.076X3 2.782X7 1.617X8,X1=性别,X2=年龄,X3=喂养方式,X7=CMV感染,X8=肝功能异常。结论男性、年龄<3个月、纯母乳喂养、有CMV感染、肝功能异常者易发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6.
营养性佝偻病在婴儿期较常见,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VD)摄入不足所致。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纯母乳喂养儿是否还需要添加VD意见不一。为了解纯母乳喂养和强化奶喂养儿的VD营养状态,特进行了本研究,以期为母乳喂养儿防治缺D性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儿白血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儿童白血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自行设计白血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住院的136例白血病患儿进行1∶1配对对照研究,对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其中有意义的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15项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家族肿瘤病史、母亲生育年龄、房屋附近有高压线、家中进行装修、患儿既往频繁感染6项指标在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提示出生体重、家族肿瘤病史、母亲生育年龄、房屋附近有高压线、家中进行装修、患儿既往频繁感染病史,可能为较显著的儿童白血病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儿童厌食症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50例厌食症儿童 (病例组)和150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添加辅食月龄、喂养方式、儿童是否喜欢肉食、是否喜欢蔬菜、是否喜欢咸食、是否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是否边吃边玩、家长是否要求儿童按时进食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辅食时间晚 (OR=5.408)、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 (OR=11.813)、喜欢边吃边玩 (OR=6.654)是儿童厌食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喜欢肉食 (OR=0.093)、喜欢蔬菜 (OR=0.272)以及家长要求儿童按时进食 (OR=0.079)是儿童厌食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适时添加辅食、合理膳食、培养儿童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儿童厌食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措施. 方法 对本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 068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3.93%,手术切口感染占25.2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年龄<3岁、伴有基础疾病、手术、住院天数>14 d及Ⅲ类切口手术的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岁、伴有基础疾病、手术、Ⅲ类切口手术及住院天数>14d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小儿外科患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对危险因素的有效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和健康损害的重要原因,社会经济水平高,对伤害重视,增加对伤害防治的预算投入、立法、媒体宣传等可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规模大、多同胞、父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低、失业、不良婚姻状况等是儿童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中体育运动及同侪欺凌引起的伤害较常见。儿童性别、年龄、性格、行为、精神疾病等与伤害相关,但肥胖、睡眠、遗传等因素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的作用尚待明确。规范伤害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加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伤害危险因素的研究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肺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本院儿科1994-2005年所有住院早产儿病案中选取肺出血病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例数,按照1:2的比例选取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对早产儿肺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40例,对照组8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非第1产、生后窒息时间、生后1min Apgar评分≤7、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低钠血症、高糖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力衰竭、pH值<7.2、低血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机,共20项因素与肺出血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第1产(OR=13.861)、生后1 min Apgar评分≤7(OR=14.112)、并发呼吸暂停(OR=20.444)和应用呼吸机(OR=44.869)与肺出血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第1产、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并发呼吸暂停和应用呼吸机是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有肺出血危险因素的早产儿应密切监测,以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真菌感染包括皮肤浅表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时期的真菌感染比较常见,主要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亦是诱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严重、播散性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新生儿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由于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本文将从真菌感染的病原种类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  孙瑾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6):350-353
目的 分析小儿癫痫持续状态(SE)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7例发生SE的住院患儿和154例未发生SE的癫痫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因、发作类型等24个因素与SE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E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癫痫控制不良、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头颅CT和(或)MRI弥漫异常、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局灶痫性放电和用药依从性差;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明确病因(OR=5.62)、既往SE史(OR=4.50)、复杂部分性发作(OR=2.96)、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OR=2.40)、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OR=2.06)、用药依从性差(OR=1.72)6项OR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显著其为S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复杂部分性或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用药诊从性差为SE的危险因素,可增加小儿SE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母亲妊娠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儿脑性瘫痪”“妊娠期”“危险因素”和“病例对照”等为检索词,收集1998~2011年关于小儿脑性瘫痪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及Dersimonion-Laird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定量评价小儿脑瘫妊娠期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结果:共18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病例11050例,对照15941例。小儿脑瘫妊娠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孕母高龄(≥35岁)(OR=4.172,95%CI:1.670~10.426,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4.096,95%CI:2.246~7.469,P0.05)、父亲吸烟(OR=2.376,95%CI:0.801~7.049,P>0.05)。结论:孕母高龄(≥35岁)、多胎妊娠、母孕早期用药、有害环境、孕母反复阴道流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的母亲妊娠期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全国城市中小学生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功能性便秘(FC)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国内6个省及2个直辖市中51 956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喜食油炸食物、不进食时有咽部异物感、经常胸骨后疼痛、打嗝、经常采用吞气来帮助终止打嗝、纳差、失眠、疲劳、心情焦虑烦躁9种因素为慢性便秘最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均大于1.结论 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油炸食物、失眠、疲劳及心情焦虑烦躁等躯体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发城市中小学生FC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于1999、2000年4~6月对青岛市1365名3~4岁组儿童进行了有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生后28 d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月—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3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住院早产儿961例,男女比为1.26∶1。导致早产的前5位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41.6%)、多胎妊娠(28.9%)、妊娠期高血压(16.6%)、母孕期感染(13.1%)、前置胎盘(6.8%)。生后28 d,早产新生儿治愈好转率88.0%,仍在住院或死亡12.0%,其中死亡病例占1.8%。随着胎龄、体质量增加,早产儿的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χ2=245.8、286.8,P<0.05)。结论引起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等。早产儿生后28 d的转归与胎龄、体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93年7~12月对安徽省16460名0~14a儿童进行了哮喘病普查时发现有部分患儿有自然缓解趋势[1]。为了解影响儿童哮喘缓解的各种因素。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普查儿童哮喘缓解病例127例、加重1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检及肺功能检查相结合,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对138例进行上门面访,询问有关病历,结合肺功能检查,逐项填写《儿童哮喘自然缓解及危险因素调查表》。三、哮喘病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儿童哮喘病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为及时诊治IVIG治疗无反应病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3年3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219例。患儿均予IVIG治疗,根据患儿对IVIG治疗的反应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对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24~48 h血常规结果、血生化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VIG治疗无反应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水平及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水平均显著高于IVIG敏感组(Pa<0.05);IVIG治疗无反应组血总胆固醇、血钠、血钾水平均显著低于IVIG敏感组(Pa<0.05);上述指标积分≥6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55,预测患儿IVIG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80.0%。结论联合应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水平,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水平、血胆固醇、血钠及血钾水平积分,对于预测IVIG无反应KD病例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早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参加产前检查并决定住院分娩的孕早期孕妇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能与早产发生相关的暴露信息,并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完成信息核查,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6 764例孕妇完整资料,其早产发生率为17.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有不良妊娠史、孕前进食槟榔、有妊娠并发症史、有肝炎史、孕期未补充叶酸、孕期服药、孕期主动/被动吸烟、孕期饮酒、孕期不均衡饮食、孕期强体力活动、受孕方式为不孕经治疗自然受孕和辅助受孕,以及配偶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高、吸烟均为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孕妇教育水平高、配偶教育水平高、孕次少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早产的危险因素很多,应特别注重孕妇的孕期生活行为,对孕妇及其配偶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