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丽  姚刚亮 《农垦医学》2012,34(4):331-33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方便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对经TCD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狭窄的247例患者均行MRA检查,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247例患者中TCD提示有MCA狭窄的97例,MRA显示MCA 89支狭窄,均为M1段水平段狭窄,远端分支减少或缺如,与TCD相合率91.7%.TCD提示ACA狭窄24例,MRA显示19支ACA狭窄,与TCD相符率79.2%.TCD提示ICA1狭窄50例,MRA显示38支ICA1狭窄,均为颈内动脉终末端狭窄,与TCD相符率76.0%.TCD提示椎-基底动脉狭窄76例,MRA显示52支椎-基底动脉狭窄,与TCD相符率68.4%.结论:TCD检查能准确判断所探及血管的功能状态,较早且敏感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MRA检查可直接显示血管的形态改变,进一步明确诊断.而TCD与MRA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脑动脉狭窄的正确诊断率.TCD具有无创伤性,方便经济,可动态实时反复或床旁检测等优点,可作为MRA检查前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3.
于淑范 《中外医疗》2009,28(20):157-157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在诊断颅内动脉(MCA)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MCA狭窄的TCD和DSA的检查结果,从而评价TCD在诊断MCA狭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TCD确定的MCA狭窄病例。在DSA检查中均可见不同部位的狭窄。结论TCD快速、方便、安全、经济,广泛用于MCA狭窄诊断。  相似文献   

4.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经颅多普勒诊断与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美芳  姚景莉 《上海医学》1991,14(6):333-33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DSA与TCD同步、双肓地测量,检查内容为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及管腔狭窄程度,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测敏感性是87.5%,特异性达95.6%,阴性预测值97.5%,准确度94.2%,2种检查方法相关性为0.74.结论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准确率.与DSA的相关性较好,是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蒋颖 《中外医疗》2012,31(30):165+167-165,16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MRA诊断后进行回顾分析,50例患者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分布38~65岁,平均年龄45.5岁。分别用MRA和DSA对颅内动脉患者进行检查进行研究。结果 50例60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40根,MRA对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2.7%,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DSA一直被认为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然而因其有创性、价格高、费时、合并症多等诸多缺点,绝大部分的患者不愿采用这种治疗方式。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MRA在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方面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在诊断颅内动脉(MCA)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MCA狭窄的TCD和DSA的检查结果,从而评价TCD在诊断MCA狭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TCD确定的MCA狭窄病例,在DSA检查中均可见不同部位的狭窄。结论:TCD快速、方便、安全、经济,广泛用于MCA狭窄诊断。  相似文献   

8.
李松芝 《中外医疗》2011,30(17):178-178
目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健康人群中脑血管病隐形患者的观察分析,提高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用德国产EMS-9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发现潜在脑血管病患者,他们多数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结论应用TCD可以及早发现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脑内血管狭窄做出正确的诊断.国外的临床研究也证实TCD能可靠地检测颅内动脉狭窄,但对大脑前循环的检测长于大脑后循环.  相似文献   

10.
隋莲翠 《吉林医学》2013,(36):7602-760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椎—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TCD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1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TCD频谱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31例患者大致分为两种情况:Ⅰ型患者检查结果出现频谱杂乱和声频信号嘈杂等情况,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高于临界值;Ⅱ型患者检查结果出现TCD涡流频谱,椎动脉(VA)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低于临界值。结论:TCD检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应用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TCD)与颈部血管彩超(CCU)的检测结果,探讨二者相结合在诊断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并进行了TCD和/或CCU检查的356例患者资料,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74处,在TCD提示27例患者的39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相对应的颅外段动脉CCU检测结果显示无异常表现,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13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33.33%;在TCD提示42例患者的59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相对应的颅外段动脉CCU检测结果显示:流速减慢,阻力升高,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44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74.58%;未给予CCU检测,在TCD提示29例患者的38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17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44.74%。前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6.41,P0.05);后二者之间亦有显著差异(χ2=8.82,P0.05)。结论对诊断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经颅多普勒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利用其相关性,对提高确诊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评估病情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忠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63-964,96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的患者共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均显著改善,轻度狭窄的TCD与DSA相符率为56%,中度与重度的相符率分别为75%与78%.患者术后1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的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相比,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其颈内动脉颅内段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多普勒对比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8%。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原因,其病因复杂、多样,明确病因对临床医师是一项巨大挑战。准确、早期明确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病因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是唯一能够在活体内进行动脉血管壁成像的方法。这种技术作为常规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补充和优化,能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管壁、管腔特性,进而明确引起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原因。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老年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4年10月在笔者医院进行诊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0例,都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情况,同时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检查病变情况。 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患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Vs、Vm与Vd值都明显低于健侧 (P<0.05)。脑卒中患者的患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PI值明显高于健侧,而RI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140例患者中颈动脉增厚113例,动脉粥样斑块78例;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判断为颈动脉病变Ⅰ型65例,Ⅱ型35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超声表现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判断存在明显相关性(r=0.722,P<0.05)。 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老年脑卒中的诊断能共同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与病变性质的判定,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苗红  马茜  裴中力  赵新光 《医学综述》2011,17(7):1117-11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磁共振对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5TMR对20例脑脓肿、26例胶质瘤、29例转移瘤、14例表皮样囊肿、26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16例脑脓肿和14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6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55例脑肿瘤患者中,5例胶质瘤呈高信号,13例呈混杂信号,其中10例为胶质瘤,3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到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对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检出率。结果经颅超声检测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经颅超声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准确率更高,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在肾动脉狭窄( RAS)诊断中多普勒超声联合指标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8-01~2014-12间我院收治的187例临床确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对其展开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动脉诊断的相关超声指标进行测量,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CT血管造影( CTA)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的337条肾动脉中,CTA确诊肾动脉狭窄148条,闭塞15条。经肾动脉峰值流速( PSV)>170 cm/s或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早期加速时间≥0.07 s作为联合指标,诊断结果得到明显改善;经肾动脉峰值流速>170 cm/s、肾动脉与叶间动脉峰值流速比值>5.1、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早期加速时间≥0.07 s作为联合指标,诊断特异性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在对肾动脉内径减少≥60%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中,肾动脉峰值流速、肾动脉与叶间动脉峰值流速比值为相对理想的单一多普勒指标,肾动脉峰值流速与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早期加速时间联合应用可获得最佳诊断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US)与磁共振(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乳腺肿块病人均行US及MRI检查[平扫(TR 9 145ms,TE 75ms,TI 150ms,层厚2.8mm,FOV 320mm×320mm,矩阵256mm×512mm)、动态增强扫描(TR 12mm,TE 4.6mm,层厚1.8mm,翻转角25°,FOV 320mm×320mm,矩阵512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磁共振 (MRI)无异常的偏身神经功能障碍的颅内动脉血流 1 .4。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3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检查 ,根据神经功能障碍侧脑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分组 ,并以平均血流速度 (Vm)为指标与对侧比较。结果 :①动脉狭窄组 2 3例 ,其Vm均高于对侧 (P <0 .0 0 1 ) ;②动脉硬化组 1 3例 ,其Vm均低于对侧 (P <0 .0 0 1 )。结论 :脑动脉硬化、狭窄使局部脑血流量降至临界水平与离子衰竭阈值之间时 ,可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而MRI可无异常 ,故TCD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