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0.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1,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压、降糖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加用脑复康片1.2 g/次,3次/d,两组均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WMS评分和MOC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1,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8例,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MoCA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MoCA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BF、CB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CBF和CBV,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大面积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冶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利用NIHSS量表、mRS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4 d后和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均下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促进急性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神经细胞凋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损伤后发挥重要作用,对梗死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织体积影响极大。当细胞受到各种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作用时,细胞内部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启动caspase、Bcl-2、Bax、CytC、Smac、p53等细胞凋亡因子,通过凋亡诱导、凋亡促进、凋亡抑制、凋亡执行等命令,激活线粒体、死亡受体、内质网介导的三条经典细胞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丁苯酞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减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体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AIS患者共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采用本病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次,3次/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丹参多酚组(n=55,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和丁苯酞组(n=55,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与血清TNF-α、NSE水平均降低(P<0.05),MoCA评分、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IS效果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ACI(依据头颅CT及MR诊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使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照组66例患者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应用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的NIHSS评分、MMSE评价和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1.145,P>0.05),治疗2、4周后均改善(P<0.01)。治疗2周、4周,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017、5.676,P=0.000、0.000);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2.515,P=0.013)。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L-18、hs-CRP、NO、eNOS、VEGF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治疗后2周,2组上述指标均改善(P<0.01)。治疗2周、4周,观察组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O、eNOS、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治疗ACI患者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廖艳彪 《医学综述》2014,20(18):3343-3345
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明显增加脑缺血区的血量以及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等多种药理作用。丁基苯酞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该文将近年来丁基苯酞在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周刚  张慧萍  朱祖福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46+66-46,6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奉组(36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阿司匹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0.2g tid,4次/d,共14d。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判断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NIHSS、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临床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孙志宏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58-160,163
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笔者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丁苯酞+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4天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4种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且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O的表达水平为56.17±6.42μmol/L,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WF、ET-1、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32%±11.56%、78.73±8.36ng/L、208.82±18.9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缓解脑梗死症状,应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评价认知电位P300在PSD认知功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发病第2周时给予HAMD量表评分;对53例PSD及64例NPSD (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分别进行MMSE评分及P300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为45.29%(53/117),其中轻度抑郁35例(29.91%);中度抑郁11例(9.40%);重度抑郁7例(5.98%).PSD组与NPSD组相比,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0.01),且波幅显著降低(<0.01);两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NPSD明显,P300测定可作为PSD患者认知功能诊断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玲  沈玮  张洪瑞 《河北医学》2016,(3):369-372
目的:探讨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早期介入,包括心理介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等;对照组60例,只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肢体运动功能、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进行评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实施康复早期介入,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S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SS分值均明显降低,ADL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西汀能缓解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治疗起始时间对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就诊以及在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5):发病24~48 h给予患者首次运动康复治疗;B组(n=32,中途退出2例):发病48~120 h给予患者首次运动康复治疗。发病90 d时为研究终点。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在发病后第7、14、30、60、90天时,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第7天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90天MR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第7天时,A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第7、14、30、60、90天时,A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RS评分为3~4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提前至发病48 h内进行,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苏永俊 《医学综述》2013,(23):4299-4301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优化血液流变,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功能改变,该文就ANH对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凝血功能、酸碱平衡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阐述ANH对术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曙光 《河北医学》2009,15(2):141-143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内疗效。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联合卒中单元(Shock Unit)治疗组及神经内科常规病房(General Ward)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肺部及泌尿道)以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评价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Bl指数、HAMD、院感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对于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一常规病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