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对比两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Bohler角和Gissane角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升高,观察组Bohler角(32.23±4.63)°,明显较对照组的(30.06±4.1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不愈合、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0.59%)较对照组(41.1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固定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有助于Bohler角升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7-6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微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手术前后X光片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s角、Gissane's角,评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得到6~15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6.7%,并且术后跟骨长、宽、高、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外侧小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雁明 《中外医疗》2012,31(12):57-57
目的 分析、探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5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组治疗,其余29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疗效优良率96.15%,切开复位组疗效优良率89.66%.微创组明显优于切开固定组.结论 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切口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廖文辉 《中外医疗》2023,(6):60-63+68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术用于糖尿病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到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糖尿病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组(n=53)和B组(n=53),A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术,B组采取外侧“L”形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69.35±7.52)min、切口长度(4.38±0.49)cm及切口愈合时间(12.55±4.65)d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8、35.149、4.420,P<0.05)。A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23.76±4.32)°、Gissane角(118.43±7.25)°大于B组,跟骨高度(44.38±3.02)mm高于B组,跟骨宽度(43.21±3.11)mm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2.943、3.313、3.956,P<0.05)。A组术后6个月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45%,高于B组的7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5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情况,同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上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 3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2.41±5.96)min,平均出血量为(136.92±16.87)ml,平均住院时间为(9.15±2.38)d,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患者术前Bohler角为(7.38±1.12)°,术后Bohler角为(29.93±5.32)°,患者术前Gissane角为(162.58±9.29)°,术后Gissane角为(123.68±7.88)°,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预后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Maryfand评分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大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Maryfan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复位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与跟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ndersⅣ型骨折复位后Gissane角及Bohler角均小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大于对照组,跟骨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与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均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而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则更适用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2018,39(1):105-10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 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和后足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3%(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和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患者踝关节和后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或不植骨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08年8月于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植骨组)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未植骨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两组Maryland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术后跟骨外形恢复进行观察及功能评分。结果植骨组术后Maryland评分为(88.32±1.73)分,未植骨组为(81.43±1.9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外形比较:术后1个月对两组骨折患者进行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4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2年两组跟骨高度、Bolher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跟骨宽度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较未植骨治疗其对骨外形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随访观察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患者,共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患者均大于18周岁,Sanders Ⅱ、Ⅲ、Ⅳ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无合并同侧足踝部其他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无合并糖尿病或下肢血管性疾病,无明显软组织感染或皮肤疾病。该组病例均在受伤后4~12 d,平均6.5 d,行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的变化,末次随访的Maryland足部评分,以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结果 全部38例患者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术后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分别为32.820°±5.770°,116.500°±8.000°,(71.045±7.487)mm,(27.642±2.115)mm,(40.306±4.520)mm,末次随访情况分别32.270°±5.234°,115.900°±7.801°,(72.270±6.813)mm,(27.212±2.483)mm,(39.833±4.598)mm,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80.2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浅表或深部感染。 结论 经跗骨窦入路能很好暴露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能更好的避免切口感染并发症,并减少早期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临床医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8月一2014年8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共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外侧改良切口解剖型钛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共63例,靴型支具辅助经皮穿针撬拨固定为对照组共57例,回顾性研究两组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Bohler 角,Gissane角,Maryland评分等,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59.3±9.6)min,骨折愈合时间(16.5±1.8)周, Bohler角(25.0±2.7)°,Gissane角(127.3±3.8)°,Maryland评分(54.5±3.7)分。靴型支具辅助经皮穿针撬拨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44.6±6.3)min,骨折愈合时间(12.74±1.2)周, Bohler 角(22.2±3.6)°,Gissane 角(121.2±5.7)°,Maryland 评分(37.2±4.2)分。Maryland评分、优良率比较,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组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改良切口,解剖型钛板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钢板与螺钉圓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中内固定方式分为钢板组与螺钉组,钢板组30例共35足,螺钉组30例共33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中透视次数;影像学检查:包括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 角;术后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15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钢板组有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螺钉组有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钢板组,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01)。 Bobler 角Gisane 角比较: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术后Bobler 角.Gi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001)。术后6个月螺钉组与钢板组Bobler 角Gi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根据AOFAS评分,钢板组优良率为91.4%,螺钉组优良率为90.9%,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采用钢板固定或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属F微创手术,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与螺钉固定相比,钢板固定虽然手术时间更长,透视次数更多,但是对于维持复位更好,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强,所以对F粉碎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更推荐使用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34例(40足),分成锁定板组(18例20足)和解剖班板组(16例20足),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种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Maryland评分情况。 结果 两种钢板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板组及普通板组术后的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均优于术前(P<0.05或P<0.01),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或P<0.01),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普通解剖钢板(P<0.01);采用锁定钢板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术后1年的轻度受限情况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 结论 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板效果优于解剖型钢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治疗的3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根据情况部分病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骨缺损严重者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所有骨折均使用重建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经治疗后,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钢板外露,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关系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得到较好恢复,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12~4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FootScore,MFS),从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和手术局部外观等方面进行评分,38例中,优28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92%,整体治疗效果及功能评价满意。结论应用跟骨重建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恢复跟骨形态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外侧"L"形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例25例,Ⅳ型19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无切口和深部骨性感染发生。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分别为(13.9±5.1)°、(104.6±8.4)°、(39.8±3.3)mm,术后分别为(32.5±3.3)°、(124.1±6.2)°、(31.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足外侧"L"形入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显露充分、关节面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周星 《中外医疗》2016,(5):100-101
目的:观察两种的不同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诊治的110例(11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58足)患者接受窦跗骨微创入路治疗,研究组55例(57足)患者接受纵行小切口复位微创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0.26±8.5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0.14±8.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行与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