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血栓通冻干粉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每日10 m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踝肱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7±0.3)mmol/L比(5.0±1.1)mmol/L,(1.7±0.6)mmol/L比(2.9±0.7)mmol/L,(1.9±0.4)mmol/L比(3.6±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0.75±0.24比0.5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1.5±0.7)mm比(2.6±0.7)mm],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26.7%(16/60)比53.3%(32/60),51.7%(31/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踝肱指数,并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他汀治疗组,每组31例。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20 mg,每日1次,口服),联合治疗组在他汀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IMT、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较他汀治疗组更低[(2.81±0.27)mmol/L比(3.61±0.39)mmol/L、(1.35±0.21)mmol/L比(1.91±0.25)mmol/L、(0.61±0.09)mmol/L比(1.01±0.10)mmol/L、(1.0±0.3)mm比(1.3±0.5)mm、(16.1±6.3)mm~3比(23.7±6.5)mm~3、(7.6±1.7)分比(10.2±1.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以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较他汀治疗组Barthel指数更高[(78±6)分比(51±5)分](P<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8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辛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等ACS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日20 mg,睡前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大小与数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以及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变小[(1.0±0.3)mm比(1.4±0.3)mm、(17.3±3.1)mm~2比(24.8±5.9)mm~2](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较常规治疗组薄,斑块面积小[(1.0±0.3)mm比(1.3±0.3)mm、(17.3±3.1)mm~2比(24.8±5.2)mm~2](P<0.05),斑块数量[(1.9±0.3)个比(1.9±0.5)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4.9±0.8)mmol/L比(6.3±1.0)mmol/L、(2.0±0.6)mmol/L比(2.8±0.7)mmol/L、(10.4±3.1)mmol/L比(3.1±0.7)mmol/L]及hs-CRP[(6.0±1.2)mmol/L比(9.9±2.7)mmol/L]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1.2±0.3)mmol/L比(1.6±0.4)mmol/L]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改善ACS患者颈动脉斑块IMT的厚度和面积,改善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次,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通心络胶囊,2~4粒/次,每日3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0±2.5)mmol/L比(12.5±2.9)mmol/L、(6.4±1.4)mmol/L比(8.4±1.4)mmol/L、(118.0±9.3)mmHg(1 mmHg=0.133 k Pa)比(128.4±10.4)mmHg、(79.9±1.2)mmHg比(96.0±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mmol/L比(2.4±0.5)mmol/L、(1.5±0.3)mmol/L比(2.4±0.4)mmol/L、(1.7±0.3)mmol/L比(2.6±0.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5)mmol/L比(1.3±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8%(38/41)比73.17%(30/4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0%(5/41)31.71%(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2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接受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LVEDD[(46.47±4.28)mm]、LVESD[(35.86±5.78)mm]低于对照组[(49.93±5.04)mm、(39.82±6.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61.28±5.53)%]高于对照组[(55.9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水平[(9.28±1.86)ng/L]、IL-6水平[(13.07±2.53)ng/L]低于对照组[(11.40±2.19)、(19.46±2.7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EMI患者PCI术后采用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再述 《医学综述》2015,21(1):147-149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嘉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服用24周),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服用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多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血清总胆固醇[(3.1±0.6)mmol/L比(4.2±0.6)mmol/L]、三酰甘油[(1.5±0.4)mmol/L比(1.7±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胆固醇[(1.7±0.4)mmol/L比(2.5±0.4)mmol/L](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胆固醇[(2.2±0.6)mmol/L比(1.8±0.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5±0.11)mm比(1.21±0.14)mm]、横切面最大面积[(13.02±2.48)mm比(15.26±2.37)mm]、纵切面最大厚度[(1.92±0.15)mm比(2.03±0.31)mm]、斑块面积[(19.70±8.25)mm2比(22.85±7.32)mm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55±0.23)mg/L比(2.21±0.45)mg/L]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联素[(24.38±4.05)μg/L比(21.06±3.8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一氧化氮[(22.14±5.36)μmol/L比(18.06±3.22)μmol/L]、血管内皮素1[(18.70±4.25)ng/L比(21.03±3.32)ng/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发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药理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mmol/L比(1.63±0.19)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mmol/L比(1.11±0.55)mmol/L,(0.83±0.12)mmol/L比(4.21±1.13)mmol/L,(1.37±0.08)mmol/L比(1.65±0.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比(4.0±1.2)μg/L、(5.9±2.6)ng/L比(8.3±3.6)ng/L](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次2片,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每次2片,每日2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标、肝脏脂肪含量,并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0.9)mmol/L比(5.0±0.9)mmol/L,(1.2±0.3)mmol/L比(4.7±0.5)mmol/L,(1.39±0.17)mmol/L比(2.59±0.33)mmol/L,(5.4±0.7)mmol/L比(6.3±1.1)mmol/L,(8.0±2.1)mmol/L比(9.3±1.7)mmol/L,(7.0±0.7)%比(7.6±1.0)%,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21)mmol/L比(1.01±0.23)mmol/L,P<0.01];观察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体质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9±9.4)mmol/L比(38.9±11.5)mmol/L,(35.6±6.7)mmol/L比(41.8±7.3)mmol/L,(22.4±3.8)kg/m2比(24.2±3.9)kg/m2,(55.3±4.3)%比(56.2±3.2)%,P<0.05或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76.5±21.7)%比(63.1±20.4)%,(2.6±0.5)比(3.2±0.6),P<0.05或P<0.01]。结论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能够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肝脏内脂肪沉积、纠正血脂异常等方面,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与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5例男性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5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3岁,74例)与老年组(≥60岁,7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1首发症状:青年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64.9%比16.9%,P<0.01),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17.6%比42.2%,9.5%比40.8%,P<0.01);2老年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青年组[(10.3±1.7)d比(7.2±1.2)d,P<0.01];3青年组患者心率显著低于老年组[(75±12)次/min比(86±16)次/min,P<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均显著高于老年组[(4.5±1.0)mmol/L比(4.1±0.7)mmol/L,(1.8±0.9)mmol/L比(1.2±0.5)mmol/L,(2.6±0.9)mmol/L比(2.1±0.8)mmol/L,(0.8±0.3)g/L比(0.6±0.1)g/L,P<0.01]。4高危因素:青年AMI患者多有吸烟、饮酒史,而在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结论老年男性AMI患者与青年男性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有较大区别,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行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并冠心病108例患者的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依那普利治疗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和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联合治疗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125.40±7.20)mm Hg、(80.24±7.05)mm Hg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1.50±0.30)mmol/L、(4.20±0.10)mmol/L均比对照组(136.60±8.40)mm Hg、(90.85±7.48)mm Hg和(2.32±0.68)mmol/L、(5.69±0.75)mmol/L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3.70%、5.56%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行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血压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2例,在神经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8、12、24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各项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率为59.7%。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以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斑块大小、斑块厚度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和颈动脉斑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联合血脂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评估。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颈动脉斑块的59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  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为(1.58±0.34) mm, 其与对照组IMT值[(0.76±0.12) mm]相比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LDL-C值和HDL-C值分别为(3.09±1.01) mmol/L和(1.18±0.37) mmol/L, 其与对照组相对应的LDL-C值[(2.67±0.68) mmol/L和HDL-C值(1.33±0.32) mmol/L]相比, 前者显著升高而后者显著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的TC值[(4.94±1.18) mmol/L]和TG值[(1.85±0.67) mmol/L]与对照组[(4.69±0.76) mmol/L、(1.71±0.92) mmol/L]相比虽有一定的升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高水平的TC、TG和LDL-C导致动脉IMT的增厚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此, 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为早期调控血脂以积极预测相关并发症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血测血清MMP-9水平及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MMP-9的表达为(284.23±132.5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45±32.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的不稳定斑块为17例(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中MMP-9的表达为(482.63±158.79)ng/m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的(232.64±109.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蔡敏  马璟曦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7):656-657,66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30)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n=30),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HD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水平升高,且实验组TC、TG、LDL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增强斑块稳定性,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学》2016,37(9):1124-112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才  周敏芳  邓峰  黎绮霞 《海南医学》2016,(8):1217-12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将患者纳入斑块组(n=63)及无斑块组(n=27),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斑块组患者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2.9±1.2)mmol/L、(5.9±1.3)mmol/L、(3.9±0.9)mmol/L,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2.3±1.1)mmol/L、(5.3±1.2)mmol/L、(3.5±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3.3±3.2)%、(12.4±3.3)%、(11.7±2.9)%、(11.1±3.1)%,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9.8±2.9)%、(10.1±2.7)%、(9.6±1.8)%、(8.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