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49-151
目的:探讨中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t-C)、尿酸(UA)、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中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各4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Hcy、Cyst-C、UA、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乳胶浊度法测定脂蛋白(a)[Lp(a)]。结果:Hcy、Cyst-C、Lp(a)、UA水平随cIMT增厚而升高,HDL-C浓度随cIMT增厚而降低。结论:中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UA、Lp(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是导致颈AS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AS发生发展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2.
钟杨  李海  刘琳 《中国医学创新》2023,(15):128-13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8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UA、Hcy、血脂水平,并分析UA、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比例及UA、Hcy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844、0.869,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清UA、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关联,且UA和Hcy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3):197-19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H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01—2014-05间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963例,调查及记录入院时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及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H型高血压组2147例,非H型高血压组1816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饮酒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型高血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型高血压组与H型高血压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R=1.487,95%CI(1.239~1.784),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后OR=1.476,95%CI(1.217~1.79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型高血压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 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探讨Hcy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90 例。根据其血清Hcy 含量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普通高血压组,Hcy<10μmol/L,n =47)、H 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 型高血压组,Hcy ≥ 10μmol/L,n =43),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 =58)。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进一步分析Hcy 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普通高血压组及H 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H 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人类软骨糖蛋白-3(HCGP-3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斑块稳定性指标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高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低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 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指标直接相关。结论 血清Hcy 含量升高是H 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加剧、斑块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30例高血压患者、30例冠心病患者、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进行了检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4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6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24 hSSD、nSSD、nSBP、颈动脉内膜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颈动脉IMT与动态血压等指标单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颈动脉IMT与Hcy、24 h SSD、nSSD、nSBP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Hcy升高影响血压变异性,Hcy、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探头对12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7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128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72例,检出率56.2%,对照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13例,检出率18.5%,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在高血压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5例.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将其分为正常组(n=45),增厚组(n=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t-C)及尿酸(UA)水平与左心室肥厚(HLVH)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H型高血压患者138例,测定患者血清Hcy、Cyst-C、UA等水平,行心脏彩超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分为HLVH组与左心室质量(LVM)正常组.另择非H型高血压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H型高血压患者间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HLVH组Hcy、Cyst-C及UA水平均高于LVM正常组(P<0.05).LVMI与Hcy、Cyst-C及UA呈正相关(r=0.404、0.643、0.2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Cyst-C是HL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是H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HLVH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2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此进行分组。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Cys C检测,比较两组Cys C的差异。结果 IMT的测量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196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224例,随之列为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Cys C水平组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48±0.38)mg/L vs(1.76±0.1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ys C明显升高,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未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血Hcy水平分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57例,非“H型”高血压组29例.测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并筛查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1)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 “H型”高血压组的年龄较大、男性所占比率、Hcy、Cr、baPWV、baPWV异常检出率、c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 h收缩压变异(24 hSBP-SD)较高(P<0.05);(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脂谱、血糖、动态血压各指标后进行偏相关分析,Hcy与baPWV呈正相关(r=0.331,P=0.007);Hcy与cIMT呈正相关(r=0.250,P=0.037).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均与baPWV和cIMT相关,可作为baPWV和cIMT的独立预测因子.Hcy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s A,PAPP-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就诊并确定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98例,同时招募健康体检人群9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根据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程度分3组,即健康对照组(HC组)、高血压组(HBP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HBP+CAS组)。比较3组患者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ight density lipoprotein,LDL)、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Apo-B)及Cys-C、PAPP-A和FGF-21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HBP+CAS组的TG(4.48±1.49mmol/L)、TC(2.35±1.12mmol/L)、LDL-C(2.91±0.82mmol/L)、IMT(1.23±0.27mm)、Cys-C(1.06±0.28mg/L)、PAPP-A(7.39±3.36mIU/L)、FGF-21(1.98±0.61ng/ml)水平明显高于HBP组的TG(4.07±1.41mmol/L)、TG(2.02±1.15mmol/L)、LDL-C(2.68±0.83mmol/L)、IMT(0.93±0.12mm)、Cys-C(0.92±0.24mg/L)、PAPP-A(5.66±2.12mIU/L)、FGF-21(1.82±0.53ng/ml)和HC组TG(3.98±1.36mmol/L)、TC(1.94±1.07mmol/L)、LDL-c(2.62±0.78mmol/L)、IMT(0.87±0.13mm)、Cys-C(0.83±0.16mg/L)、PAPP-A(4.88±1.96mIU/L)、FGF-21(1.50±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P组和HBP+CAS组间的收缩压分别为144.03±8.58mmHg(1mmHg=0.133kPa)和145.56±8.45mmHg,舒张压分别为93.11±5.85mmHg和94.09±5.76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IMT与血清LDL-C、Cys-C、PAPP-A及FGF-21水平有关,并且呈线性回归关系(t=3.140、8.216、3.431、7.654,P=0.002、0.000、0.001、0.000),IMT与收缩压、舒张压、TC、HDL-C无明显相关性(t=1.201、1.258、1.354、-2.008,P=0.231、0.209、0.091、0.05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清Cys-C、PAPP-A及FGF-21水平的相关性较高(r=0.721、0.680、0.692,P=0.000、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ys-C、PAPP-A及FGF-21水平有关,并且呈线性回归关系(P=0.000、0.005、0.000)。结论 新疆维、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Cys-C、PAPP-A和FGF-21水平与CIMT和CA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68例,以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级组(23例),高血压病2级组(25例),高血压病3级组(2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3组Hcy、UA、hsCRP水平,分析其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Hcy、UA、hsCRP的水平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高血压病1级组与高血压病2级组,以及高血压病1级组与高血压病3级组Hcy、UA、hs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cy、UA、hsCRP与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_1=0.573、r_2=0.706、r_3=0.711,P<0.01),Hcy、hsCRP与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r_4=0.421、r_5=0.566,P<0.01)。[结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Hcy、UA、hsCRP与血压水平相关,监测其水平并设法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了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uric acid,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浆hs-CRP、UA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hs-CRP、UA均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mia,HUA)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并发高hs-CRP、HU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hs-CRP及UA升高,hs-CRP升高及UA升高合并高血压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1mmHg=0.133kPa),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PP3〈PP2〈PP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适当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脉压,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