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剖析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部分指标,探索更有效可行的操作方案。方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据相关政策对我院2011年4-12月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干预、统计分析,重点监测给药时机、手术部位感染、合理率、未用药率。结果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准确率、合理率、未用药率等明显提高,而手术部位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把握好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时机,减少预防用药,安全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现状,改变医师用药习惯,从而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方法 对666例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种类、用药持续时间、用药适应证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6例Ⅰ类切口手术中,63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其中384例有用药适应证,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最低可降至57.7%;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率0.3%,均存在易感因素.结论 通过规范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将接近国家规定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在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中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合理性,分析围术期高危因素。结果本院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00%,给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为54.00%,围术期高危因素以机械通气48h、ARDS以及各种困难、复杂的手术为主;使用和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院抗菌药物在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中应用合理,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还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0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35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8%,其中绝大部分(350例,97.5%)于术前0.5~2h给药;总的邓防用药时间≤24h有57例,占预防用药的15.9%,25~48h的有72例,占预防用药的20.1%,大于48h的有230例,占预防用药的64.0%.预防用药其6类,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69.2%,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炎(12.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该院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至2016年本院接收的10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以不同干预方法为依据分组:研究组50例(予以抗菌药物干预),参照组50例(未给予抗菌药物干预),同时观察、比对2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6.00%,与参照组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36例合理,12例基本合理,2例不合理;参照组24例合理,16例基本合理,10例不合理;比对可知,研究组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率96.00%,比参照组80.00%(40/50)更高,(P0.05)。结论医院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展开预防性管理时,对其予以抗菌药物干预,严加管理,可确保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更加规范、合理、严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11例,使用率为29.84%;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2009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宏  权利  刘艳  刘文琳  曹婷 《吉林医学》2011,32(16):3263-3265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合理54例,占45.0%;不合格使用抗菌药物66例,占55.0%。预防用药起点高,种类选择欠妥,用药疗程过长。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需加强临床医生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及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围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270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给药方式分为静脉预防组、局部预防组、联合预防组,各90例。比较三组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结果:联合预防组切口感染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预防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预防组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低,局部联合静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切口局部带菌率降低,但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恢复影响程度较低,不提倡常规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存在感染风险,可考虑予头孢菌素以静脉联合局部给药的方式来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讨清洁切口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2011年1~3月病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提取2012年1~3月病历,对4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87.1% (P<0.0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1),但感染率未上升(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可行、有效的,部分清洁切口围手术期可不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规范基层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方法选择《办法》实施前的2011年1~12月我院外科全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693例和实施后的2014年1~12月我院外科全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973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预防使用时间符合率等因素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办法》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观察指标分别为: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2.87%下降到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种选择合格率由77.1.0%上升到8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符合率由20.41%上升到6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8%和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办法》实施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显著降低,时间符合率上升,而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并没有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方案组149例及对照组151例。对照组采用盲法(不进行干预,按医生习惯)给予抗菌药物;方案组按照制定的方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体温变化、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情况及主要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且未出现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组77.2%的患者仅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1次,22.8%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为24h以内,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5.43±2.72)d。方案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在24h内停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相关的各项费用,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化及合理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前后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763份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学干预前420份,药学干预后343份。结果药学干预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7.1%,药学干预后使用率下降至48.4%,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学干预后在给药时机、用药时限、药物选择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有一定的提高。结论药学干预后,本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李清  徐勇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62-1364
目的:调查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我院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用药频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500例清洁手术患者,比较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结果5592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有3719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1%,平均使用强度(DDD)为37.83,涉及7大类31个品种,其中二代头孢菌素类用药频度(DDDs)最高。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未应用抗菌药物的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术期过高比例地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其用药指征及用药时机。良好的无菌技术和手术技巧,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6月收治的289例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非干预组,另选2012—2014年上半年收治的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情况。结果非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9.3%,干预组1,2,3的使用率分别为79.5%,69.4%,56.5%。干预前一代头孢菌素在I 类切口中的预防使用率为22.6%;干预组1,2,3分别为43.1%,55.4%,65.8%;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该院预防用药的选药、用药指征、给药时机、使用剂量与用法、术中追加情况、预防用药疗程等各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所提高。结论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剑萍  宋东升  吕和平 《四川医学》2012,33(6):1079-108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l月~2012年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气)患者病历373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37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9%,单用的比例为76.81%;使用最多的是第1、2代头孢菌素;术后用药3~7d的比例为33.78%。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机与持续时间、用法用量等问题上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促进我院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分析85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4例感染的临床特征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有否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手术、应用电刀、住院时间、切口分型、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高危人群、术前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术中出血量、术者的无菌观念、手术技能和术后管理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某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某院2010年12月出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1140例为非干预组,2012年12月出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1148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41.6%(P〈0.05),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30.5%(P〈0.05);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33%(P〈0.05),术后用药时间≤48h的比例提高了25.4%(P〈0.05);干预前后2组均无一例术后感染。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何磊  赵丽  商淑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61-1162,1164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切口感染的影响,选择最佳备皮方式,以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选择2007-2011年因类风湿关节炎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49例,所有备皮均在术前2h内进行,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葡泰组,120例患者使用2%葡泰(葡萄糖酸洗必泰)清洁手术野;第2组为温水组,157例患者使用温水清洁手术野;第3组为对照组,72例患者常规使用剃毛刀进行术前备皮。结果共发生切口感染29例,感染率为8.31%。其中葡泰组发生2例,感染率为1.67%;温水组13例,感染率为8.28%;对照组14例,感染率为19.44%。葡泰组与温水组比较χ2=5.81,0.01相似文献   

19.
目的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手术人员及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间,密切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器械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管理。结果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低标准值内(〈0.12%)。结论加强骨科无菌手术在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4-1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