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87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中EV感染的发生率是70.10%,其中脑膜炎40例(65.57%),脑炎21例(34.43%)。21例脑炎病儿的脑脊液标本经分型引物检测,17例(80.95%)阳性,其中埃柯病毒12型9例,柯萨奇病毒B3型5例,埃柯病毒7型1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柯萨奇病毒A9型1例。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为急性起病,5—10月份高发(85.25%),发病年龄高峰在3~5岁(44.26%)。EV脑膜炎的主要特征是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细胞数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较大儿童可诉有乏力、畏光、肌痛,婴幼儿常伴有腹泻和皮疹。EV脑炎根据主要症状临床分型为昏迷型(3/21)、癫痫型(3/21)、精神障碍型(1/21)、小脑炎型(1/21)、脑干脑炎型(2/21)和混合型(11/21)。常规治疗后脑膜炎和大部分脑炎病儿完全恢复。4例重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病儿GLASGOW昏迷评分均<7分,其中1例完全康复;1例运动障碍,经1年康复治疗后生活自理;1例癫痫、1例精神障碍伴癫痫,均可被药物完全控制。结论 EV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脑膜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大部分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阳性率较高。89例中治愈69例,好转16例,4例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少数遗留脑积水、下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检查较脑电图、脑CT检查阳性率高。临床确诊后及时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预后较好。个别患儿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脑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方法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呕吐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异常率83.5%。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后遗症发生率高。极少数新型肠道病毒脑炎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率高。治愈104例,死亡6例,好转8例,遗有癫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多数以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的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金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97-1798,1801
目的:探讨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提高指导。方法:入选2009年2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7例,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是否选择激素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n=73)和对照组(n=74)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结果。49例患儿选择高压氧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组患儿结果优于对照组;49例患儿接受高压氧治疗后,均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后遗症;而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98例患儿中3例(3.1﹪)出现耳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二者相比,x2=4.562,P<0.05。结论:辅助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采用高压氧治疗则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任玉梅 《中原医刊》2011,(2):111-11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7、2008、2009年每年的7、8、9月份收治的共27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阳性率较高。276例中治愈213例,好转53例,10例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少数遗留脑积水、下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结论每年的7、8、9月份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脑脊液检查较脑电图、脑CT检查阳性率高。临床确诊后及时对症治疗预后较好,个别病例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施丽华  应旦红 《浙江医学》2011,33(6):904-905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病死率高,后遗症多.临床表现主要为脑实质损害征象,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征.目前,小儿病毒性脑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降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康复及对症等常规治疗,但结果仍有部分患儿遗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我院近2年来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医疗法用于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50例于我院儿科接受综合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资料,对其临床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干预;于治疗后1个月,回访调查患儿康复效果,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记录50例西医疗法治疗的具体效果。结果:化脓性脑膜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食欲减退等。通过西医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患儿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本次49例有效,有效率98%,1例由于病情严重,短期治疗无效。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远期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需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及时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可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一年4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轻症患者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1-2周可以自愈或治愈,不留下后遗症.重症患儿多数由EV71引起的,EV71是肠道病毒中的一种,侵入人体后就会迅速攻击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可达80%.重症患儿临床表现:可无皮疹;先发热、头痛、呕吐等,后出现皮疹;病情凶猛,进展十分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临床表现,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在流行期间护理好手足口病病人尤为重要.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桂贤 《华夏医学》2008,21(1):146-147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为10.7%,神经系统损害以脑炎及脑膜炎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或头晕、精神萎靡或行为异常为主,还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神经查体有阳性体征。经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后治愈24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于萍  王淑义  邢毅囡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157-157,16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腩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脑炎的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抽搐、嗜睡、行为异常等;26例血清MP-IgM阳性,8例脑脊液MP-IgM阳性;经治疗患儿均临床症状好转,仅1例并发癫痫.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如果脑脊液呈病毒性改变,并有多系统变化时,应想到MP脑炎的可能性,并及时做血清及脑脊液的MP-IgM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分析4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两组,第1组18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22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聚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①肺炎支原体(MP)导致的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40/40例)、头痛(29/40例)、嗜睡(28/40例)及呕吐(25/40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5/40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②第1组患儿CSF-MP-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MP-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③脑电图异常(慢波)25例,6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室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及解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脑脊液MP-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主要意义。肺炎支原体脑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5-12月期间入院的234例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234例肠道病毒性脑炎分布于宁德市福安市3个街道办事处、2个城郊乡镇为中心的区域,波及周边25个乡镇,流行高峰季节为5-7月份,6月龄至15岁的儿童,特别是男童比女童感染率高;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多数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可伴脑电图异常;随机送检的10份脑脊液、咽拭子及粪便分离出埃可30型肠道病毒。结论该地区流行的儿童病毒性脑炎由埃可30型肠道病毒引起,其临床症状典型,经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03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303例中,治愈102例,好转20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曹蕴  李伟  刘传苗 《当代医学》2021,27(13):82-84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其中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采用墨汁染色法和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联合检测)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阳性率,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及敏感度。结果两组患者头痛、呕吐、发热、视力下降、盗汗、听力下降及意识水平下降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0%,高于墨汁染色的50.00%(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0.00%,高于墨汁染色的50.00%(P<0.0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阳性率及敏感度高,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EB病毒性脑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性脑炎(EB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和(或)脑脊液EBV—VCAIgM抗体阳性患儿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EB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EB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36/36),头痛、呕吐(21/36),抽搐(9/36),昏迷(3/36),嗜睡、精神萎靡(2/36)和肢体活动障碍(1/36)。36例脑脊液EBV—VCAIgM阳性,其中26例血清和脑脊液EBV—VCAIgM同时阳性。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惠儿如果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要考虑EBV感染可能。确诊有赖于血清和(或)脑脊液EBV—VCAIgM检查。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65例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皮疹(100.0%)、呕吐(100.0%)、精神差(96.9%)、易激惹(80.0%)、肢体抖动(72.3%)为多见;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各1例;病原学检测32例,其中22例阳性为EV71感染8例、CoxA16感染14例。56例痊愈出院,9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除1例失访,1例仍观察外,其余7例随访半年均恢复正常。结论: 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支持、积极降颅压、维护循环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E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致病情况,建立一种检测EV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病毒分离技术检测40种EV标准毒株和46例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  相似文献   

18.
张家盆  王维平  仇圣刚 《吉林医学》2013,(34):7132-713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和神经精神狼疮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资料,并与12例SLE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发病时激素用量大,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明显低于神经精神狼疮组;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为主;脑脊液压力、细胞数和蛋白质高于神经精神狼疮组。结论:SLE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可以从临床表现、活动指数及脑脊液改变等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eningitis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 Presenting symptoms include fever, nausea and vomiting, altered mentation, headache and meningismus.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s not infrequently complicated by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visual sequelae (sometimes by blindness). In patients who survive the infection, the most debilitating outcome appears to be visual impairment or blindness. Management of impending visual complication combines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We report two cases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ssociated with visual impair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