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1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残胃全切除患者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4例,左上腹部胰体尾及脾脏联合切除患者2例,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及空肠造瘘术患者1例,姑息性切除患者4例。随访调查发现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1%,3年生存率为52.63%,5年生存率为15.79%。结论手术治疗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随访,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体尾囊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5例胰体尾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全部手术,术中快速病检报告假性囊肿14例,囊腺瘤7例,囊腺癌4例。胰体尾假性囊肿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9例,囊肿胃吻合术3例,保留脾脏胰尾切除1例,腹腔镜经胃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1例;胰体尾囊腺瘤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5例(1例未保留脾动静脉),胰体尾加脾脏切除2例;囊腺癌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2例(1例未保留脾动静脉),胰体尾加脾脏切除2例。1例胰腺囊腺瘤破裂大出血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后40d,上腹形成直径约9.0cm囊肿,在B超引导下,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周后治愈;1例胰瘘患者引流12d停止。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肠瘘、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无脾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胰体尾囊性病变结合病史,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快速病检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比较合理;影像学检查了解胰体尾囊性病变与胃脾的关系及脾的血供,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们对13例胰体尾肿瘤和损伤行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13倒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手术切除胰腺体尾癌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37、48个月。结论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用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早期的胰体尾癌,保留脾脏可降低术后暴发性感染和肿瘤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10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6例无术后并发症痊愈出院;3例术后712 d出现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10 d出现胰漏,术后34 d胰漏愈合,但合并腹腔组织感染,延迟拔管,并行腹腔冲洗,术后60 d痊愈出院。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完成18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结果 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6(118~282)min,术中出血185(50~380)m L,术后住院时间为13.5(8~23)d,术后有3例出现胰漏,1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1例出现局部脾梗死,经延迟拔管、利尿、对症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癌5例,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1例。结论对于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体尾肿瘤患者,临床上施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残胃癌患者中,50例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83.3%,无1例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38例中,残胃全切除12例患者;术后生存3年8例,5年4例,16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5例行左上腹部胰体尾和脾脏联合切除患者中,术后生存期均为3年。10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年4例,1.5年6例。5例患者行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7年11月至2009年5月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5例临床资料。其中胰腺损伤1例,胰腺囊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2例。本组中3例年龄在10~16岁之间。术中仔细解剖胰腺体尾部,显露脾动脉,不需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需游离脾脏。术后在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全部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36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为196ml;术中仅一例病人输红细胞1U。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2.6d。术后复查血小板在145×10^9~405×10^9·L^-1。无胰瘘发生和其他合并症。胰腺囊腺癌随访2—12个月无复发与转移。结论儿童青少年保留脾脏意义更大,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手术技巧要求高,但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体尾损伤、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和局限于胰体尾的早期癌的切除是该术式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27例Ⅱ期胃癌行D2术,12例Ⅲa期胃癌行D3术,其中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11例Ⅲb期胃癌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术后以43℃低渗透压溶液双蒸馏水4000ml+5%洗必泰12~15ml腹腔灌洗。结果术后均随访1~5年。27例Ⅱ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3.0%、44.4%,23例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0.9%、39.1%。结论对胃癌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PTP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例(占20%)、胰体尾部4例(占80%)。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l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l例行保留脾脏胰尾部切除术,3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均未行淋巴结清扫。无手术死亡。术后胰瘘2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2~7年,患者均存活,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 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预后相对良好,胰痿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陈伟力  罗钢 《江西医药》2012,47(12):1063-1064
目的 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黏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节段性切除+胰胃吻合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3例,其中1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随访2个月-5年,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1例晚期黏液性囊腺癌未行根治性手术,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有潜在的恶性,一旦确诊都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尤其要注意避免将胰腺囊性肿瘤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而行不当的囊肿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入路方式。方法2005年12月至2011年05月间对23例患者采用脾脏后腹膜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回顾性分析该手术方式平均所需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23例采用脾脏后腹膜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患者均痊愈出院。12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切除术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0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9.87mL;11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近端胃切除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38.5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8.64mL;23例患者胃肠恢复平均6.6d。结论脾脏后腹膜入路行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方式安全,易行,有望成为首选手术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肿瘤进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和12月对2例胰尾胰岛素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120min和100min,术中出血为50ml和1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5d和7d,术后无并发症产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尾胰岛细胞瘤。结论对胰尾部的良性病变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安全可行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横断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东莞市石排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横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胰腺横断伤患者治愈24例(96%),24例术后脾脏血运功能正常,无脾脏功能亢进及感染发生、死亡1例(4%),死亡原因:术后胰瘘造成出血,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10d死亡。结论胰腺横断伤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时机选择与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理分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全体患者均于手术方案确定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3例行保留幽门胰头切除术,6例患者行胰腺体尾体切除术,4例行胰腺尾体节段切除术,2例患者行全胰切除术。5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发现胰腺肿瘤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及早实施手术是改善胰腺囊性肿瘤预后的关键,临床应结合患者手术耐受性、肿瘤具体位置、病理分型、与主胰管的关系等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以来收治的28例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患者死亡。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9例,同样有9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者1例,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另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者3例,最后1例仅可行姑息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胃瘫2例,胰瘘3例,但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对于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手术的选择,应该遵循个体化损伤控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 ,患者常出现复发性腹部疼痛 ,甚至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尽管采取改善手术技巧、术后早期恢复肠蠕动等措施 ,仍不能杜绝肠粘连的发生。近来我们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40例 ,包括各类手术 ,其中胆囊切除术 8例 ,阑尾切除术 13例 ,胃大部切除术 7例 ,小肠切除术 6例 ,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6例。随机抽取同期未使用本品的各种手术 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体尾部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胰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12例,外伤3例;行单纯远端胰腺切除术13例,联合脏器切除术6例。结果病理类型:胰体尾癌4例,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上皮样瘤1例,慢性胰腺炎1例,胰外伤3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例,膈下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基层医院行远端胰腺切除治疗胰体尾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做好联和脏器切除的准备;胰体尾部外伤及良性病变的切除应争取保留脾脏;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宇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47-148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局部复发性胃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采用复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胃恶性肿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胃恶性肿瘤复发患者,8例首次手术为胃次全切的患者再次手术时采取胃全切加淋巴结彻底清扫,5例患者采取胃床部肿瘤病灶切除术,5例患者采取胰体尾部切除术加淋巴结彻底清扫,6例患者采取腹腔干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19例患者病理结果为胃腺癌Ⅱ~Ⅲ级,5例患者病理结果为胃肉瘤。结论胃恶性肿瘤局部复发患者如能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自己的诊断、治疗特点。 1996年 6月~2 0 0 1年 7月我院共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 73例 ,其中早期炎性肠梗阻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2例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31~ 79岁 ,平均 6 1岁 ,6 0岁以上 9例 (75 % ) ;外院术后转入 5例 ,本院术后发生 7例。1.2 发病前手术方式 胃癌根治术 2例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 2例 ,小肠外伤破裂修补术 2例 ,胃大部切除术 1例 ,直肠癌切除术 1例 ,直肠癌晚期行降结肠造口术 1例 ,脾破裂行脾切除术 1例 ,胆管癌根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置小肠排列管(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解除梗阻因素后,应用肠内置M—A管行小肠排列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小肠瘘,发生率为3.85%,经对症处理,瘘口于术后第26天闭合,康复出院。随访2—6年,无1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采用小肠内置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