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比较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药时机和品种选择合理率、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型及病例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例数量等。结果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27.03%、19.05%,给药时机、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由85.73%、78.60%、76.62%提高至95.04%、94.49%、84.56%;预防用药平均天数由4.95 d降至3.11 d;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1%降至2.38%。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均以第1、2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干预后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疗程不合理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当联合预防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比例降幅明显。结论通过综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1-10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拟定评价标准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93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儿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7例,使用率3.94%;37例中合理使用25例(67.57%),不合理使用12例(32.43%),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选药不当、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符合相关规定,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黄斌  杨阳 《淮海医药》2013,31(5):444-44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主要不合理表现,以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统计分析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应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51.7%,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仅占所查病例的36.27%,总预防时间在48 h内的占所查病例的34.31%,联合用药50例,联合用药率为24.52%。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6):3628-3631
目的: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2011-2014年住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相关信息,对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011-2014年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在药品总额的占比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的77.30%和47.57%下降至2014年的57.24%和5.89%;头孢吡肟使用金额连续3年位居前3位,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连续4年位居前2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在我院取得了明显成效,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各项用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合理,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的持续改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13~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自HIS系统提取抗菌药物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15年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3年的17.86%、35.29%、60.44%、55.00 DDDs分别下降为13.93%、30.69%、56.36%、43.08 DDDs,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2.36%上升到24.36%,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送检率有小幅度波动。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总体情况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评价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1~12月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18例,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50%降至45.4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 283.50元下降为735.10元;人均抗菌药物应用天数由原来4.52 d缩短至1.23 d(P<0.01);抗菌药物的累计DDDs由809.59降至502.1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6.31降至45.03,联合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由70.71%降至21.33%;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5.71%提高至48.00%。结论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很重要,对于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大庆  王菲 《中国药房》2013,(34):3197-3199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2012年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55份,对比分析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等合理性。结果: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未见明显改善,但2012年单一用药比例明显上升,而二联用药比例显著下降(P<0.05);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停药率由2011年的6.33%,上升至2012年的11.98%,且平均用药天数明显降低,2012年降至3.11 d。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12年较2011年有了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督导,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我院2013年1~4月(下称第一阶段)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下称第二阶段)符合标准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198份和220份,对手术类别、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和持续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1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第一阶段的43%下降为第二阶段为32%,药物品种选择不当从第一阶段的80%下降为第二阶段的38%;2术前0.5~2 h内的预防用药率由第一阶段的64%上升至第二阶段的75%;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1 d的病例数占用药例数的比率从第一阶段的34%上升到第二阶段的49%;4无指征更换药物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有10、9例;无指征联合用药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有2例。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使用率、药物的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用药疗程方面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均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用药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某院通过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对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数据,以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费比、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开展前后的变化差异。结果:在实施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干预期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0.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4%、药费比为37.7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3.6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81.1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8.36 DDDs/100人/天。结论:该院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急诊科I类切口手术213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O%,联合用药率59.6%。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24.3%、喹诺酮20.2%、三代头孢菌素16.2%。术前≤2h用药有45例,占21.1%术前〉2h用药56例,占26.3%,术前未用药106例,占49.8%。结论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恰当、时间过长等现象。应加强急诊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2012年每月抗菌药物出库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的药占比例、各类抗生素各年度使用对比,单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2011年我院抗生素消耗总金额为5604208.33元,2012年抗生素的消耗总金额为3918885.66元,同期下降了30.07%;2011年和2012年两年来我院抗菌药物消耗总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分为4.83%和2.94%。结论2012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频度均比2011年有所下降,需继续综合各项管理和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峰恩  王华 《中国医药》2012,7(11):1444-1446
目的 调查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我院普外科手术病历259例,根据2004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5.8% (248/259),清洁手术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4.1% (176/187),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 (61/61、72/72);中位手术时间为2.1h,抗感染药物中位时间为5d;不合理用药率为94.4%(234/248);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的是:头孢西丁、美洛西林、五水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左氧氟沙星.结论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如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时间长、选择药物不适宜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呼吸内科出院病历36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药敏试验等。结果其中316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调查病历的87.78%;共涉及13类45种,主要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的复方制剂、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排名前3的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阿奇霉素;其中,二联用药居多(占71.52%);不合理用药有28例(占8.86%),主要为联合用药不适宜(占56.25%)。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58-859
目的 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三种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三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使用率达1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是头霉素类(116例)、头孢菌素类(18例)、氨基糖苷类(8例);术前给药127例、术后给药13例;抗菌药物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为56例、48 h为42例、72 h为36例、96h为6例;单一品种用药136例、两种联便用药4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评价,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009年度和2010年度出院患者的手术病历各220份,分别作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2h应用抗菌药的比例由18.2%减少到3.2%(P〈0.05),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比例由3.6%提高42%(P〈0.05)。术后,开始应用抗菌药比例由78.2%降到54.3%(P〈0.05),抗菌药平均应用时间由8.5d减少到5.6d;平均住院天数由9.68d下降到7.85d,平均药费由1672.62元下降到1298.66元。平均抗菌药费用919.94元下降到592.18元。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和院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医院对围术期预防用的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对促进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妇产科手术患者287例,设计调查评定表,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例患者均应用了预防性抗菌药物,涉及抗菌药物7类23种,抗菌药物单用、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83例(28.92%)、192例(66.90%)和12例(4.18%),抗菌药物联合使用204例(71.08%)中,最常见的联用形式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术后用药时间太长不合理高达271例(94.42%),平均用药疗程为(6.04±0.62)d。结论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足,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临床药师应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117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9月1170例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记录每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原患疾病、手术类型、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使用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指征、是否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有无细菌感染证据或药敏实验结果及科内讨论等。结果:1170例出院患者中,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6.15%,其中外科系统为81.12%;内科系统为51.2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预防用药380例,占49.09%,控制感染用药394例,占50.91%。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只用1种抗菌药物的有340例,占全部用药例数的43.93%,使用4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有29人,占全部用药例数的3.75%;使用较多的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抗厌氧菌药;用药时间小于7天的患者占46.38%;病原学送检率为32.43%。结论:部分患者存在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低、使用时间较长等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医院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参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以抗生素的联用率和使用率为量化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综合干预措施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并观察分析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前后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运用抗生素综合管理措施之前,多以经验用药为主且无合理指征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多见,临床应用中问题较为突出,运用综合管理措施之后,病原送检率明显升高,同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和联用率也显著降低。结论运用有效措施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病原送检率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对内科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为后续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干预提供实践分析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1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0例及使用卫生部文件规定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的病历82例,对抽取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3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13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且均无感染;2011年6月6例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77支,其中5例患者用药合理,合理率为83.3%。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必须实施干预改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用药医嘱改进明显,后续宜继续监测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