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惠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50-50,5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损害。方法:比较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及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对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比单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高。结论:抗结核药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比单纯肺结核的高,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本身肝功能损害有关,加强保肝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药、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1 949例,其中男性1 209例(62.03%),女性740例(37.97%);年龄14~89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305例(15.65%),伴有酗酒者202例(10.36%)。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60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1 770例(90.82%)治愈;170例(8.72%)好转;9例(0.46%)死亡。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58%,发生率较高,但除重度肝损害外大多愈后良好。抗结核治疗时,少年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感染及酗酒是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肝功能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院近10年(1993~2003年)治疗肺结核中应用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21例,并对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间、程度及采取相应治疗后好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害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方法124例肺结核患者住院行抗结核治疗,对出现肝损害的18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损害发生率14.5%,老年患者易发生;临床症状少且不典型,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不易区别。轻度肝损害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保肝治疗,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暂停抗结核药并保肝药治疗,肝功能在4周内恢复正常者17例,占94.4%。结论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者比较常见,只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绝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并坚持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人类与之斗争了数千年。随着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的问世,人类对结核病的治疗取得显著成效,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常给机体带来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其中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57-15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病例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结论肝损害成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肝损害妨碍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或加重肝损害,在我国非常普遍而严重,必须把握两者的相互影响与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焦建中  解好群  王秀丽  尚艳  李依萍 《医药导报》2006,25(11):1225-1225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病时间、病程和预后。 方法对42例因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方案中,以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最易导致肝损害,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多发生用服药后2个月内,经保肝降酶等治疗后,78.6%的患者在1个月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抗结核治疗时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合并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27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23.7%(64/27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45-14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和丙肝抗体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37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为24.1%(33/13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2.
<正> 肝结核一般为严重的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抗结核是治疗肝结核唯一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肝结核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以及多种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对氨水扬酸,吡嗪酰胺都可造成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结核化疗所致肝损害。方法 抗结核治疗867例病人引起肝损害137例。用3HRZ/6HRE方案112例,3HRS(/E)/HRE25例。结果 137例肝损害病人中,发生时间在1周内16例,1-2周34例,3-4周49例,5-6周35例,6周以上13例。轻度肝损害53例,中度者69例,重度者15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利欣等保肝、解毒治疗,除2例中度、4例重度肝功能恶化死亡之外,均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肝损害在化疗过程中常见,应避开危险因素,慎重选择抗结核药物及剂量,定期复查肝功能,早发现及时处理肝损害,最大限度地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金海  吴同柱 《中国药房》2001,12(3):168-16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后果。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月住院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肝功能损害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既往有肝病史 ;(2)老年患者及营养不良患者 ;(3)慢性嗜酒者 ;(4)异烟肼、利福平与其它药物合用者 ;(5)治疗前肝功能异常者。结论 :在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5.
GSH防治老年肺结核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旺 《江西医药》2009,44(2):141-143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出现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防止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非过敏反应的老年肺结核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SH护肝组,25例)和对照组(甘草酸二胺护肝组,25例),比较两组肝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肝功能相关参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和甘草酸二胺对老年肺结核治疗中出现抗结核药物中毒性肝功能异常者.均有良好的保护肝功能的效果。其中GSH优于甘草酸二胺。  相似文献   

16.
董方亮 《中国药房》2014,(42):3994-3996
目的:总结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63例(68.48%),女性29例(31.52%);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71例(77.17%);ADR以肝功能损害(32.61%)为主,其次是过敏反应(27.17%)。结论:抗结核药的ADR发生率较高,以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为最常见,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肝损害、视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用药监护不当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乙胺丁醇引起患者双目失明、利福平引起过敏死亡,引发两起用药纠纷。抗结核药物安全性低.医务人员要及时监护。用药前做痰涂片、抗酸菌检查,并尽可能做药敏实验,以决定选药: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视力及各项生理指标。抗结核药物出现严重药品不良事件,要立即停止治疗,给予相应救治措施,医师、护士、临床药师都有责任对患者实时监护。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8.
韩立新 《黑龙江医药》2007,20(6):634-634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害,这是众所周知的,从以往的资料报道,只记载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轻微损害,停药后或辅以保肝药治疗1-2周后症状、体检、化验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可在近两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生了2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害的病例,故特作如下报告,以便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姜建平 《江西医药》2009,44(5):472-47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分析45例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在使用抗结核药后均有肝损害。结论但适当的保肝治疗可使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有5例出现肝损害,停用肝损害药物并加服护肝保肝药物。结果: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联合用药过程中,部分药物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停用肝损药物并加服护肝药,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