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问题。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最有效的措施依赖于风险意识的提高,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认真执行损伤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为acquired Immunur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艾滋病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在死因谱中排第4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在经历了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后,现在正处于广泛流行期。艾滋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我们还很远,作为医务人员应随时防范职业暴露。加强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医务人员暴露危害。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完善防护措施,做好保护性措施,将暴露后的风险降到最低。正确地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制度和防护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其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记为对照组.采用《职业暴露调查表》分别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导致职业暴露的物理性因素包括器械损伤、负重伤、噪音、紫外线、辐射;化学性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污染、吸入麻醉药物污染、细胞毒性药物污染;生物性因素包括血液污染、分泌物污染、排泄物污染;心理性因素包括抑郁、焦躁、心理疲劳、高度紧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均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探讨并提出有效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医务组人员40名,并随机将医务人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名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职业暴露防护干预培训,对照组20名医务人员采取正常医务知识培训,分析对比两组医务人员培训前后职业暴露知识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效果。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有了明著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面对职业暴露时,上报时间早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干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防护干预知识培训,严格按照防护原则,正确有效使用防护措施和设备,才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才能有效保证任务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采取询问调查和查询登记资料方式,分析从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因素及相关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务人员达77人,其中接触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达58.44%,锐器伤达67.53%,缝合针刺伤居首位。防护知识测评中,主要问题是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深,不遵从操作规程的行为普遍存在。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充分认识职业暴露危害性。通过有效地防护和科学的意外暴露处理流程,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7.
唐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97-1597
2009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接触即(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现将本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48例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7例,女4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主治医师以上8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34名,实习生4名.发生地点,病房14例,手术室15例,供应室2例,门诊4例,治疗室5例,其他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内从事诊疗、护理或检查、检验工作过程中,意外受到危险因素、病原体或含病原体污染物,造成感染与健康损害和潜在感染及健康损害的情况~([1])。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问题,已引起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2])。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57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防护措施,减少危险药物的暴露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查找危险药物暴露对职业接触的医务人员健康危害的依据,呼吁政府部门和医院领导,加强对危险药物暴露的管理,科学设置配药场所,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职业性接触危险药物的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果国内许多医院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抗肿瘤等危险药物的配置,减少了危险药物暴露的机会。结论我国的医务人员化疗防护培训严重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医疗废弃物,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锐器伤是当前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1],是口腔科医务人员面临的损害身心健康的危害之一。据资料显示,有二十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可以经过血液接触感染人体[2],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造成机体本身的抵抗力降低与口腔科环境中接触感染性血液的几率较大[3],因此锐器伤成为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4]。1口腔科环境的布局和消毒口腔科诊疗活动的环境经常被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污染,特别是牙钻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飘落在诊室  相似文献   

13.
田友菊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19-3020
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的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和遭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加大,这种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威胁,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1].2007~2009年我院共接诊HIV/AIDS(艾滋病)患者25例,发生HIV职业暴露6例,由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医学观察追踪1年,无1例发生HIV感染.为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职业暴露的认识,对6例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各种原因,呼吁社会重视职业防护,并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40例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研究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4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8例;被具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黏膜和不完整皮肤16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黏膜受污染26例。4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14例为意外事故,26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业暴露。结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感染途径和暴露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为护士,有124例,占68.89%,其次是医生,有44例,发生率为24.44%,其他人员有12例,发生率为6.67;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166例,占95.36%;本科学历以下医务人员有116例,占64.44%;中级职称以下义务人员有146例,占81.11%。结论为了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注重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8.
从医院职业危害统计分析,在已知最具有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2位。由于产房工作风险大,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在待产和接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尤其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在性病、艾滋病日益增多的今天,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产房助产士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荣辉  杨莉  卢建华  戴二黑 《河北医药》2008,30(10):1591-1593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各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为3%,全世界约1.7~2亿人感染HCV.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800万人感染HCV.HCV急性感染后大约75%~80%的患者转变为慢性感染.20%发展为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我国有众多的慢性HCV感染者,因此,我国医务工作者的HC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非常高,预防HCV职业暴露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