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液CEA测定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液中CEA含量的测定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6例胃癌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胃液CE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检测16例非胃癌患者胃液、2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CEA的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胃液组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血清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CE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P<0.01).结论 胃癌患者胃液CEA测定对胃癌的诊断阳性率更高、更敏感,有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胃液分析系统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专用胃液吸取器、专用诊断试剂收集881例胃良、恶性疾病患者胃液,用荧光胃液分析系统进行胃液荧光光谱检测。结果以ROC曲线最佳截断点KJF≥0.85为判别指标,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8.7%。假阳性率18.5%,假阴性率21.3%。结论荧光胃液分析系统对胃癌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胃液CE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10例健康人、89例胃癌瘤患者的血清CEA和胃液CEA,并比较其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CE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液、血清浓度比较,晚期胃癌胃液CEA明显高于进展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与进展期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术前胃液CEA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术前水平较高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与血清CEA测定相比,胃液CEA定量检测是诊断胃癌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对胃癌的诊断、预后、复发和病程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胃脱落细胞学检查已日益成为诊断胃内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 早在1858年Beale用呕吐物作未染色的涂片以寻找恶性细胞,从而开创了胃癌的细胞学诊断。1882年Rosenbach也进行胃癌的细胞学诊断。1909年Marini用洗胃所得之细胞未经染色进行观察,在37例胃癌中,32例获得阳性结果。然而,此后近四十年间仅Lyon(1923)报告胃癌患者胃液内发现癌细胞。一直到1946年Papanicolaou报告于27例胃癌患者的胃液检查中,发现10例有癌细胞。虽然报告的病例不多,阳性率也不高(37%),但却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析胃癌病人胃液铁蛋白存在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胃癌组病人胃液铁蛋白值显著高于胃其他疾病组病人(P<0.05)。说明人体胃液不仅存在铁蛋白,而且发生胃癌时更高,可以说明铁蛋白对胃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对动态观察病人有临床意义。另外,有助于癌前期疾病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免疫学方法证实,胃癌胃液中存在胃癌相关抗原,简称胃癌抗原(GCA),电流显示该抗原位于β-区带,属于糖蛋白,是一种β一糖蛋白癌性抗原(β-GPCA)。以往报告的资料,多采用琼脂双扩散检测法,证明对于胃癌诊断有一定意义。为了对胃癌相关抗原作进一步分析评价,本文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方法,着重探讨其在胃癌和非癌胃良性疾患鉴别诊断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胃液癌胚抗原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克隆抗体双位点夹心一步法测定了胃癌、食管癌、胃溃疡和各种胃炎患者胃液癌胚抗原含量。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癌胚抗原显著高于食管癌(P<0.05)、溃疡组(P<0.001)和胃炎组(P<0.001);胃液癌胚抗原测定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即准确度分别为82.6%、88.5%和87.1%。提示胃液癌胚抗原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远优于血清癌胚抗原的测定;本缓冲稀释法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达0.4ng/ml。1.5h可批量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G 8511是以人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一株IgG型单抗,组织学上胃癌阳性率65%,其中低分化腺癌阳性率87%。G8511单抗的对应抗原GAA主要分布于胃癌组织,并可脱落于胃液中。本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各种胃液的GAA水平,旨在探讨该单抗对胃癌胃液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检测了206例各种病人血清和胃液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CE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胃病患者.非胃癌的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胃液CEA含量无增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检测胃液CEA含量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在胃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低于胃液,故同时检测血清与胃液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胃液IgG、SIgA的含量及pH值测定对胃癌诊断的意义,国内外均有研究,但目前仍有分歧。为进一步探讨胃液Ig含量与胃癌的关系,我们检测胃癌、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胃液中Ig的含量,并研究了Ig的检出与胃液pH的关系,同时还做了乳酸定性试验,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组织细胞发生恶性病变时常伴酶代谢改变,因而酶活性测定常为诊断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据文献报道胃癌时胃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简称L)及β-葡萄精醛酸酶(简称β)可出现变化。本文旨在许估空腹胃液L和β测定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具消化道症状的113例进行了空腹胃液L和β测  相似文献   

13.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酶染色法同时测定52例胃癌患者粘膜CEA含量分布和胃液血清CEA浓度,探讨其关系并以30例胃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表明:①胃液与胃粘膜CEA呈明显正相关(r=0.77)能够较好地反映瘤细胞排泌CEA的情况,因此胃液CEA测定可用于胃癌辅助的诊断、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险人群的筛选。②免疫酶CEA染色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可用于鉴别常规病理学检查形态类似的胃部肿瘤。③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低,不适于单独应用,但特异性较好,与胃液CEA测定及CEA免疫酶染色联合应用胃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对79例在纤维胃镜检查时抽取的胃液测定其胃液CEA含量,以探讨对胃癌的诊断意义。结果提示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提高了对胃癌检查的敏感性。胃液CEA与血清CEA量对照,胃癌患者胃液CEA高于血清。该法测定表明对胃癌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在 1 4 687例有消化道症状人群中筛选出 60 0例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 :对胃癌病人检测的敏感性为 86.66% ,特异性为 77.5 4% ,准确性为 78% ,阳性预测值为 1 5 .85 %。结论 :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检测对胃癌的早期发现 ,及时进行胃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宁夏胃癌高发原因进行探讨,吴忠胃癌高发社队常住居民237人的胃粘膜病检,胃液pH和胃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以及胃液真菌的培养分离等多项检测结果表明,该地胃癌的高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较高、胃酸偏低者较多以及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人较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根据所得资料分析,该地胃癌高发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胃癌患者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研究了43例胃癌患者的胃液,透析后再行圆盘电泳分析,与该患者的血清电泳对比,并将胃癌与其他胃病的电泳对比。结果发现胃癌患者的胃液有显著的异常区带,分子量小,且证实为糖蛋白。这种糖蛋白于胃癌切除后即消失。本法简便,可作为普查、诊断和术后预测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胃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对防治胃癌至关重要。采用一般胃液分析法筛诊早期胃癌已证明无实用价值。近年来国内有资料介绍应用胃液双硫腙(Dithijone)锌定性试验有助于诊断胃癌或发现早期胃癌(2—4)。我们在胃癌普查工作中,曾采用胃液双硫腙检测法作为筛诊胃癌的试验方法之一,同时对临床住院确诊胃癌患者35例做了检查,并选择消化道溃疡病和其他病29例作为非癌对照,以健康男女成年人10例作为正常对照。本文就住院病例的检测结果进行小结,以供参考。检测方法原理:锌离子在PH4.0—5.5的溶液中,可与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生成挑红色的络合  相似文献   

19.
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进展期胃癌 39例 ,重度异型增生 1例 )的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 ,发现原有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 3个峰 ,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不变 ,仅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FI)改变。胃癌患者稀释胃液 (体积比 1∶2 0 )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基本相同 ,仅第 1峰 (位于 32 0~ 36 0nm处 )的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P1FI)增大。用CARTV2 .0软件进行分析 ,以P1FI >38.995为胃癌诊断标准 ,用于诊断胃癌的先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5 .0 % ,特异度为 91.9% ;后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2 .5 % ,特异度为 91.9%。如以P1FI >2 4 .34作为胃癌阳性判定标准 ,则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 95 .0 % ,特异度为 75 .8%。结论 :稀释后的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可能成为有效的胃癌临床诊断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在14687例有消化道症状人群中筛选出600例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做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病人检测的敏感性为86.66%,特异笥为77.54%,准确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15.85%,结论: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检测对胃癌的早期的发现,及时进行胃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