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孕妇胎儿肺静脉血流频谱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胎儿比较,为糖尿病孕妇胎儿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在妊娠20~28周、32~38周,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观察34例糖尿病孕妇和54例正常孕妇的胎儿心脏结构。探测胎儿肺静脉、二尖瓣血流,测量肺静脉S波(收缩期峰值速度)、D波(舒张期峰值速度)、A谷(心房收缩波速度),二尖瓣E峰速度、A峰速度,并计算肺静脉S/D值及二尖瓣E/A值。结果无论在中孕期或晚孕期,研究组肺静脉血流频谱S/D值、A谷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采用的二尖瓣血流E/A值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孕妇胎儿左室舒张功能在中孕期及晚孕期均已发生改变;胎儿肺静脉血流频谱S/D值、A谷速度较二尖瓣血流E/A值能更敏感地反映胎儿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TD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和27例经临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检测,并与血流多普勒等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三个组的二尖瓣环TDI的Ea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I、II组的Ea/A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III组的Ea/Aa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a及Aa测值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TD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结合传统超声综合评价心脏内强回声结构(ICEF)胎儿的心功能.方法 应用TDI技术的脉冲方式观察ICEF胎儿房室瓣环运动,测量其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收缩期运动的峰值速度(Em、Am、Sm);并结合传统二维、M型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心脏大小及血流速度系列参数;对照组房室瓣口血流参数与房室瓣环运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评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Em/Am随孕周的变化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房室瓣E/A及Em/Am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与孕周呈直线关系;对照组E与Em、A与Am、E/A与Em/Am、左室缩短分数与Sm之间呈正相关;两组评价心脏大小各参数之间、心脏收缩功能参数及不同孕期S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I可更为敏感、准确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中晚孕期ICEF胎儿心脏舒张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正常胎儿房室环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检测胎儿房室环的运动特征及其随孕龄变化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DI技术的彩色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 6 7例正常胎儿四腔心切面的二、三尖瓣环运动 ,测量其收缩、舒张期运动的峰值速度 ;用传统多普勒显像测量舒张期二、三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 ,并与舒张期房室环的运动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随孕龄显著增大 ,舒张早、晚期房室环运动峰值速度之比 (Ea/Aa)亦随孕龄显著增大 ,舒张晚期二、三尖瓣环峰值速度随孕龄增加的幅度较小 ;二尖瓣环的峰值速度明显小于三尖瓣环 (P <0 .0 1) ;Ea/Aa与瓣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相关性较好。结论 TDI可用于检测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及其随孕龄的变化 ,并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评价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重构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经多种辅助检查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并伴心尖部室壁瘤患者30例,并设立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侧壁瓣环和二尖瓣室间隔瓣环运动情况,并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和A峰、E/A值,左室侧血流流速梯度变化情况。结果室壁瘤组Ve/Va、E/A均有倒置,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Ve明显速度降低(0.05),Va无明显变化。室壁瘤组左室中部E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脉冲多普勒,是一种评价室壁瘤左室重构后舒张功能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高血压病组)和正常成人60例(对照组),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TDI测量二尖瓣瓣环后间隔与侧壁位点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侧壁及后间隔e’、e’/a’明显降低,后间隔a’明显升高(均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不同位点瓣环舒张期运动幅度不同(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发生左室重构前已有舒张功能异常,TDI技术可快捷、准确地评估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糖尿病妊娠胎儿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来评价胎儿的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以此评估妊娠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 妊娠糖尿病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胎儿心脏二尖瓣及三尖瓣环处的运动速度,并使用M型超声测量左右心的射血分数EF。结果 两组胎儿心肌舒张功能随孕周增长而增加,收缩功能与孕周无关。妊娠糖尿病胎儿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比正常妊娠降低,射血分数高于正常。结论 组织多普勒技术是一项评价病理妊娠状态下胎心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24例正常健康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一左室侧壁交界处及三尖瓣环一右室侧壁交界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二尖瓣及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及E/A,心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晚期运动速度(Am)及Em/Am,测量E/Em。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左室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显著减小(P〈0.01),三尖瓣血流E/A亦显著减小(P〈0.01);组织多普勒所测左右心室Em、Am、Em/Am均减小(P〈0.01),E/Em增大(P〈0.01);冠心病组左室与右室间E/Em比值高度相关(r=0.8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伴有右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右室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相关。应用组织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联合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纠正了频谱多普勒评价心室舒张功能出现的假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二尖瓣环位移(MAD)与常规方法评价胎儿左心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155例孕龄在19~38周的正常胎儿的MAD,脉冲多普勒(PW)测量房室瓣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组织多普勒(TDI)测量房室瓣环处心肌运动频谱的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及两者的比值(E/Em),定量分析MAD与孕周及常规胎儿左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胎儿MAD值为(7.05±1.17)mm.MAD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与其他评价左心功能的指数E、A、Em、Am、Sm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4、0.32、0.29、0.40,P值均<0.01),但与E/A、E/Em、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MAD在任何孕周均小于三尖瓣环位移.结论 MAD是评价胎儿长轴方向左室功能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正常中晚孕胎儿MAD值随孕周增加而增长,其评价胎儿左室功能与PW二尖瓣口E、A峰值流速及TDI二尖瓣瓣环Em、Am、Sm等传统左室功能评价参数有良a的相关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简便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胎儿房室瓣环的运动速度,探讨其评价 HDCP 胎儿双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TDI 技术测量 30 例 HDCP 胎儿及 30 例正常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m、Am、S).用频谱多普勒测量两组胎儿二、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并与瓣环的运动速度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DCP 组胎儿二、三尖瓣环 Em/Am 值低于正常组,S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三尖瓣口血流 E/A 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CP 胎儿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在孕期已发生改变;TDI 技术较频谱多普勒技术更能敏感反映胎儿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微小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早期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DTI技术检测30例DM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用脉冲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比较两组参数的不同。结果两组间Ea、Ea/Aa有差异(P<0.01,P<0.05);而E、A、E/A无差异。其中DM组Ea/Aa<1者占43.33%;E/A<1者占10%。结论2型DM患者早期即使不伴有微血管病变也可能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DTI新技术优于传统多普勒血流法能够定量准确评价DM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否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方法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脉冲多普勒(PWD)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肺静脉收缩波(S)、舒张波(D)、S/D及心房收缩波(Ar);转换DTI速度模式,测量左室侧壁缘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 结果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与正常人的年龄和血流频谱E、A、E/A、IRT、D、S/D及二尖瓣环Aa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缩短和S波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静脉血流Ar较正常人升高,而二尖瓣环Ea及Ea/Aa较比正常人明显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DTI检测二尖瓣环Ea及Ea/Aa比值可鉴别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危妊娠胎儿心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50例高危妊娠胎儿二、三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 Ea,Aa,Sa 峰) 来反映左、右心室的心肌舒张及收缩功能.另外测定了与其年龄匹配的120例正常妊娠胎儿心脏的组织多普勒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 (1)高危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 Ea,Aa )均与孕周呈正相关,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高危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Sa)均与孕周无相关性.(2)高危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胎儿三尖瓣环的速度均大于相应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a、Aa、Sa峰).(3)高危妊娠组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 Ea,Aa,Sa 峰) 均低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高危妊娠组胎儿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受到影响,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评价高危妊娠胎儿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组织成像鉴别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二尖瓣环舒张速度鉴别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方法 在正常人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率 (E)、舒张晚期峰值速率 (A) ,肺静脉收缩波 (S)、舒张波 (D)及心房收缩波 (Ar)。转换DTI速度模式 ,测量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率 (Ea)、舒张晚期峰值速率 (Aa)并计算Ea/Aa。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与正常人二尖瓣E、A、E/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 ,肺静脉S、S/D、A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1) ,二尖瓣环Ea及Ea/A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A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多普勒组织成像二尖瓣环Ea及Ea/Aa可鉴别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求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以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分析正常人和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比较两者的不同。并用血流多普勒法检测二法瓣口舒张期流速E,A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参数的异常。结果:1.正常人Ea,Aa、Ea/Aa与年龄相关,高血压病患者的相关性减低;2.高血压病患者Ea,Ea/Aa,较正常人明显减你且左室肥厚组(LVH组)比非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多项指标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按照Ganau分型法,即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r)将其分为4组。常规脉冲多普勒(PWD)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VA)及两者比值E/A。测量右上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负向峰值流速(AR),计算S/D。PWD测量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二尖瓣后瓣环处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及其比值(Ea/A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CH及EH组的E/A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的S/D比值增大(P〈0.01);高血压各组的AR及IVRT明显增大及延长(P〈0.001);CR组、CH组、EH组的Ea/Aa比值明显降低(P〈0.01);TDI对舒张功能减低的检出率(81%)高于PWD检出率(71.6%)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左心室构型如何,左心室舒张功能均已发生改变,以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型肥厚组明显。多指标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且TDI较PWD更能敏感、简便及准确地判断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多普勒频谱成像评价链尿佐 (STZ)诱导的兔糖尿病 (DM)模型早期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 ,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演变规律及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传统多普勒法测定 DM兔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测定以下指标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E)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 ,以及 E/A值 ,E波减速时间 (EDT) ,等容舒张时间 (IVRT) ,计算快速充盈分数和室壁僵硬度 ,并同 10只正常组兔对照。结果 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减退出现在模型复制成功后 4~ 8周不等 ,主要表现为 :从第 4周起 ,EDT明显缩短 ,左室壁僵硬度显著增加 ;从第 6周起 ,E、平均速度 (Em)显著降低 ,A在所有组中均无明显变化 ,E/A比值显著减小 ,E、A峰倒置 ,即 E/A<1;IVRT则自第 8周起显著延长。随时间推移 ,以上舒张功能损害有加重趋势。快速充盈分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出现在模型成功复制后 4~ 8周 ,随病情发展加重。多普勒频谱成像能够发现早期的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不同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心脏舒张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大鼠采用两种方法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组(SH)15只和以缩窄腹主动脉形成的心肌肥厚组(SAAC)10只,并以10只正常Wistar Kyoto大鼠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压、心率、体重、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SH和SAAC组血压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和SAAC组心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前后壁厚度均大于2.0mm;SH及SAAC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均小于对照组(P<0.05);3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和SAAC组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TDI各峰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减低;SH和SAAC两组相比,二尖瓣环TDI各个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二尖瓣环TDI频谱在心率增快时,失去正常的舒张期双峰形态,呈现为单峰状;两者融合率均随心率增快而增加,且均在心率350次/min时出现双峰融合率明显增加。但TDI二尖瓣环频谱的融合率远远小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29%和63%)。结论大鼠二尖瓣环后间隔Ea/Aa是反映早期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两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腔变化和TDI指标改变类似。二尖瓣环TDI指标在评价大鼠舒张功能方面优于二尖瓣血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