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变的周围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CT分期与手术对照符合率达88%,对局部淋巴结检出率与病理对照低于50%。结论CT检查可术前分期、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术后CT检查对疗后再分期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将薄层CT图像所见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对4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薄层CT扫描,观察不同短径大小标准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并将两种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使用短径≥0.8cm标准较使用短径≥1.0cm标准诊断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由30%增加到60%,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变化,Youden指数J值由0.29增加到0.56;两种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ROC验证,机会曲线下方的面积为分别为0.638和0.591。结论 本组病人用短径t〉0.8cm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时其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X线钡餐造影与CT对食管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48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各期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食管壁增厚,其中Ⅰ期食管癌15例,Ⅱ期20例,Ⅲ期9例,Ⅳ期4例。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CT的联合诊断对食管癌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0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钡餐、食管镜检查及CT扫描,重点分析其CT表现,其中7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食管癌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TMLN)较少见,临床缺乏特异性,不易确诊,易误诊为淋巴瘤或其它肿瘤,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2例,分析其CT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食管癌的病例的影像学诊断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食管管壁增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贲门癌的检出各有其优势。传统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检查对中晚期贲门癌易检出;而对浸润性贲门癌、有无胃外侵犯、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CT有优势。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以及与组织病理学联系。方法:7例经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局限型,病理为透明血管型,2例弥漫型为浆细胞型;局限型CT表现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缘轮廓清,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强化幅度接近主动脉强化幅度;弥漫型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密度欠均,边界欠清,周围脂肪层模糊,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部分结节呈不完全环形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局限型(透明血管型)术前可以明确诊断,弥漫型(浆细胞型)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9.
CT诊断眼球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损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对其明确诊断及估计损伤的程度和病变范围能准确指导临床处理,CT的应用给眼球损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在我院经临床和CT证实的38例42只眼球损伤的病例,旨在提高对眼球损伤CT表现的认识,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APN),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上是根据临床症状和尿液细菌学检查来确诊的。然而,传统诊断方法不能准确反映肾脏受损情况,故也难以对预后作出准确判断。有报告认为CT对APN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帮助。笔者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CT及临床资料24例APN病例.旨在探讨APN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CT扫描、提高肺泡癌的正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收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CT片,进行仔细观察,总结分析。结果:肺泡癌的CT支气管气相,呈枯枝状改变、血管造影征及病变叶间胸膜边缘征均对本病诊断有帮助,而以支气管气相对本病诊断价值最大。结论:认识肺泡癌的CT征象和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确切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 例下咽癌行螺旋CT扫描,并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判断下咽癌侵犯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及声带的准确率分别为93.3%、100%、71.4%、100%、50.0%、91.7%及60.0%,判断下咽癌侵犯喉结构总的准确率为85.5%.[结论]螺旋CT对下咽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区域淋巴结微血管形成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2例食管癌标本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①原发灶和阳性淋巴结MVD分别为13.85±5.57,11.33±4.44(P<0.01);②转移组阴性淋巴结、非转移组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MVD分别是18.61±6.77,15.31±3.74和11.33±4.44,两组阴性淋巴结MVD均高于阳性淋巴结(P<0.01),两组阴性淋巴结间亦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①淋巴结内可能存在抗肿瘤血管形成因素;②癌转移可能使阴性淋巴结血管化.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淋巴结结核CT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18~67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1例颈部、纵隔及腹内不同部位的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分为5种:①均匀强化;②不均匀强化;③薄环状强化;④环状分隔样强化;⑤融合多环状强化。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强化联合存在16例,其中呈各种环形强化的共18例,占85.7%,以环状分隔样强化及融合多环状强化最具特征。结论:淋巴结结核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cell carcinoma,PESCC)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31例P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联合术后化疗21例,单纯性手术10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分期对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ES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0%、35.2%、11.7%,而单纯性手术患者1年生存率仅为20.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n=19)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6.3%、5.2%、0,而无淋巴结转移组1年、2年、3年生存率为75.0%、33.3%、1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化疗与否是影响PESC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PESCC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化疗能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食管鳞癌淋巴结CT表现,并分析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食管鳞癌并接受NACT患者化疗前后CT资料。比较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长/短径变异系数(CV),绘制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所占比例分布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分析不同淋巴结径线标准下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食管鳞癌术后pN分期的效能。结果 食管鳞癌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长/短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ROC曲线结果显示,以NACT前后不同径线为标准判断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术后pN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71。结论 NACT前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径线淋巴结采用相应标准判断的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助于预测术后pN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对支气管黏液嵌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支气管黏液嵌塞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25例患者中支气管黏液栓主要形态为树枝状15例(60.0%)、棒状6例(24.0%)及葡萄状4例(16.0%)。其主轴指向肺门且与支气管走向一致,密度低于软组织密度18例(72.0%)。结论CT对支气管黏液嵌塞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的纹理参数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在治疗之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食管鳞癌患者,共纳入51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非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非淋巴结转移组共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40~77岁(63.5±9.4岁);淋巴结转移组共27例,其中男25例,女2例,年龄48~74岁(63.4±6.5岁)。将增强CT 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间纹理参数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CT纹理参数鉴别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熵值纹理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17、3.891,曲线下面积为0.685、0.674。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及熵值对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熵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04),其最佳临界值为3.84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5%,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增强CT图像(尤其是静脉期)的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为食管癌术前无创性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术前基于胸部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经术前内镜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其中100例淋巴结转移、268例无淋巴结转移,按比例3 ∶ 1将其分为训练组(包括201例无淋巴结转移和75例淋巴结转移)和验证组(67例无淋巴结转移和25例淋巴结转移)。自胸部CT中提取食管癌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降维,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关联度高的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提取1 046个组学特征参数,经LASSO降维筛选出11个特征参数用于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组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75.12%,准确率为77.54%;于验证组的AUC为0.82,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7.61%,准确率为78.26%。结论 术前基于胸部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