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Mon)、血细胞比容(Hct)联合检测对判断感染的类型、程度的意义.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MP-IgM、CRP检测,MP-IgM采用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 呼吸道感染组CRP阳性率90%,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31.6%,呼吸道感染组与支原体肺炎组CRP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1).呼吸道感染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Mon 、MP-IgM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感染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H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Mon、Hct是鉴定肺炎支原体和非支原体感染的指标,MP-IgM与Mon存在联系性.MP-IgM、CRP、Mon、Hct检测对急性呼吸系统细菌、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薛东生 《临床医学》2012,32(8):77-78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297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同时检测患儿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肠道病毒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g-E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支原体感染呈逐年升高趋势,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建议常规检测肺炎支原体,以便有效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复发和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M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0%、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7-01-2008-01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的起病<7 d,B组起病≥7 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组(发病年龄:3~7岁32例,>7岁13例;发病时间:1—2月30例,3—4月15例),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45例无感染性疾病儿童为参照组。采用免疫增强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抗体。比较2组MP-IgM阳性率及血清CRP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发病年龄段、不同发病时间的MP-IgM阳性率。结果研究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64.44%比6.67%,P<0.05)。研究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19.43±10.52)mg·L-1比(6.23±3.45)mg·L-1,P<0.05]。1—2月发病患儿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3—4月发病患儿(75.00%比40.00%,P<0.05);3~7岁发病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7岁患儿(78.13%比46.15%,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病因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发病过敏性紫癜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不同,血清CRP水平、MP-IgM的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800例中,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MP-IgM)检测阳性420例,阳性率23.33%;学龄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学龄前儿童高;一年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以冬春季阳性率较高;肺炎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高于支气管炎感染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大多数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大部分有发热,早期肺部缺乏特异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结论应高度重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且MP-IgM检测可作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早期诊断,阿齐霉素治疗42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病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住院喘息患儿182例,其中反复喘息82例(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48例(毛细支气管炎组),肺炎52例(肺炎组),于入院当天及第5d取外周血行血常规分析,同时行痰培养、血培养、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治疗后,肺炎组患儿白细胞入院当天明显高于第5d。肺炎组白细胞及中性分类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痰培养、血培养均以肺炎组阳性率高。三组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均较高,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且与过敏因素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亦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以评估其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94例血清MP-IgM阳性患儿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阳性组),将231例阴性患儿作为非支原体感染组(阴性组),此外选取32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ADA活性及CRP水平。结果阳性组患儿的ADA活性明显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01),阴性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组与对照组(P<0.01),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患儿血清ADA和CRP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MP感染的指标,有助于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1.
晏峰  丁友法 《检验医学》2011,26(3):172-17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以评估其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94例血清MP-IgM阳性患儿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阳性组),将231例阴性患儿作为非支原体感染组(阴性组),此外选取32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ADA活性及CRP水平。结果阳性组患儿的ADA活性明显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01),阴性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组与对照组(P〈0.01),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患儿血清ADA和CRP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MP感染的指标,有助于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组炎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855,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PCT与hs-CRP均无相关性(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和hs-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PCT 与hs-CRP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和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两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 365例,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0~〈1岁组(n=1 267)、1~〈3岁组(n=1 709)、3~〈6岁组(n=257)、6~〈13岁组(n=132).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IFA和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儿进行双份血清MP-IgM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0~〈1岁和1~〈3岁组患儿IFA检测的MP-IgM阳性率高于PPA检测(P<0.01),3~〈6岁组和6~〈13岁组患儿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5.53%(1 113/1 165),阴性符合率为89.45%(1 968/2 200),总符合率为91.56%(3 081/3 365).28例患儿双份血清MP-IgM抗体效价检测中,24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升高4倍.结论 IFA和PP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0~2011年重庆南岸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特点及流行规律,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标本256例,采用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MP-IgM)检测试剂进行血清MP-IgM检测,对不同季节、年龄及性别MP感染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检测MP-IgM阳性78例,阳性率为30.5%。MP阳性患儿中,39.7%(31/78)为4~7岁的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季节性差异,秋冬季感染率最高。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为大叶性肺炎和节段性肺炎28例(35.9%)、间质性肺炎23例(29.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56.4%)、咳嗽(98.5%)、喘息(35.9%)、气促(67.7%)等,但肺部体征不明显。结论 MP感染是重庆南岸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感染率有增高趋势,临床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肺炎支原体(Mp)-IgM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血细胞分析仪及被动凝集法对3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RP、WBC及Mp-IgM的检测。结果:在316例Mp-IgM抗体的检测中,共检测出阳性标本84例,总阳性率为26.58%;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CIKP和WBC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的CKP和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1KP、WBC与Mp-IgM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快捷、可靠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89例、病毒感染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4例及健康儿童60例的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P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细茵感染组比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升高明显(P〈0.05),而病毒感染组则无明显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纲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CRP水平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时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支原体感染肺炎小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8)和非感染组(n=48)。采用MSCT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并检测血清MP-IgM和MP-Ab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MSCT联合血清MP-IgM、MP-Ab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MSCT图显示,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相、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此外还可见明显的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在38例感染患儿中,发生在单侧左肺的有15例(39.47%),发生在单侧右肺的有17例(44.74%),发生在双肺的有6例(15.79%);MSCT与金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2);感染组MP-IgM阳性和MP-Ab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 < 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3项联合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MSCT、MP-IgM、MP-A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SCT联合MP-IgM、MP-Ab对支原体感染肺炎小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荨麻疹(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首诊就诊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的17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AU组)和200例健康志愿者(C组)进行血清MP-IgM+IgG+IgA抗体测定。记录AU组及C组MP抗体阳性情况并计算阳性率,评估3组AU患者治疗7天时的疗效,并记录疗效达显效的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AU组MP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急性荨麻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