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对干眼症患者施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东台市中医院眼科20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施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100例,施行常规西药+针刺治疗)。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主要眼部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湿润长度、染色和中央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眼部干涩、眼痒、异物感、视疲劳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81.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3,P<0.05);两组治疗后TMH、BUT及SIT湿润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TMH、BUT及SIT湿润长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75例。参考组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SIT值、BUT及F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IT值及BUT均高于参考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干眼症患者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揉热敷干预对脂质缺乏型干眼症(LTD)患者眼睑睑缘形态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80例LT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睑板腺按揉热敷干预。观察2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眼睑睑缘异常评分(EMA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评分(SIT)、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OSDI)、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MGYSS)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UT、EMAS、FL、SIT、OSDI及MGY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UT、EMAS、FL、SIT、OSDI及MGY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睑板腺按揉热敷干预可显著增强脂质缺乏型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有效改善患者眼睑睑缘形态和脂质分泌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滴眼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和观察组(40例,66眼),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治疗20 d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It、BUT、FL染色评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L染色评分、SIt、BUT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It、BUT、FL染色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FL染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泪液滴眼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维持泪膜稳定,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侯敏 《临床医学》2022,(7):102-104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52例,单一组选取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干眼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基础分泌(SIT)测试结果、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48/52),高于单一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后BUT、SIT测试结果优于单一组,FL评分低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治疗后异物感、干涩、视疲劳主观症状评分低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单一组为9.62%(5/5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加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入医院治疗的86例干眼症患者为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泪膜稳定性以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月后,观察组泪流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物感、眼胀眼痛、干涩、灼烧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干眼症患者实施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可有效提升泪膜的稳定性,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92-493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108例作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hEGF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L、BUT、SIT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FL、BUT、SIT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采用联合玻璃酸钠、rhEGF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联合熏蒸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熏蒸双眼和泪腺部位的方法,内外标本兼治共治疗干眼症患者60例,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干涩感有效率为76.0%,视疲劳为46.0%,异物感为53.8%,畏光为52.6%,眼红为48.6%。双眼泪分泌试验、双眼泪膜破裂时间、双眼角膜荧光染色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说明本治疗法对改善干眼症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眼表功能、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0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眼表功能指标[包括中央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距离(SIT)]、干眼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0%比80.40%,χ2=22.248、P<0.001)。治疗后4周2组TMH、BUT、SIT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增加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4周,2组干眼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可提高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TMH、SIT,延缓BUT,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化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灼烧感、眼部干涩感、畏光、疲劳感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SⅠt、泪膜厚度大于对照组,BU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FL、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角膜损伤和保持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知觉、泪膜功能、结膜杯状细胞情况,初步探讨LASIK术后干眼症情况。方法 90例180眼行LASIK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知觉检查、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及术前,术后1、3、6个月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Sit值术后各期均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BUT值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术后各期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恢复。结论 LASIK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知觉减退、眼表组织损害,但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远视与发生干眼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05/2008-07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55例310眼,均排除眼部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屈光间质混浊、视网膜疾病及既往眼部手术史。年龄为16~60岁,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 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检查。结果:(1)远视的BUT明显缩短,与正视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中度、低度远视之间BUT有统计学差异(P=0.013);(2)远视的SIt缩短,与正视眼之间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高度、中度、低度远视之间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3)远视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与正视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视的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减少,与正视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可引起泪膜功能不稳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主要表现BUT明显缩短,SIT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陈小梅  曾邦伟  刘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07-2408,2410
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的泪膜功能变化,探讨其与干眼症的相关性。方法取2012年1~5月福建省老年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48例(96只眼)为观察组。取无全身疾患、干眼症和眼表疾患50例(100只眼)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裂隙灯检查、泪河线的测量、泪膜破裂时间检查、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左眼与右眼4个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过敏性结膜炎组的BUT和FL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结膜炎组泪液分泌功能与泪河线高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泪膜破裂时间与FL染色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过敏性结膜炎会引起泪膜稳定性异常,导致干眼症的发生。泪膜功能改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近视患者(60眼)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LASIK手术结束时随机选取一眼佩戴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天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d、3d、7d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戴镜眼组和未戴镜眼组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观症状戴镜眼组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组轻(Z=2.60,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比未戴镜眼组低(x^2=12.912,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51,P〈0.05)、3d(t=2.03,P〈0.05)、7d(t=1.94,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比未戴镜眼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天、7天BUT值均比术后1天增加(F=3.02,P〈0.05;F=4.77,P〈0.01)。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06,P〈0.05)、3d(t=1.89,P〈0.05)比未戴镜眼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愈合、缓解疼痛刺激有显著疗效,适宜于LASIK术后早期配戴。  相似文献   

15.
张宏  高亮  徐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9):1531-1532,1535
目的 探讨预防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接受显微手术的符合标准68例(68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34眼),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34例(34眼),行改良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术后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手术区域充血情况(简记为QYCX)的检查.结果 TBUT的平均值:A组为5.84±3.44 s,B组为10.05±3.33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It的平均值为7.68±5.07 mm,B组的平均值为12.03±6.39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与B组出现干眼症状及试验阳性表现的比率进行χ2检验,A组出现干眼症症状、TBUT、QYCX的阳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P〈0.05),FL、SIt阳性比率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自体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恢复泪膜的稳定性,对翼状胬肉的复发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的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在干眼发病机制研究与结缔组织病患者干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结缔组织病患者60例(120眼)进行眼科病史询问、泪液分泌实验Ⅰ(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计分(FL)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有无Sjogren综合征分为非干燥综合征无干眼(NSS1)组、非干燥综合征干眼(NSS2)组、干燥综合征无干眼(SS1)组和干燥综合征干眼(SS2)组。并对其行结膜印迹细胞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结果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除NSS1组与S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细胞凋亡百分比与FL成正相关(r=0.926,P〈0.001),与S-I-T、BUT结果成负相关(r=–0.712,r=–0.818,P〈0.001)。有无干眼和有无干燥均影响结膜上皮细胞凋亡量,且干眼与干燥有交互作用。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干眼眼表损害的重要因素,凋亡检测有助于结缔组织病患者干眼的诊断。干眼和干燥均可使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印迹细胞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是一项微创、有效的眼表凋亡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T)、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时比较ST值及BU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月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舒适度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对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进行问卷量表评分,比较眼部疼痛程度,观察角膜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感、烧灼感、眼部刺痛、流泪、睁眼困难等不舒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32例(64%),3 d内愈合者18例(36%),对照组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16例(32%),3 d内愈合者3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用时间较短。结论联合角膜绷带镜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促进角膜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临床疗效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07—2011--10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185眼,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角巩膜缘切口组37例(60眼,A组),透明角膜切口组40例(69眼,B组),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56眼,C组)。各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7、14、30、90d的角膜知觉、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角膜知觉和干眼症状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C组术后1、7、14dBUT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14d,B组BUT较A组及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FLS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d,B组高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三组的Sit值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巩膜切口对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