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的高发年龄在上海地区为40-49岁,30岁以下者颇少见,我院病理科在1956-1986年三十年活检中,共有30岁以下青年大肠癌10例,按照全国大肠癌病理协作组研究院一规范分类标准,进行了大体及组织学分类。并将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的高发年龄在上海地区为40—49岁,30岁以下者颇少见,我院病理科在1956—1986年三十年活检中,共有30岁以下青年大肠癌10例,按照全国大肠癌病理协作组研究院一规范分类标准,进行了大体及组织学分类。并将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青年人高分化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 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  相似文献   

4.
青年大肠癌26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些年来大肠癌在国内外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大肠癌死亡率比70年代增长了2.4倍I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大肠 癌以50岁以上多见, 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警惕性不高, 且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或不典型, 极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3.65%;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改变和血便为主,但与老人组相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为主占66.4%;TNM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占71.7%;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有家族史的青年性大肠癌患者占14.0%,与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性大肠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组织类型分化较差;遗传在青年性大肠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3.65%;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改变和血便为主,但与老人组相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为主占66.4%;TNM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占71.7%;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有家族史的青年性大肠癌患者占14.0%,与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性大肠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组织类型分化较差;遗传在青年性大肠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微量脱落癌细胞或微小癌灶(腹腔微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术后腹膜播散、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大肠癌患者的预后[1].  相似文献   

8.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 :对 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 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印戒细胞癌 3年生存率 63.63% ,5年生存率 9.0 9% ,粘液腺癌 3年生存率 94 .83% ,5年生存率 81.0 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 ,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 :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9.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3年生存率63.63%,5年生存率9.09%,粘液腺癌3年生存率94.83%,5年生存率81.0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pN0)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pN0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阴性大肠癌浸润深度较浅、很少浸透浆膜,限局型、高分化腺癌较多;术后5年生存率为83.1%。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大肠癌施行根治术后预后较好,浸润深度和大体类型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青年大肠癌12例病理特点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中老年大肠癌的不同点,为青年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20年间诊治的12例年龄低于35岁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内镜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及c-erbB-2蛋白表达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中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血色素测定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P<0.01);青年组大肠癌在内镜特征、肿瘤部位和c-erbB-2检测方面与中老年组患者并无差异,在粘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发生率,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发生率,Dukes分期C-D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恶性度高,预后差;而贫血可能是提示青年女性大肠癌具有诊断价值的参考指标;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谭俊  王林  符弘枚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6):1190-1191
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中老年大肠癌的不同点,为青年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20年间诊治的12例年龄低于35岁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内镜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及c-erbB-2蛋白表达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中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血色素测定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P〈0.01);青年组大肠癌在内镜特征、肿瘤部位和c-erbB-2检测方面与中老年组患者并无差异,在粘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发生率,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发生率,Dukes分期C-D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恶性度高,预后差;而贫血可能是提示青年女性大肠癌具有诊断价值的参考指标;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郑淼  李继坤  周立生 《中国癌症杂志》2005,15(4):383-384,386
目的:探讨大肠粘液腺癌(MUC)与大肠非粘液腺癌(non-MUC)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其综合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1994~2003年收治的1715例大肠癌中粘液腺癌为197例。比较MUC与non-MU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MUC中年轻人(年龄<45岁)比例明显升高MUC:(21.3%vs非MUC:12.6%),部位多见于直肠、升结肠;MUC组更易向肠周组织浸润及播散(侵润至浆膜外:MUC:59.9%vs非MUC:35.1%),亦易发生周围的淋巴结转移(MUC:41.6%对非MUC21.6%);MUC晚期患者比例增高(D期:MUC:44.1%对非MUC:22.1%);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MUC组:34%vs非MUC组:69%),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结论:大肠粘液腺癌的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对大肠粘液腺癌应采取较积极的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63例大肠癌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部分癌组织显示胞浆LN阳性;LN与IV型胶原在基底膜的表达与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基底膜不同程度的缺失,缺失程度与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越低,缺失越重;IV型胶原的缺失程度尚与癌的侵袭能力有关,浸润较深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缺失较重。提示:LN与IV型胶原可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分化程度的有用指标;IV型胶原含量少的大肠癌,恶性度高,侵袭力强。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各部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约占5—6位。与国(?)相比,国内成人发病率远较欧美为低,然发病年龄普遍较国外提早5—10年,青年大肠癌的发病却较欧美为高。然而,由于对三(?)岁以下的青年患大肠癌往往缺乏警惕,因比,每每发生误诊,影响治疗,预后欠佳。其实,国内青年大肠癌并不少见,其发病率有高达18.1%者。我院1971—1983年共收治大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1~1983年共收治大肠癌294例,其中青年大肠癌32例,占10.88%。临床病理资料: 男性15例,女性17例,最小年令18岁,随年令增长发病有明显增高之趋势。本组32例临床表现多数为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且因部位不同主要表现也不尽相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脓血便或血便,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1~1983年共收治大肠癌294例,其中青年大肠癌32例,占10.88%。临床病理资料: 男性15例,女性17例,最小年令18岁,随年令增长发病有明显增高之趋势。本组32例临床表现多数为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且因部位不同主要表现也不尽相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脓血便或血便,(46.9%),②排便习惯改变(43.7%),③腹部疼痛(40.6%),④腹部包块(31.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我院20年问收治的青年大肠癌107例,占全年龄组大肠癌的14%。年龄14—30岁,91.6%发生于20一30岁。直肠管病者最多占76.6%,80%以上的病人有粘液血便和排便习惯的改变。44.5%的病人出现症状6月后方确诊治疗。76.5%的病人曾被误诊过,其中50.4%病人误诊为菌痢、肠炎等病。分析40例有随访的大体标本,腔内型(肿瘤主要向肠腔内生长,管壁浸润较浅)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 3 68例大肠癌切除标本按统一标准 ,进行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等项检查 ,探讨其与淋巴结内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内癌转移率为 3 3 4% ,其中肠旁组淋巴结转移率占 77 2 % ,肠系膜淋巴结及系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率占 17 9%和 4 9%。癌肿长径 >6cm及浸润深度达浆膜外 ,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强度 > 时癌转移率最高 (P <0 0 0 5 ) ,组织学分级级别越高 ,癌转移率越高。组织类型与癌转移率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内癌转移以肠旁组为主 ,常为逐站转移 ,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呈负相关 ,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3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368例大肠癌切除标本按统一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等项指标,探讨其与淋巴结内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内癌转移率为33.4%,其中肠旁组淋巴结转移率占77.2%,肠系膜淋巴结及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率占17.9%和4.9%。癌肿长径〉6cm及浸润深度达浆膜外,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时癌转移率最高(P〈0.005)。组织学分级级别越高,癌转移率越高。组织类型与癌转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内癌转移以膀旁组为主,常为逐站转移,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呈负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