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调查铜陵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计算抗性系数(R)。结果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敌敌畏5种杀虫剂的KT50分别为17.50、5.66、15.69、13.95、14.23 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德国小蠊的4.48、1.19、3.14、4.02、1.31倍。结论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胺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以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最高。对顺式氯氰菊酯和敌敌畏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泰兴市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浸渍法、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结果 泰兴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5种杀虫剂抗性倍数分别为2.38、0.58、2.09、13.75、3.04;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辛硫磷和仲丁威5种杀虫剂抗性倍数分别为1528.50、152.39、1035.33、8.39、3.85;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4种杀虫剂抗性倍数分别为2.49、3.53、1.16、2.85。结论 泰兴市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仲丁威产生低度抗性,对双硫磷产生中度抗性;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产生了超高抗性,对辛硫磷和仲丁威产生低度抗性;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残杀威均产生低度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台州市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7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指导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浸渍法,测定4龄期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剂量;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 致倦库蚊自然种群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抗性倍数依次为9.0、6.8、5.6、4.8、2.7倍;家蝇自然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胺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1.9、24.8、15.6、9.5、9.2、4.4倍;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依次为5.1、3.5、3.2、2.8倍.结论 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7种化学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武汉市铁路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以及胶饵对其杀灭效果,以便科学合理地开展德国小蠊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实验室观察4种常用胶饵对德国小蠊的药效.结果 德国小蠊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氯菊酯和胺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7...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黄石市白纹伊蚊和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为指导黄石市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的抗药性,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结果溴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双硫磷和敌敌畏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0.006 3、0.005 5、0.001 2、0.000 7和0.079 8 mg/L,是对敏感品系的17.03、2.39、1.00、0.21和23.47倍;0.05%的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胺菊酯、甲基吡恶磷和残杀威对德国小蠊的半数击倒时间(KT_(50))分别是18.41、18.79、5.92、46.00和32.14 min,是对敏感品系的3.49、3.55、0.31、1.92和3.81倍。结论黄石市白纹伊蚊幼虫和德国小蠊对部分测试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铁路客运站车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将德国小蠊分别放入用杀虫剂制作的广口药膜瓶中,观察击倒率,计算抗性系数.结果 铁路站车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仲丁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3.96~171.49、10.25~118.18、18.58~135.08、18.14~34.31、4.08~5.11、1.91~2.50、2.13~2.45、1.20~1.65、1.48~3.62.结论 德国小蠊已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控应根据其抗性水平选择适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收集温州市德国小蠊现场品系成虫、幼虫和卵块若干,以饲养一代羽化后2~3周龄的雄性成虫作为试虫,将相同日龄的试虫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选取10只健康的雄性试虫进行试验,采用广口瓶药膜法测试德国小蠊现场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_(50))和抗性倍数,分析其抗药性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德国小蠊现场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KT_(50)值分别为133.90、44.39、45.99、21.11和35.94 min;抗性倍数分别为32.27、8.77、10.17、5.25和4.23。结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和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抗药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方法:点滴法。结果:旅客列车上采集的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6.2-37.6、4.0-15.7和4.5-21.3,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0-32.7、1.3-12.4。所有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尤其南方品系(SD)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程序不同的抗性。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敏感性和抗药性不一,化学防制须合理选择药物、浓度及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台州市白纹伊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接触筒法、点滴法、药膜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水平。 结果 白纹伊蚊成蚊接触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马拉硫磷药纸后24 h死亡率均为100%,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2.40、5.70、155.21、66.87、10.94倍;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0.87、1.30、2.67、1.42。 结论 台州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测试的5种杀虫剂均敏感,家蝇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残杀威已失效,德国小蠊对测试的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相似文献   

10.
马德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29-2431
摘要:目的 了解泰安城区重要病媒种类淡色库蚊及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淡色库蚊采用浸渍法,德国小蠊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42、5.00和2.38倍。实验室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3.95、7.33、5.02和10.99 min。而现场品系(R)对上述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4、8.71、1.40和0.84倍。结论 泰安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的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抗药性的是溴氰菊酯。德国小蠊现场品系(R)对乙酰甲胺磷已产生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敏感。建议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提高灭杀效果,并继续加强抗药性监测,根据抗性变化科学合理地停用/选用杀虫剂,把淡色库蚊及德国小蠊密度控制在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舰艇上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连(Rp)、上海(Rc)、湛江(Rz)3地海军舰艇上的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敏感性。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Rp、Rc、Rz对溴臭菊酯的平均抗性系数分别为1.84、1.75、1.92;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平均抗性系数分别为2.44、2.82、1.15;对残杀威的平均抗性系数分别为0.89、1.27、1.36。结论:3个品系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延缓和克服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选用卫生杀虫剂,控制卫生害虫,测定抗溴氰菊酯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混用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点滴法,以Finncy几率分析软件计算LD50。结果家蝇对溴氰菊酯 辛硫磷,溴氰菊酯 DDT,溴氰菊酯 PB 二氧威,二氯 马拉硫磷,二氯 巴沙 胺菊酯,二氯 PB DDT,氯氰 丙体六六六,氯氰 残杀威,氯氰 PB 敌百虫,苄呋菊酯 辛硫磷 DDVP,苄呋菊酯 残杀威和苄呋菊酯 PB 丙体六六的抗性系数分别为4.167 9、6.813 7、3.276 8、11.217 0、9.375 0、16.1430、9.788 8、7.847 6、4.100 2、3.180 0、4.001 0、6.964 9。结论当家蝇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后,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进行混用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应用拟除虫菊酯选育蚊媒时杀虫剂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杀虫剂单独选育及交叉选育三种蚊虫Ⅳ龄幼虫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室选育。结果: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幼虫经胺菊酯选育后,其后代敏感度有所降低,显示出低水平的抗药性,各代蚊幼虫选育后的蚊蛹羽化率均在90%以上;致倦库蚊幼虫经敌百虫、溴氰菊酯交叉选育后,选育后代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变化不明显,仍处于敏感水平,各代蚊幼虫选育后蚊蛹羽化率在80%以上;中华按蚊幼虫用氯菊酯选育时不易建立选育系。结论: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幼虫经胺菊酯选育后可产生低水平抗药性,致倦库蚊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叉选育时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和抗氯菊酯德国小蠊的抗性消退。方法 果酱瓶药膜法。结果 对氯菊酯3年抗性监测,8个调查点的抗性倍数为0.59~7.93;抗氯菊酯德国小蠊不接触杀虫剂,培育至第4代,抗性消失37.22%,第8代抗性消失69.74%,第10代抗性消失85.79%。结论 福建调查点的虫株对氯菊酯已产生抗性,部分调查点的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氯菊酯德国小蠊虫株由中等程度抗性转变为低抗性至基本消失需要3年。  相似文献   

15.
5种杀虫剂对家蝇的抗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控制家蝇的危害,了解家蝇对5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方法采用点滴法,检测家蝇现场品系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家蝇对5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均不同:家蝇对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属低抗水平,LD50分别为2.9176、0.0134μg/只,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属中抗水平,LD50分别为0.0295、0.0039μg/只,敌敌畏属高抗水平,LD50为0.1311μg/只。结论家蝇的现场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敌敌畏与部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而对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相对敏感,应通过交替、轮换和复配使用杀虫剂控制和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及其消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现状及抗性消退情况,为城市蟑螂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抗性系数大于66.85,对残杀威、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1.20、5.66、5.14和5.10。经2年正常培养后,德国小蠊对后4种药物的抗性消退率分别为82.75%、76.26%、76.68%、87.77%。结论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敌敌畏产生高抗性,对另外3种药物产生一定程度抗性。2年后,抗性消退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德国小蠊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在监测基础上寻找治理对策。方法玻璃瓶药膜接触法。结果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甲基吡恶磷、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残杀威、敌敌畏、毒死蜱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73~2.38,1.20~1.25,5.58~9.68,7.66~13.58,1.33~4.55,1.48~1.59,1.08~1.55,9.90~∞,1.02~2.52。结论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由于用药品种及使用频率的差异,抗性状况也不一致,因此了解被防治单位的用药史对于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淡色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淡色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以有效指导淡色库蚊的防治。方法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LC50。结果江苏省南京、徐州、连云港、无锡、南通和淮安市淡色库蚊现场种群成蚊对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173%、0.0756%、0.0487%、0.0070%、0.0055%和0.0150%,对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2128%、0.2711%、0.1130%、0.1579%、0.0504%和0.0734%,南京、徐州、连云港、无锡、南通、淮安和苏州市淡色库蚊现场种群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224%、0.0420%、0.0843%、0.0023%、0.0114%、0.0180%和0.0108%,南京和南通种群成蚊对敌敌畏的LC50分别为0.0119%和0.0046%,对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0129%和0.0077%。所测种群对溴氰菊酯均产生了中等及其以上程度的抗性,其中徐州和连云港种群抗性倍数均在100倍以上;对高效氯氰菊酯呈低抗至高抗,其中连云港种群的抗性高达94.7倍,无锡种群的抗性仅为2.6倍;对氯菊酯呈低抗至中抗,其中南京和徐州种群的抗性倍数为11~15倍,南通种群抗性倍数为2.8倍;南京种群对残杀威低抗(2.8倍),南京种群对敌敌畏、南通种群对敌敌畏和残杀威均敏感。结论江苏省在成蚊防治中,应减少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可增加敌敌畏等有机磷类和残杀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使用;在进行成蚊化学防治时,要从全局考虑,做好杀虫剂使用的整体规划,以延缓或减少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烯丙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炔丙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为内标物,利用程序升温分离测定。结果有效分离测定烯丙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炔丙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6种成分,其标准偏差均小于0.005,变异系数小于4.0%,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种成分4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97.27%~101.77%。结论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