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血府逐淤汤为清·王清任所创,载于《医林改错》。该方有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之功。笔者近年来临床采用其汤方增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10例,疗效尚称满意,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例一:韩××、男,58岁、农民、有烟酒嗜好史,1979年3月2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阵发性胸痛反复发作二月多。病史:该患于一年前在野外劳动时自觉心前区憋闷,绞痛达6~7分钟。当时未予治疗。以后每遇劳则胸痛发作。经省医院诊断为冠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淤汤与西药配合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淤汤与西药并用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动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笔者临床上以血府逐淤汤为主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某某,男,38岁。工人。1990年4月17日初诊。诉夜间盗汗50余天,加重10天。每晚下半夜遍身汗出,汗出后醒,日渐加重,衣被湿透,每晚需换衣裤1~2次。伴头昏,心悸,夜卧多梦,五心烦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志抑郁,右胁刺痛,夜间为甚。多次西医检查,无异常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破血逐瘀方配合西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无外科手术指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破血逐瘀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和颅脑CT动态变化情况。结朵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平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血逐瘀方可以显著提高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 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检查(CT扫描),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6~12小时)再次检查出现血肿者;或者是手术清除血肿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复查,在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本病在临床虽不多见。但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病死率较高。本文通过6年来我院收治的20例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8岁2例,19~40岁5例,40~70岁13例。1.2受伤机制:减速性损伤13例、加速性损伤3例、复合伤4例。1.3临床表现:伤后有原发昏迷者16例.入院时神志清醒者10例.意识障碍者10例,血压升高及脉率减慢性17例,有头痛、呕吐者18例,有局限性神经定位体征者14例。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淤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笔者以此方治疗淤滞型痛经症33例,疗效比较满意。现简介如下: 一、临床资料年龄:15~20岁者6例21~30岁者21冽,31~40岁者4例,41岁以上者2例。病程:1年以内者12例,2~3年者6例,4~10年者9例,11年以上者6例。临床表现:均有经期下腹部疼痛,腰痛,经色紫黑,夹有淤块。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周身痛、易怒、善太息、两胁胀痛或两乳房作胀、拒触动等,舌质多暗紫或有淤点。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淤汤治疗黄褐斑8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年来用血府逐淤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女85例,男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6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1年,平均3.5年. 2 治疗方法 处方: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各10g,柴胡、枳壳、桔梗各6g,甘草3g,麝香粉0.2~0.5g(兑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面斑色深且多者,可多服几个疗程.此外,每晚取中药面膜外敷(自芷、白附子、白及、浙贝母各3g共研末加入蛋清、蜂蜜调成糊状)约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用2~4周.  相似文献   

10.
(3)发热王××,男,25岁,工人。低热(37.5°~37.7℃),胁痛不移,心烦易怒,善太息,口苦。舌质紫红,脉弦。低热半年,曾到某医院医治无效,前来就医。辨证:追述病史,患者因肝郁气滞日久失治,气滞血淤,郁久化热,肝胆之脉循于两胁,郁热循经上炎所致。治宜清肝解郁,活血化淤。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川楝子15克,牡丹皮15克,以清肝泻热。服六剂后,体温正常,余证减轻,又嘱其进六剂,诸证已消,痊愈。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淤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血府逐淤汤乃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功能行气、活血、祛淤,在临床上应用甚广。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进展,活血逐淤方剂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林的赞赏和重视。笔者将近年来血府逐淤汤国内临床应用状况综述如下。一、内科方面 1、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之中,其病机病理错综复杂。大凡证属气滞血淤者多可用本方取效。如刘氏①用本方治淤血性头痛55例。痊愈3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杨氏②用本方加减:若气滞血淤者去生地、甘草加香附、陈皮;若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黄芩;若血虚受风者加荊芥穗、防风、细辛  相似文献   

12.
13.
温××,女,59岁。1988年12月28日诊。有失眠病史十余年,曾多方求医,效果不佳。近半年每晚必服2~4片舒乐安定方可入睡,  相似文献   

14.
<正> 张某,女,19岁,未婚,工人。1988年1月7日初诊。面部瘙痒起有疹块一年余。经多方治疗时轻时重,迁延至今。故前来诊治。刻诊:面部疹块如黄豆大,边缘清楚,高出皮肤,颜色潮红,聚集于面颊两侧,时瘙痒,月经量少,腹痛,大便于结。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数而涩。证属瘀血阻络,郁滞面部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用加味血府逐淤汤治疗头痛10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硬化所致头痛、眩晕一般多系气血瘀滞。我们自1976~1982年间,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此症3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经脑血流图、眼底检查、血脂测定,并结合病史排出其他病因的头痛、眩晕。本组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35~39岁者4例,40岁以上者28例。症状以头痛眩晕为主,多伴有失眠健忘,四肢麻木等症。基本药方:当归、赤白芍、生熟地、桃仁、牛膝、天麻、勾屯各10克,枳壳、柴胡、桔梗各6克,川芎15克,红花、全蝎各5克,甘草5克。煎服,每疗程为二  相似文献   

17.
《医林改错》一书有用血府逐淤汤治疗呃逆的记载。近年来,我们用血府逐淤汤治疗连续5昼夜以上呃逆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3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患者,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疗程较长,疗效欠佳。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19.
蒋平 《新中医》1993,25(1):28-30
对确诊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住院患者18例,根据辨证分为血瘀兼气虚、血瘀兼血虚、血瘀兼气滞、血瘀兼湿热4型,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拟定基本方随证加味。经治结果:临床治愈9例,好转8例,显效1例。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淤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柴胡、枳壳、桔梗、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牛膝、甘草组成,具有理气活血化淤之功。笔者用此方为主治疗气滞血淤所致的顽固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外伤性癃闭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