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液中莫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简易排除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过程中 ,如莫菲氏滴管下有长段空气时 ,较难排除 ,在临床上普遍采用下排法 ,即分离头皮针 ,将空气从输液器末端排出 ,再接上头皮针 ,此法容易导致接头处污染 ,也浪费药液。我们采用上排缠绕法 ,通过模拟试验 ,空液段如为 2 0~ 80cm ,所需排气时间为 10~ 3 2s。均能保证排气一次成功 ,不会导致药液损失。方法 :关闭液路 ,在空液段下方约 3 0cm处为起点 ,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捏扁输液管向上滑提的同时 ,将捏扁的输液管紧紧缠绕在左手食指上 ,至液面达莫菲氏滴管 ,松开右手 ,挤压莫菲氏滴管使液面达莫菲氏滴管的 1 2至 2 3…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液有时会遇到空气下滑至莫菲氏滴管以下,为了杜绝因输液不慎造成空气检塞等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迅速将莫菲氏滴管以下的空气及时排净。现介绍排除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的一种简单易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及时给药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经常采用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后再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继续输液。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气泡通过头皮针的软管而进入体内。在此,笔者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再将输液器排气后与头皮针相连,这样,经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接头处。新方法则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所需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左手持头皮针管末端…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输液过程中有时由于更换药液不及时,使茂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面继续下降,滴管下出现长段空气。以往常用指弹,挤捏或分离头皮针排气,前者费时费力,后者易污染接头处、浪费药液甚至有少量空气随头皮针进入体内,引起病人心理恐慌。在护理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一种快速方便的排气方法,经体外试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肯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均可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下滑至滴管下,引起患者紧张、恐慌,若不及时处理,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常根据下滑空气段长短采取上排法(将<60 cm的空气段上排至滴管内[1])或下排法(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将>60 cm的空气段从下排走)。 相似文献
8.
输液过程茂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的排出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幸求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54
一次性输液器胶管口径小 ,弹性差 ,输液过程如茂菲氏滴管 (以下简称滴管 )下有长段空气时较难排除。在临床上普遍采取下排法 ,即分离头皮针 ,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除 ,再接上头皮针。为探讨较理想的排出方法 ,进行体外模拟实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实验装置10 %葡萄糖溶液 5 0 0ml,注入 2 %红汞 10ml,用一条长约 3 0cm透明细软硅胶管 ,一端接 9号针头并扎紧 ,插入瓶内 ,另一端接 5 0ml注射器 ,从瓶内抽吸 5 0ml液体 ,再用 9号头皮针插入瓶内作通气管 ,将葡萄糖瓶平放固定 ,实验排气时用自动助推器将注射器内的液体从硅管缓慢推… 相似文献
9.
10.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 ,因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的现象常有发生。笔者拜读贵刊 2 0 0 2年第 2期刊载的《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的处理》[1] 一文 ,针对文中报道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的见解。 文中提到空气量少时 ,多采用关上调速夹 ,向上弹输液管的方法。试问此时莫菲氏管中已无液体 ,再向上弹空气 ,又如何能将液体中的空气弹回到莫菲氏管中 ?可见 ,这一方法只适用于莫菲氏管中存在液体 ,且滴管以下输液管有少量空气存在的情况。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病人不小心将滴管颠倒后 ,少量空气随液体压被挤入滴管以下输液…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输液器胶管口径小,弹性差,输液过程如茂菲氏滴管(以下称滴管)下有长段空气时较难排出。在I临床上,通常采取以下排法,既分离针头,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针头,为探讨较理想的排出方法,现进行体外模拟试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丽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3):3473-3473
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病情需要,往往要给正在输液的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或进行静脉滴注,护士一般从病人输液管道的乳头处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进行静脉注射,这种方法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但是此时往往会有空气进入,现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静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做静脉输液操作时,输液管排气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实际中经常遇到加液不及时等,造成输液途中液体下滑至莫菲氏滴管以下,产生少量的气泡,若不及时处理,进入患者身体中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息者会因为不了饵这种气泡进入身体后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而精神高度紧张,对静脉输液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及身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给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前后(在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时,或者在静推完毕连接头皮针与输液器时),往往会有一些小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病人精神紧张,对病人身体也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给静脉输液病人静推药物过程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的方法,介绍如下: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携至床旁,将注射器与针头分离,放入无菌盘中,输液器与头皮针分离,将注射器针头接与输液器末端,以避免污染。待头皮针有回血,头皮针接头处液面呈凸面时,将注射器排气与头皮针连接,开始静推药物。静推完毕,分离注射器与头皮针,分离针头与输液器,将输液器末端稍一… 相似文献
15.
应鲜珍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操作。输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液面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更换液体后,输液管中残留大量气体,以往排气时常采用放出剩余液体,重新排气,或用手指弹动输液管,分批将残留气体排出,在此过程户产生三个不利因素:①不能一次性将残余气体排出;②头皮针与输液管断开后,易回血.③浪费时间和药液,易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空气下至茂菲氏滴管以下,两种排气方法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静脉输液中空气下至茂菲氏滴管以下216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输液管缠绕食指排气,试验组使用上拉输液流速调节器排气。结果上拉输液流速调节器排气成功率高,速度快,回血概率小,无堵管现象,护士手指无不适感。结论上拉输液流速调节器排气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排气效果好、节省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输液过程中时有空气下降到莫非氏滴管下的输液管内,而现在使用的输液管管腔细、管壁硬,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空气排出;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然后从输液管下端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气法,只要空气未下降到输液管的一半以下时,此方法即有效:(1)将活塞快速移到输液管的最下端,并关闭活塞。(2)将输液架降至离床面10 cm处。(3)将输液管从紧贴活塞上端开始紧紧地缠在左手食指上,迫使空气上升到莫非氏滴管里。(4)当空气 相似文献
18.
谈翠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37-3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一种基础操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更换输液瓶不及时,会出现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下方的输液管内的现象。近几年,笔者经过对该现象各种处理方法效果的观察,总结了一种较实用的排气方法,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常遇到需静脉推注药物,如抢救药、镇静药、脱水利尿药等,一般使用两种推药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推注药物。二种方法是注射器抽好药物后针头直接刺入莫菲氏滴管上端的侧孔由推注药物。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许多缺点。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使用输液延长管三通旋塞夹是一种多功能连接延长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输液操作.尤其是手术病人和重症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加用延长管三通旋塞夹时,需要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并且要对接上的延长管三通旋塞夹双恻排气,排气不妥当很容易将气泡带入针头进入静脉,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恐慌。我科在临床使用此产品2年来.探索出了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