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洒精性肝炎及慢性肝炎对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可能有损,近有报道暴发性肝衰竭(FHF)患者亦有RES受损害情况[1]。应用D-氨基半乳糖(GAIN)形成大鼠急性肝衰竭及血液灌流已有较成熟的经验,但二者对机体防御功能方面的影响尚少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墨汁廓清试验探讨FHF大鼠及血液灌流时的RES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急性阡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血液灌流致死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硅化剂、麻醉剂,血小板减少,血糖过低或过高,动物是否清醒等与动物死因无关。改用全血预充,适量补充术中失血及体液,存活率有所提高。当应用合适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时,白蛋白火棉胶包囊活性炭血液灌流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SD大鼠给予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6或10周.分别于6周和10周时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2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100 μg/kg体重脂多糖联合0.5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通过观察大鼠饮食,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来评价成模效果.结果 给予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6或10周,分别可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表现.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述2种试剂急性攻击,可出现肝组织片状、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结论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的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D-氨基半乳糖可诱导慢加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腹腔注射专一性肝毒性药物——D-氨基半乳糖(GalN)于Wistar雄性大鼠复制暴发性肝衰型肝性脑病模型,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动态测定了血中GABA浓度变化,并用生大黄煎液灌胃治疗肝衰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肝衰组动物,在GalN注射后,随病情加重,血中GABA随之增高,二者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D-氨基半乳糖(简称D-gal)作为肝毒剂,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较多采用的动物是大白鼠,但家兔在当前医学科研中仍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有关D-gal在家兔所致的急性实验性肝功能衰竭时肝损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资料,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家兔作为D-gal诱发实验性肝损害模型提供形态学资料,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杂种大白兔28只,体重2~3公斤,5~6个月兔龄,实验前须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后,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损伤组肝细胞中常染色质减少,核仁颗粒部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数量减少,滑面内质网扩张,其切面呈小泡状,次级溶酶体增多,糖原颗粒消失,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下降。本文为进一步探讨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的机理,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 于Wistar雄性大鼠复制的暴发性肝衰型肝性脑病模型上用生大黄煎液灌胃治疗,观察疗效并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动态测定了动物血浆GABA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肝衰组动物,在GalN注射后,随病情加重,血中GABA随之增高,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重庆医科大学人工肝研究室在1979—1984年五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有关模型动物与血液灌流装置的建立、吸附剂血液灌流在模型动物中的疗效观察、新型吸附剂的研制及其体外吸附性能与血液相容性研究、固相酶研究、模型动物在血液灌流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血浆分离研究、肝性脑病发病机理的探讨等,并提出了人工肝研究的展望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D-氨基半乳糖所致暴发性肝损伤肝性脑病大鼠血浆及脑勺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作相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大鼠血浆及脑内各种氨基酸含量间均无相关。肝性脑病大鼠血浆及脑勺浆多种氨基酸水平均有增高,脑内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与血浆相应氨基酸的变化无相关关系,但一些与肝性脑病发生相关的氨基酸水平与其相应的血浆含量呈显著相关。提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血脑屏障氨基酸转运功能选择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肝干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二乙酰氨基芴(15mg/kgBW)联合2/3肝切除建立雄性大鼠肝干细胞增殖模型,以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4×106细胞)治疗由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雌性大鼠,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72h及1周取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如血氨、ALT、TBiL,移植后1、2、4周取受体肝脏组织应用PCR方法进行性别决定因子检测。结果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P<0.05),移植后肝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ALT、TBiL及血氨水平明显下降,其测定值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干细胞移植2周后雌性受体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结论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改善肝功能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AC包囊树脂为吸附剂,对门静脉一次性推注阿霉素大鼠进行血液灌流,观察血浆、心脏及肝组织阿霉素浓度在血液灌流下的影响,探讨DAC包囊树因液灌流配合阿霉素肝血管内灌注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血液灌流组大鼠肝脏阿霉素浓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霉素给药后2、7、15min,,血液灌流大鼠血药浓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30min两组血药浓度接近,60min灌流组低圩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1  相似文献   

12.
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研究了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大鼠(n=44)肾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20μg及40μg/0.1ml/100g体重静脉注射后5分钟,20分钟时肾灌流量均有明显增加,月龄低的大鼠比月龄高的大鼠反应更敏感。失血性休克家兔(n=17)静脉注射多巴胺后(100μg/1ml/kg体重)20分钟,肾皮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明显增加,但是用电磁血流量计同步测定左肾动脉血流量,结果发现并无明显增加。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多巴胺增加肾皮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作用并不是通过肾血流量的增加,而可能是通过肾微循环内血液再分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持久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在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参与补充因损伤而减少的肝细胞数量,参与修复因损伤破坏的肝组织结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以及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组织CD163、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移植后24,120,168 h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在移植后120,168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二者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CD163、白细胞介素10的基础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DAC包囊树脂为吸附剂,对门静脉一次性推注阿霉素(5mg/kg)大鼠进行血液灌流,观察血浆、心脏及肝组织阿霉素浓度在血液灌流下的影响,探讨DAC包囊树脂血液灌流配合阿霉素肝血管内灌注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血液灌流组大鼠肝脏阿霉素浓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霉素给药后2、7、15min,血液灌流大鼠血药浓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30min两组血药浓度接近,60min灌流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120min灌流组血药浓度校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液灌流120min后大鼠心脏阿霉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 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炎康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炎康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D-Gal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云芝多糖阳性对照组和肝炎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均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价肝炎康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肝炎康能明显降低由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并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论:肝炎康对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酮体比率即动脉血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的比值,与肝线粒体游离NAD~ /NADH比率平行,代表肝线粒体氧化还原电势,反映肝细胞能量代谢状态。为研究肝脏功能与血酮体比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GalN)复制出大鼠急性肝衰模型,来观察酮体比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l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l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BCL-Xl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 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l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l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l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BCL-Xl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 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l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l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l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BCL-Xl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 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l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