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裘剑飞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41-41,46
为了解某蓄电池制造企业生产作业场所铅尘(烟)职业危害铅治理后的效果,我们对该企业进行了生产车间作业场所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湖州市蓄电池组装生产企业铅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于2009年对该市39家蓄电池组装生产企业的铅作业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浓度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某市铅冶炼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为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作业环境及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该企业生产环境中存在铅尘、铅烟、气温、气湿、气压等职业危害因素。其中生产作业场所各工种铅尘最高点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2倍,铅烟最高点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63倍。尿铅测定值高于正常成人参考值上限者41人,占受检人数的20.2%;检出铅中毒观察对象12例。结论该企业生产作业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铅尘、铅烟是铅冶炼生产企业生产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危害性强,建议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周一超  陈丹  彭文彬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2-2413
目的掌握常州市武进区蓄电池生产行业铅的职业危害状况,以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和减少铅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武进区对10家存在铅职业危害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尿铅测定。结果职业卫生防护基本符合规定要求,合格率为84.60%,作业场所中铅浓度超标率为14.50%,铅烟、铅尘最高浓度为0.270~0.590mg/m3。174人尿铅检查有23人超过生物指标限值,检出率为13.22%,观察对象占4.60%,疑似慢性中毒占体检总人数的8.62%。结论某些铅作业岗位职业危害较严重,已直接损害工人健康,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学飞 《职业与健康》2007,23(3):173-174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是以铅为主要原料生产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产生铅烟、铅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易导致铅作业工人发生铅中毒等职业病。为了解我市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我们于2005年3-10月对全市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晋江市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和掌握晋江市铅作业的职业危害状况,制订防治措施。[方法]对全市6家铅作业企业进行铅浓度检测,对225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铅烟浓度超标率达100%,铅尘浓度平均超标率73.3%。在225名铅作业工人中观察对象57名,慢性铅中毒者8名(14.0%)。[结论]加强对铅作业场所的检测,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可及早发现铅中毒病人,采取有效防护可以控制,减少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调查某回收铅冶炼项目作业环境整改对铅浓度的影响,为同类型企业铅的职业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工作场所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对铅超标岗位进行整改治理,评估整改后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效果。结果 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整改前作业岗位铅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标,其超限倍数最高为13.1倍,整改后作业岗位铅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合格,铅超限倍数为1.73倍。企业整改后铅浓度明显下降、作业环境明显改善、职业卫生管理明显加强。结论 小型铅冶炼企业应完善防护设施,严格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加强职业健康日常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铅酸蓄电池行业中铅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现状,评估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上海市铅酸蓄电池行业13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 13家企业中,4家生产型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部分工序采用了自动化、密闭化生产,但也存在防护设施设计不合理、敞开作业等情况;8家组装型企业均为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差异较大,生产环境不理想,厂房设备简陋,主要采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1家回收型企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设备简陋,防护设施欠缺或不足,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5家企业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为26.5%,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为21.2%。铅尘浓度超标率最高的是磨边岗位,其次是包板和涂板;铅烟浓度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精炼、熔铅、铸焊、浇铸和造粒岗位。 结论 改进生产工艺,合理设置防护设施,改善作业环境和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防治铅中毒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个体防护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准确地掌握我市铅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铅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对全市所有乡镇接触铅的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环境铅浓度监测和接触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对血铅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场所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工人血铅、血锌原卟啉影响因素分析,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蓄电池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血铅、血锌原卟啉等项目测定.结果 ①2005-2010年共检测样本数205份,该蓄电池企业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166份,超标率达80.98%.但超标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②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血铅异常检出率高达77.05%,铅中毒率为27.86%,铅中毒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③铅作业车间不同工人铅中毒率不同,各工龄组工人的铅中毒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企业工作场所铅污染比较严重,工人血铅水平仍较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卫生监管部门对职业接触铅劳动者需采取多方面干预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铅是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在2002年我国各类职业病的报告中,铅及其化合物居慢性中毒首位,而就我国目前的铅酸蓄电池生产情况看来.中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占据了很大的蓄电池市场空间.职业性铅中毒是我国常见且发病率高的职业病之一。随着通风、净化、除尘和排毒等工程技术的应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铅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铅烟的浓度.但是铅作业人员铅吸收与铅中毒的发生率仍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北京市大兴区高毒物品作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兴区生产、使用高毒物品企业职业卫生现状,预防、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方法]以38家生产、使用高毒物品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大兴区生产、使用高毒物品的企业多为私营企业,生产、使用的高毒物品超标最严重的是苯,浓度为187.9mg/m^3,涉苯作业工人职业损伤检出率为9.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国有、集体和三资企业明显好于私营企业。[结论]加强对生产、使用高毒物品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力度,普及职业卫生知识。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防行为,有效地预防、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现状、影响因素及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14家蓄电池企业开展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铅烟尘测定,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和调查。结果不同岗位的铅浓度超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为21.21%,不同工龄人群尿铅超标率随着工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2年后达最高值。结论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较高,提示生产企业应降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PVC管材生产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及方法。方法对PVC管材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铅危害采取以职业健康教育、卫生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措施的综合治理,治理前后检测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PVC管材生产企业以混料作业场所的铅尘危害最为严重,经综合治理,铅尘浓度超标率由82.2%降至44.6%(P<0.001),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由7.2%降到0.8%(P<0.001)。结论综合治理措施有显著效果,经济实用有利于在该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630名铅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铅烟、铅尘超标的岗位中,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的工人检出率较高,血铅异常率较高。检出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6名;检出中度贫血4名,为铅作业职业禁忌证。接触铅的工龄越长,血铅异常率越高;男性接铅工人血铅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接铅工人血红蛋白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职业健康损害,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从而预防控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及对从业人员血铅浓度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铅烟(尘)、硫酸浓度、噪声强度,利用电位溶出仪,对655名从业人员进行血铅检测。结果该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场所铅烟(尘)暴露严重,不合格率达64.3%(9/14),;噪声检测不合格率达31.0%(9/29);硫化物检测合格率为100.0%(15/15);铅烟(尘)不合格岗位主要有:包片、磨片、铸板、铸焊等,以磨片最为严重;高浓度铅暴露岗位的从业人员血铅水平和血铅超标率也较高。不同年龄、性别从业人员平均血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铅暴露严重,血铅水平与从业人员年龄、性别、岗位相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河南省部分重点行业铅暴露现状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铅中毒、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9月,选择河南省境内6个铅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市20个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工作场所铅暴露水平监测及接铅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分析河南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铅暴露水平现状。结果 20家接铅企业铅尘/铅烟暴露场所检测和CTWA检测结果显示,超标点和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焦作市和濮阳市;按行业划分,超标企业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前者场所和CTWA检测超标率高于后者;按企业规模划分,场所和CTWA检测超标率均显示大型>中型>小型。从岗位/环节分析,铅烟暴露场所检测超标率最高的是涂板淋酸,而CTWA检测超标岗位/环节主要是板栅制造;铅尘暴露场所和CTWA检测超标岗位均集中在电解、备料、铅粉制造等岗位。20家企业接铅劳动者共9 641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测的实际人数为9 347人,体检率达97.0%,其中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龙岗区企业作业场所空气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龙岗区企业作业场所空气情况,预防职业中毒发生。方法:对龙岗区企业作业场所空气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区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甲苯不合格率最高,为11.1%,苯次之。部分企业作业场所污染严重.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62、12、58、7、12、7。结论:龙岗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发生职业中毒的可能,有关部门仍需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与评价等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噪声等。铅烟检测超标率为40.0%,铅尘检测超标率为100.0%,噪声检测超标率为50.0%;职业健康体检血铅水平达到400μg/L以上者占总人数的15.3%;极板、焊接岗位职工血铅超标率高达34.1%和26.2%;部分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岗位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提示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不容忽视,需加紧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