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风活血法治疗中风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治风方药及其治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沿革、治风方药及其治法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究,对治风活血法的治疗机制、风药的分类及中风病治风活血法代表方进行探讨,认为从“治风活血法”的治法理论高度认识风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可能为中风病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提供切人点,对提高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方活血膏临床应用9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1年4月~1992年12月,笔者用济南东方制药厂与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研制生产的东方活血膏(当时名青州药耳活血膏),治疗多种疾病100例,疗效满意。后又参与本品的临床实验研究,共治疗多种病症8O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东方活血膏是济南东方制药厂和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的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的膏药。由山东省药检所制定其质量标准,我们进行了抗炎止痛作用的实验观察。本膏药由青州药耳、天麻、全蝎、血竭等药物组成,其中青州药耳为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多年驯化培育的具有药用作用的新种,作为民族医药的新成果,已被载入《中国名医名药大观》。  相似文献   

4.
周唯 《中医研究》2008,21(11):2-4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原语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所谓治血,是指治疗风病配伍活血、养血药。这一治则为历代医家所尊崇,许多传统经典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治则,其疗效已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肯定。然而治风何以需治血?本文拟对其中的意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羌活为常用风药,祛风解痉止抽搐,用治破伤风,疏散经络之风,如成药玉真散即以羌活为主药。风药可疗目疾,疏散风邪,明目退翳,中医明目退翳的眼药,多含此药,取其散风明目。羌活一药中药学分类为解表散寒药,一般外感风寒头痛、一身肢节疼痛皆可用此。常与防风、细辛、川芎同用,羌活、防风功用类似,皆为风药,川芎为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地阐明治风活血法的配伍机制.方法:观察治风方、活血方、治风活血方对寒凝血瘀及外伤血瘀两种家兔血瘀模型一般整体状况、肢体周径测量及血栓湿重的影响.结果:治风方、活血方、治风活血方均能使两种家兔血瘀模型异常一般整体状况、肢体周径测量及血栓湿重指标改善和恢复,在作用强度上,治风与活血方合方组成的治风活血方作用明显增强,与治风方或活血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外伤血瘀证的活血方与治风方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风活血法通过治风明显加强活血化瘀作用,甚至不用活血药作为主药而取得疗效,而达到异病同治的一种治则,有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治风活血法立论,通过对风药活血、治风活血方剂的历史记载,及对风药活血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临床应用的阐述,说明治风活血法作为治则的存在。结论:祛风活血法应作为中医的治疗法则在活血化瘀诸多治法中占一席之地,与益气活血、行气活血、养血活血等法放于同等地位,供临床治疗血瘀证所选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治血先治风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黄淑芬 《中医杂志》1997,38(1):9-11
治风与治血是临床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指风证的治疗当注意养血活血。这一理论至今为临床所遵循,实践证明治血确有助于治风。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治风亦有助于治血。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风药治血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氏[1]倡“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诚要言不烦,足为治血瘀之炯鉴。现就本课题的最近理论研究成果,风药补血、活血、止血及相关问题探讨如次。1风药的含义及特点风药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功能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的药物。大...  相似文献   

10.
斑秃属中医学的“油风”,笔者针对斑秃是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血热风燥,气滞血瘀所致这一病因病机,采用内服药以补肾填精,疏肝健脾,养血活血,凉血祛风治其本;外用以补肾、活血、祛风之药局部涂搽,刺激头皮血液循环,促进发的生长而治其标的内外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是神经性皮炎的首发病因。我们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提出“从血论治”神经性皮炎,主要的辨证分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治疗时从“治血”入手,重视活血药、养血药的使用,适当配伍祛风的虫类药物,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姚卫民 《光明中医》2003,18(5):36-37
《儒门事亲》的美容药方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十五·世传神效名方》中共收录美容方 1 2首 ,综合其效用 ,可以归纳为以下 3类 :1 去颜面黑痣疣瘤  此类方计有“出靥方”2首 ,“治面风方”1首、“治风刺方”1首、“猪蹄膏”1首、“治面黑斑点方”1首、“治头面生瘤方”1首 ,均为外用方。靥 ,《集韵》 :“面黑子” ,俗称雀斑。 ,或为面部黑气、黄褐斑之类色素沉着 ;面风、风刺 ,即痤粉刺之类。出靥方 ,治面风方均是用草木烧灰 ,配伍石灰水或面汤 ,属碱性腐蚀剂 ,前方主治雀斑 ,熬成膏后 ,刺破黑点 ,点膏外蚀 ;后方主面风 ,…  相似文献   

13.
<正> 益母草膏原来的功能与主治,都说是“调经活血,祛瘀生新”,由于它的活血祛瘀生新,所以也有记载能治“跌打损伤”。益母草这味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瘾疹痒,可作浴汤”。所谓“瘾疹痒”,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发作时搔痒难忍。病例祝××,男,40岁,工人。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4.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东方活血膏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活血膏由青州药耳、金针菇、天麻、全蝎、乳香、没药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疏风散寒、解痉填痛,破积消瘀功能,临床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静脉曲张、肩周炎等。笔者引伸用于鸡眼、面神经麻痹、痛经、牙痛,注射致皮下硬块等,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治风组(10只)、活血组(10只)、治风活血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同名方,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正常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流速、流态、交织点),滴加0.1%肾上腺素(Ad)0.05mL时,生理盐水洗脱Ad后1min、3min时微循环改变以及恢复时间。结果治风方、活血方、治风活血方均可改善Ad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均可使流速、交织点增加,对流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色变红,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以治风活血方作用最佳,活血方较治风方为佳。结论治风法与活血法有协同作用,通过治风可明显加强活血化瘀作用,表明治风活血法有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治风活血法治疗脑血管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风活血法是指在治疗血瘀病证时,风药可为主药起活血化瘀作用,或为辅药起协同作用,或作为引经药引药直入病所,能明显加强活血化瘀药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治则。目前,应用本法治疗脑血管病取得一定进展。 1 治疗学机制研究 由于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的发展演变,目前对本病的认识已日渐由风转向血,治疗上或认为其病在血,与风无关,或忌风药辛燥升散,多用血药而摒弃风药,其应用亦为多数医者所回避甚而禁忌。但由于风药非独祛风,而是治血,有活血、止血、补血之功,在中风病治疗中有着他药不可替代的独特治疗作用[1],故仍有医者作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属“内风”范畴,论述“治风先治血”的古今内涵,深入探讨该理论对心绞痛的治疗意义,提出活血须理气、养血须益肾、血与水并治的原则,据此拟定新血府逐瘀汤,经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对心绞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肺癌术后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已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晁恩祥教授着眼于“术后体虚”,从“风邪外袭、虚实夹杂、气阴两虚”等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提出“急性期从风论治,疏风止咳;稳定期以益气养阴为纲,注重肺脾肾同补”,同时强调“除邪务尽,解毒散结,痰瘀兼治”,重视“寓调于补,调畅气机”。通过对“风药”的性味归经的准确把握,一药多用,活用药对,敛散并举,表里同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