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景天复方对高原人体运动时血乳酸(BLA)、肌红蛋白(Mb)及血氨(Ammo)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m1个月的24名健康青年服用20d红景天复方、乙酰唑胺及安慰剂前后,分别进行24h睡眠剥夺及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直至力竭,测定其血浆BLA、M b、Ammo的含量。结果:三组青年实验前和睡眠剥夺及踏车运动力竭后BLA、Mb、Ammo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后20d,睡眠剥夺及踏车运动力竭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组与安慰剂组比较,Ammo降低,相差显著(P>0.05或P<0.01);Mb红景天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酰唑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红景天组与乙酰唑胺组比较BLA、Ammo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Mb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服药前、后与安静时比较BLA、Ammo均增高,相差非常显著(P<0.01),Mb在安慰剂组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乙酰唑胺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景天组服药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与服药前比较,红景天组BLA、Mb及Ammo均降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乙酰唑胺组BLA、Mb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Ammo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安慰剂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复方能在整体水平上提高机体高原低氧条件下的运动能力,促进能量代谢,提高运动有力方面有超过乙酰唑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37例,正常对照组50例,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E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E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升高与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静脉注射。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Hcy、NIHSS和BI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4、21天血浆Hcy水平和NIHS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改善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可望了解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6例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的含量,并与55名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①脑梗组血Hcy平均为(28.97±20.96)μmol/L,对照组平均为(12.11±3.80)μmol/L。脑梗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y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2,P=0.000〈0.01);②男性脑梗组Hcy的水平(30.69±20.90)μmol/h,女性Hcy的水平(25.16±18.43)μmol/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9,P=0.190〉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孕妇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测定309名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清ACA-IgM、IgA、IgG综合指数,观察孕妇血清ACA水平与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围产儿缺氧的关系。结果:妊娠并发症组、低出生体重组和围产儿缺氧组ACA结合指数的变化以IgM、IgA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各组ACA-IgM、IgA结合指数均显著增高(P<0.001-0.05);妊娠并发症组ACA-IgG结合指数显著增高(P<0.001),轻度和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间ACA结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低体重儿组新生儿本重与ACA结合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均>0.1),1种并发症和2种并发症患者间比较,ACA-IgM、IgG无明显性差异(P>0.1,P>0.05,ACA-IgA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孕妇血清ACA水平增高可能与妊娠并症、低出生体重、围产儿缺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浆Hcy水平,采用^125I标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应用酶法测定血脂,应用GOD—PAP法测定血糖。结果 ①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高Hcy血症(血浆Hcy浓度>15μmo1)者占68.6%,相应地对照组占3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甘油三酯、AooB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之间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一0.617和一0.588,P值均<0.05)。②血浆Hcy浓度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而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 Hcy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1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本院65例急性脑梗死后1年患者按是否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2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31例),无认知功能障碍为对照组(34例),对两组进行MMSE、CDR、GDS、ADL量表及量表评分,同时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折脑梗死后患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结果MCI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5.19±5.3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1.354-4.75)μmol/L,t=3.043,P〈0.01],而两组年龄、吸烟、血压、血糖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同期6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为(20.08±8.72)μmol/L,对照组为(12.50±2.2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叶酸为(4.98±5.01)μg/L,对照组为(7.68±2.0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维生素B12为(227.39±127.89)pmol/L,对照组为(311.64±152.1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是升高的,而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c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围生期心肌病( PPCM)的关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诊断为PPCM住院患者60例(无心衰期组、心衰期组和心衰晚期组各2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比较。结果 PPCM各组血清Hc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清Hcy含量逐渐增高,且PPCM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PPCM各组血清 Hcy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CM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只有心衰晚期组有统计学意义,为P<0.01,说明无心衰期组和心衰期组Hcy值回到正常范围,心衰晚期组并没有回到正常范围;PPCM各组之间比较除无心衰期组与心衰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组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 PPCM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者血清Hcy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可作为PPCM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4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82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非老年冠心病组)和6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老年对照组)的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组Hcy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和非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高于非老年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组中男性患者Hcy水平高于女性(t=16.790,P〈0.05);将所有女性患者以50岁为界分为两组,两组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显示绝经期后Hcy水平显著升高;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Hcy水平显著增高,男性高于女性,且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TC、TG、LDL-C、HDL-C无相关性,高Hcy血症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缺血组60例和出血组60例 冠心病患者13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5例 对照组5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值.结果 脑卒中缺血组和脑卒中出血组Hcy测定值和对照组测定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脑卒中缺血组和脑卒中出血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Hcy测定值和对照组Hcy测定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Hcy测定值有逐渐升高趋势,三者Hcy测定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有望成为检测疾病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回顾性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95例脑卒中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组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和酗酒史的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些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无与Hcy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卒中组内男性血清Hcy与女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与失血性脑卒中之间血清Hcy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不同类型之间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脑腔梗、脑栓塞(CI)和脑出血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结论 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部分传统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治疗组;其中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O%,93.8%;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13常生活能力,且未提高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1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浆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97、14.96,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浆Hey、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9、28.19,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4、0.58,P〈0.05)。结论血浆Hcy、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浆Hcy、hs.CRP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和疗效观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A)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浆Hcy、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测定,并且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的检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值分为A、B、C、D四组;对Hcy水平与叶酸、VitB12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CAA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A、B、C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叶酸与VitB12的水平随着CAA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仅在A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血叶酸和VitB12水平负相关(r=-0.328、-0.442,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669例脑梗死患者,按75岁为界分为高龄组384例(≥75岁)和对照组285例(40~74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院内并发心脏病、神经功能缺损及院内死亡情况,分析高龄组患者预后.结果 高龄组女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充血性心脏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高血脂、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是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15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3.59%(129/384)比25.96%(7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NIHSS评分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源性栓塞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 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 0.05).高龄组院内心脏病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修正Rankin评分≥2分)患者比例、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脑梗死患者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更为常见,其相关预后可能也更差,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对于高龄脑梗死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在常规丹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14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4〈0.05,χ2=4.41)。观察组CRP水平由治疗前(14.94±5.75)降至(6.89±4.12),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CRP水平治疗前后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脂各指标中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也只是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均明显下降,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采用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增加其临床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特异性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首次发病并在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组,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性别相关,男性较女性易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的发病年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AST分型中,SAO型所占比例最大(36.5%),其次为LAA型(32.40%);比较不同TOAST分型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血白细胞计数在LAA组及SAO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中,男性更易患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在LAA型脑梗死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 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