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在尴尬与完美主义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771人[男327人,女444人;年龄17~26岁,平均年龄(20±3)岁],采用尴尬易感性量表中文版(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FMPS,积极完美主义包括条理性维度,消极完美主义包括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维度)和二维自尊量表中文版(SLCS-R)进行测量。结果:SES总分与FM PS总分及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消极完美主义得分均呈正相关(r=0.15~0.54,均P0.01),SES总分及其4个维度得分与SLCS-R总分及其2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58~-0.25,均P0.01)。自尊在尴尬与积极完美主义、尴尬与消极完美主义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2~-0.14)和(0.14~0.21)。自尊在尴尬与消极完美主义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5%;自尊在尴尬与积极完美主义间的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直接效应|0.13|、间接效应|-0.18|总效应|-0.05|]。结论:尴尬与完美主义、自尊的关系密切,完美主义可间接通过自尊对尴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对296名大学生施测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CFMPS)和安全感量表(SQ)。结果:1父母期望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t=4.256,P0.001)、独生(t=2.005,P0.05)和年级差异(F=4.320,P0.01),个人标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624,P0.01);2人际安全感维度存在显著的独生(t=2.457,P0.05)和生源地差异(t=2.117,P0.05);3安全感各维度及总分与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个人标准等维度以及完美主义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条理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4行动的疑虑、担心错误和条理性3个维度均能很好的预测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安全感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和安全感相关显著,完美主义能够很好的预测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于丹丹 《校园心理》2017,(3):170-172
本研究重点考察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妨碍3个变量的关系及自尊在完美主义和自我妨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吉林省3所高校中选取1 4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变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r=-0.224,P<0.01),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行动迟疑""父母期望"维度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r=0.034;r=0.213;r=0.310);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正相关(r=0.431,P<0.01),而消极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迟疑"与自尊呈负相关(r=-0.292;r=-0.278)。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对自我妨碍行为均起到预测作用,且自尊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 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 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 =-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各项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对10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年龄组在行动疑虑和父母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t=2.031,2.459;P<0.05)。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父母期望、社会决定完美主义与APS-R中代表完美主义消极方面的差异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0.55,0.47,0.74;P<0.01)。个人标准、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他人定向完美主义与APS-R中代表完美主义积极方面的高标准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0.70,0.56;P<0.01)。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对差异性即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显著正向预测作用(F=39.173,Beta=0.737,P<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各维度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对抑郁症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心理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与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担心错误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807,P0.01)与专业(t=-2.094,P0.05)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理工科高于文科;条理性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964,P0.01)与专业(t=2.67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工科;(2)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会支持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大学生(t=-2.312,P0.05),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2.567,P0.05);(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专业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t=0.191,0.167,0.203;P0.001),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110,P0.05);(5)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518,0.364,0.479;P0.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93,P0.001);(6)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别起中介作用,对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FMPS)中文版和自尊量表(SES)对河北省唐山市某高校1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自尊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4.358,P<0.05);②大学生自尊与完美主义担心错误因子(r=0.393,P<0.05)、父母期望因子(r=0.173,P<0.05)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对行为的疑虑因子(r=0.342,P<0.01)、完美主义总分(r=0.223,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条理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2,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完美主义的倾向性越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完美主义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完美主义量表(SCPS)与自尊量表(SES)对320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完美主义的自省、担心错误因子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t=-0.35,P<0.01;t=-0.31,P<0.05).②完美主义的条理性、自省因子对自尊都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t=-3.18,P<0.05;t=2.52,P<0.01).结论 完美主义与自尊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生完美主义、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01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完美主义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存在差异;②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与完美主义总分(r=0.178,P<0.01),担心错误维度(r=0.223,P<0.01),父母期望维度(r=0.109,P<0.05),行动的疑虑维度(r=0.314,P<0.01),以及消极完美主义(r=0.213,P<0.01)均有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行动的疑虑、担心错误和个人标准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34,P<0.01)。结论医学生完美主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完美主义和自杀意念在是否独生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自杀意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完美主义及其维度、自尊、自我和谐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完美主义的4个维度——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条理性,自尊和自我和谐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结论应采取措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培养适中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和谐的人格,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FMPS完美主义量表与自尊量表(SES)对6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自尊与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父母批评以及完美主义总分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而与条理性、个人标准则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5,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条理性、个人标准以及完美主义总分对其自尊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孤独的关系.方法 采用FMPS完美主义量表与孤独量表(UCLA)对6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不同孤独水平大学生在担心错误维度和完美主义总分上都存在看显著差异(P<0.05,P<0.01)和显著的相关;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对孤独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R2=0.064,P<0.001).结论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孤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李同归等人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杨宏飞修订的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中文版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t=4.679,P0.05),完美主义个人标准、怀疑行动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t=4.637,P0.05;t=7.414,P0.01);2自评成绩不同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和关注错误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0.0001,P0.001;t=0.001,P0.01);3消极完美主义与成人依恋回避、焦虑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04,P0.05;r=0.243,P0.01)。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焦虑因素与消极完美主义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自尊、社会性问题解决、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探究自尊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测量法对431名高职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职大学新生的自尊(r=-0.32,P0.01)、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各个维度(r=-0.25,0.39,-0.30,0.47,0.33;P0.01)、孤独感(r=0.23,P0.01)和手机依赖显著相关;(2)回避型问题解决和孤独感在自尊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和孤独感在自尊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性问题解决和孤独感在自尊与手机依赖之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依恋类型、恋爱关系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实际亲密度量表、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243名恋爱中的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大学生在恋爱幸福感的性态度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3.688,P0.001);独生子女在依恋类型的轻视型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199,P0.05);只有1次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恋爱幸福感的恋人间共同兴趣爱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3次及以上(P0.05);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一般的大学生在依恋类型的轻视型维度得分(P0.05)和恋爱幸福感的恋人间共同兴趣爱好维度得分(P0.05)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安全型依恋与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呈正相关(r=0.371,0.426;P0.01),轻视型依恋、害怕型依恋与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呈负相关(-0.271≤r≤-0.417,P0.01)。亲密度在安全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F=179.469,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0.61%;亲密度在轻视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为完全中介作用(F=163.781,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0.36%;亲密度在害怕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F=164.949,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1.83%。结论: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安全型、轻视型、害怕型维度通过恋人间的亲密度影响了恋爱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完美主义、宿舍人际关系体验与网瘾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85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1完美主义条理性成分(t=-7.375,P=0.000)对网瘾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期望(t=4.857,P=0.000)、担心出错成分(t=6.521,P=0.000)对网瘾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个人标准成分对网瘾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0.665,P=0.0.506);2大学生不良的宿舍人际关系体验(t=5.341,P=0.000)对其网瘾有正向预测作用;3并且还在完美主义诸成分与网瘾的关系中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角色。结论:宿舍人际关系在完美主义和网瘾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构建良好宿舍人际关系是高校大学生网瘾干预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