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索系统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某所初中的609名初中生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施测,筛查出阳性人群纳入研究组,对研究组初中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变量的改善情况,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初中生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4.61%;2同伴关系差、有自杀家族史、与父亲关系差、与母亲关系差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4,14.315,24.812,21.382;P0.001);3有自杀意念组初中生检出中度及以上抑郁的比例高达84.3%,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02,P0.001);4研究组初中生经系统心理干预后自杀意念检出率为40.43%,比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7,P0.001);5研究组初中生在干预后其自杀意念、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消极应对分数均低于干预前,积极应对分数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3.359,2.308,2.259,-2.958,2.011;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对降低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松江区10所中学的1250名初中生,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 IO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1%。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年自杀意念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5.5%,17.2%,16.3%,13.9%,13.8%(χ2=4.792,5.447,4.986,0.951,0.246;P>0.05);②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9.5%。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偏高,分别为43.7%,52.4%,50.8%,47.7%,50.0%(χ2=8.326,38.261,28.458,10.438,5.289;P<0.05);③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370,P<0.001);④抑郁是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R2=126.469,F=27.175,P<0.001)。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抑郁是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效度比较高的自杀意念量表,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488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6%;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除合理化因子外(t=2.13,P0.05)、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都有差异性(P0.01);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不成熟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探讨初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从我校每个年级的10个班中,采用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班共864人。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通过筛选有无自杀意念学生,然后根据不同年级、性别从自杀意念检出率和平均分进行比较,用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得分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6.32%。自杀意念检出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9.024,P0.01),初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学生(χ~2=10.912,P0.01);在自杀意念的平均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5.252,P0.01),初三年级、初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t=8.992,P0.01)。问题解决、积极合理化与自杀意念有显著负相关(r=-0.232,-0.194;P0.01);忍耐、逃避、发泄及幻想否认等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相关(r=0.324,0.250,0.296,0.393;P0.01)。结论:初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016级初一学生共1301人,进行每年1次、共3年的追踪测查。使用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E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CPYDS)和家庭功能量表(CFAI)进行测查。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意念逐年检出率分别为21.4%、22.2%、16.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4%、34.6%、28.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一、初二、初三OR=1.48、1.35、2.47)、有抑郁症状(初一、初二、初三OR=4.41、1.83、1.8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意念风险,而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高(初一和初三OR=0.72、0.67)和家庭功能好(初一和初三OR=0.68、0.73)的学生,其自杀意念风险较低。结论:深圳市初中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提升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改善家庭功能能降低自杀意念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整群抽取290名在沪藏族初中生,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沪藏族初中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6%,抑郁发生率为60.7%;②单亲家庭初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完整家庭(χ2=4.130,P<0.05);初二年级、单亲家庭初中生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1%,84.0%(χ2=8.804,6.236,P<0.05);③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749,P<0.001);④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家庭状况及成长环境。结论在沪藏族初中生抑郁发生率较高,有抑郁情绪的初中生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高职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类高职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抑郁及绝望的关系,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乐观量表(LOT-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贝克绝望量表(BHS),对安徽省某医学高职院校一~三年级373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气质性乐观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医学高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09%,男生高于女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绝望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气质性乐观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医学高职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把高职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37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最近一周、最忧郁时)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正相关(r=... 相似文献
9.
了解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探讨初中生应激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校每个年级的10个班中,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共895名。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中学生应激原量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64份。通过筛选有无自杀意念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统计特征从自杀意念检出率和平均分对2组学生进行比较,用应激原各因子的得分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初中生应激原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SIQ)、自杀态度问卷量表(QSA)评定了2 836名高中生的抑郁水平、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有6.3%的学生存在明显的自杀意念。(2)高中生自杀意念存在年级的差异,年级间有自杀意念的关系是:高一、高二大于高三。(3)高中生自杀意念存在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有较多的自杀意念。(4)高中生自杀意念存在宗教信仰的差异,有宗教信仰比无宗教信仰高中生有较多的自杀意念。(5)抑郁、自杀态度、领悟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动思维、自尊是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6)抑郁、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自动思维、自尊共4个因子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安乐死的态度、领悟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共5个因子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1506名初中生焦虑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和分析初中生的各类焦虑问题。方法 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等测查工具对15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部分初中生焦虑均分在2分左右,约有15%的初中生在强迫障碍、担心身体伤害和社交焦虑3个焦虐分问卷上均分在3分以上,同时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强迫障碍、担心身体伤害和社交焦虑3个焦虑分问卷均分最高。②初中生焦虑总均分和各分问卷均分之间都显著相关。③除社交焦虑外,新疆地区初中生焦虑均分都显著的高于北京地区.初一学生的焦虑均分都显著的高于初二学生;除强迫障碍外,初中女生焦虑均分都显著的高于男生。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整体焦虑水平比较低,但有15%左右的初中生经常出现各类焦虑问题,这其中以社交焦虑、强迫障碍和害怕身体伤害3类焦虑最为常见;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刚入学新生和女生是初中生各类焦虑问题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2.
262名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262名初中学生进行家庭环境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与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状态焦虑显著正相关;②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现,组织性与特质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成功性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本科院校大学生430名,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自杀意念问卷评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结果:1大学生在自杀意念问卷的绝望、睡眠、乐观(t=2.128,-2.564,3.151;P0.05)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自杀意念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3.007,P0.05);2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高低分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总分上差异显著,且前者与后者相关显著。结论:父母更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4.
高二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晓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7-58,70
目的 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对高二学生情绪的影响,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河南省4所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类别的300名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中,生活环境对心理的负性影响最大,不同地域、学校类别占主导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同;②高二学生焦虑程度超过一般人群测试结果.且存在显著的学科、学校类别及地域类型上的差异;③负性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焦虑症状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高二学生情绪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为做好高中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县城乡镇初中生幸福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等对7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觉得"很幸福"或"幸福"的学生占70.4%;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χ2=9.714,P<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χ2=58.184,P<0.001);幸福感水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χ2=0.471,P>0.05);自尊、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得分幸福组显著高于非幸福组(t1=9.257,t2=3.988,t3=4.245,t4=4.150,t5=5.184,Ps<0.001)。忍耐、"幻想、否认"、逃避得分幸福组显著低于非幸福组(t1=-3.090,t2=-3.073,Ps<0.01;t3=-3.83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县城乡镇初中生的幸福感(χ2=136.165,P<0.001)。结论县城乡镇初中生总体上是幸福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其幸福感水平,并且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及逃避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其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学生焦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从两所中学随机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焦虑总均分为2.13±0.62分,51.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以轻度焦虑为主,占41.4%。不同性别、年级的焦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学生焦虑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有关,有无焦虑者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指向问题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至2015年1月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纳入国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均为横断面研究。有效总体样本量为31324例。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OR=2.842,95%CI: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OR=1.848,95%CI: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OR=1.805,95%CI:1.343~2.425),抑郁(OR=1.711,95%CI:1.371~2.136)。结论:与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以及抑郁等,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危机干预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