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3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对患者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患者组TAS总分高于对照组(t=3.49),SES得分低于对照组(t=-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TAS总分与SE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TAS总分与PANSS总分(r=0.18,P0.05)呈正相关;SES总分与PANS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共情缺陷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将17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17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t=31.57,48.05,27.17,8.35;P<0.05);IRI-C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3.90,17.87,10.38,16.15,27.14;P<0.05);研究组TAS总分、因子2与IRI-C的总分、想象力因子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呈负相关(r=-0.210~-0.548,P<0.05);TAS的因子1和IRI-C的总分及各因子呈负相关(r=-0.186~-0.354,P<0.05);TAS的因子3与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因子呈正相关(r=0.182,0.391;P<0.05),与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呈负相关(r=-0.286,-0.45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和共情缺陷,且述情障碍与共情缺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述情障碍越明显,共情缺陷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64例分别以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患者组同时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此外,将患者组分成有被害妄想患者组(n=60)和无被害妄想患者组(n=42),比较两组之间敌意归因偏向及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组AIHQ-C的敌意偏向分(HB)、责备偏向分(BB)及攻击偏向分(A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635,4.438,5.634;P0.01),患者组SE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5.068,P0.01)。与无被害妄想患者组相比,有被害妄想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均显著较高(t=-4.395,-6.680,-3.954;P0.01),SES评分显著较低(t=2.18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与SES分呈负相关(r=-0.249,-0.209,-0.203;P0.05),与PANSS总分(r=0.275,0.286,0.413;P0.01)、阳性症状分(r=0.353,0.341,0.351;P0.01)及偏执分(r=0.240,P0.05;r=0.316,0.314;P0.01)呈正相关;患者组AIHQ-C的AB分与PANSS抑郁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尤其有被害妄想患者组存在明显的敌意归因偏向及较低的自尊水平,这种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低自尊水平患者更可能出现敌意、责备及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7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25.97%;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能力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能力因子(r=0.39,0.35;P0.01),治疗因子(r=0.28,P0.05)。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能力因子(r=0.34,0.30,0.32;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r=0.34,0.40;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较常见,且病耻感越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治疗对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e rdversion,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男性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实施团体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做干预。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量表(Emotional-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ESLI)、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对两组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LI、SANS、SAP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研究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30.15±12.58)vs.(43.32±16.77)],SAPS总分[(0.42±0.82)vs.(0.96±1.67)]、SANS中情感平淡、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3项因子评分[(6.72±3.33)vs.(8.47±3.85),(15.00±3.49)vs.(17.06±3.26),(6.91±2.26)vs.(8.13±2.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26.87±15.32)vs.(41.60±16.36)]及SANS中注意障碍因子[6.70±2.19)vs.(8.27±2.43)]评分降低明显,仍低于对照组(Ps0.05)。结论:结构式团体治疗对改善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某城镇小学4~6年级385名在校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采用自尊量表(SE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孤独量表(CLS)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交焦虑及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481,0.400,0.378;P均0.01),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0,P0.01);2自尊在害怕否定评价和孤独感间起到了中介调节作用。结论:自尊可以部分调节4~6年级小学生在体验到社交焦虑时产生孤独感后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剧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本院18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病情稳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心理剧组和对照组各90人。心理剧组开展礼貌礼仪、人际交往、解决问题、换位思考、疏导情绪、亲情连接、改变认知、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同等不同主题的心理剧表演。30名一批,共三批;每批每周2次,每次90分钟,共8周时间。对照组除不参加心理剧治疗外,其它活动同心理剧组。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患者的阴性精神症状;自尊量表(SES)评估自尊水平;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社会功能情况。由两名临床医师分别于入组前,治疗结束时用3个量表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评定者不参加心理剧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心理剧组阴性症状总分及情感平淡/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或社交缺乏、注意障碍等5个分量表减分水平均多于对照组(t=-15.018,-10.639,-12.558,-12.261,-12.419,-17.991;P0.001)。社会功能和自尊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9.81,3.58;P0.001)。结论:心理剧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提高自尊和社会功能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美戈拉汀合并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明确诊断且连续收集的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判定疗效;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判定生存质量;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定患者的共情能力;用药物副作用(TESS)判定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治疗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基线信息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研究组疗效(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χ~2=5.65,P0.05);研究组在SANS总分、情感迟钝、抽象思维障碍、刻板思维因子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7.6127,-2.1017,-2.4293,-6.4975;P0.05);WHOQOL-BREF量表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6.3395,11.7905,3.9233;P0.05);研究组IRI-C量表在总分、观点选择、共情性关心、个人痛苦维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2.1860,3.9076,2.8223;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军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及领悟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共情能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5所军校的472例大学生,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别评估军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结果:军校大学生IRI-C总分为(51. 2±10. 8)分,PSSS总分为(65. 8±11. 5)分,PSSS总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与IRI-C总分及其共情关注、观点采择、想象力三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 19~0. 35,均P 0. 01),共情关注、观点采择得分能正向预测PSSS总分(β=0. 29,P 0. 001;β=0. 15,P 0. 001)。结论:军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共情能力可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训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训练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81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对其中32名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并应用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自尊量表(SES)、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训练前后测试。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接受团体干预组在诸多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成瘾总分(t=2.98,P=0.006)、自尊(t=-3.65,P=0.001)、情绪孤独(t=2.40,P=0.024)、社交孤独(t=2.29,P=0.030)、问题解决(t=-3.47,P=0.001)、自责(t=2.04,P=0.045)等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认知行为训练有助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自尊水平、改善其情绪社交孤独感受,并调整其归因及问题解决方式以达到改善网络成瘾程度的效果。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和缓解相关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首次夏秋季入伍新兵情绪社交孤独感的状况。方法应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队2013年564名入伍新兵进行整群抽样测试研究,然后对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ESLI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相关;②新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t=9.48,8.5,15.39,14.88,8.57,11.94,8.59,13.96,6.90,6.96;P0.01)、军人新兵常模(t=19.53,14.29,19.07,19.89,18.14,13.13,21.72,23.68,23.91,13.11,21.47;P0.01);③不同性别的新兵孤独感各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516,4.392,3.481,3.855;P0.01),是否独生子女对孤独感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④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情绪孤立与社交孤立有显著性影响(F=3.746,6.241;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高中组新兵得分明显高于中专组;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情绪孤独、社交孤独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2013年入伍新兵的孤独感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新兵的孤独感受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男兵和高中文化的新兵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气氛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自我和谐是否在家庭气氛与青少年的孤独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系统家庭动力学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3个量表为测量工具,以武汉某初中和高中部分班级学生321人为被试,分析他们的家庭气氛、自我和谐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中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生(Wilks'λ=0.96,F=4.48,η2=0.041,P<0.01).女生体验到的孤独感明显高于男生(Wilks'λ =0.94,F=6.52,η2=0.058,P<0.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在家庭气氛与情绪孤独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8(P <0.05),在家庭气氛与社交孤独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61(P <0.05).结论 ①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对于孤独感的感受存在明显的差异;②家庭气氛是通过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青少年的孤独感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分离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62名医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解离特质量表(DTS)、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防御方式问卷(DSQ)、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测试。结果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分离特质总分和各维度分数高于未受虐待者(t=2.609~3.860,P0.01);分离特质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神经质、不安全感、不成熟防御、中间型防御、掩饰呈正相关(r=0.13~0.69,P0.05),与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13~-0.5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不成熟防御、不安全感、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与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呈正相关(Beta值=0.093~0.463,P0.05);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一般自我效能分别与分离特质呈负相关(Beta值=-0.099~-0.381,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具有不良影响,不成熟防御方式、不安全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分离特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心理障碍与中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被他人所容纳量表(ATOS)对女性进行调查,女性心理障碍与中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支持对女性心理障碍严重程度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297,P<0.01),家庭支持主要影响抑郁情绪(Beta=0.307,P<0.01)和精神病性症状(Beta=0.302,P<0.01)。SCL-90总分对中介变量无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关系敏感对社会支持(Beta=0.170,P<0.05)有正向预测作用,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支持(Beta=0.226,P<0.01)和积极应对(Beta=0.209,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中介变量丧失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是女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障碍对中介变量无显著影响,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症状能增加社会支持,精神病性症状还能增加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婚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五因素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与婚姻调试测定量表,对126名年轻的已婚女性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1被试婚姻调试平均分低于100分,婚姻失谐风险者占多数(61.91%);2有子女的已婚女性婚姻调试得分显著低于尚未有子女的已婚女性(t=-3.16,P0.001);中低学历者婚姻调试得分显著低于高学历者(F=-29.35~-49.14,P0.001);3神经质与婚姻质量显著负相关(r=-0.24,P0.01),经验开放性及社会支持各维度均与婚姻质量显著正相关(r=0.24~0.30,P0.01)。结论神经质性的人格特点对婚姻有消极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提升婚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军校大学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某军校591名男性学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的测评。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①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0.735,P0.01)、社会支持(r=-0.637,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②男性军校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715,P0.01)、求助(r=-0.522,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其余4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程度对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的6个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特质焦虑程度越低,军校男性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问卷为研究工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 1全体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平均得分为80.741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086,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8,P0.05);3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维度(Beta=5.686,P0.001)和"行动疑虑"维度(Beta=0.127,P0.05)能显著预测孤独感;自尊在"担心错误"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行动疑虑"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能预测孤独感,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