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高血压脑病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者,根据病情情况,再行第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及保守治疗.结果 经再次清除血肿术后,术后生活治疗Ⅰ级者15例,Ⅱ级者24例,Ⅲ级者8例,Ⅳ级者2例,Ⅴ级者1例.经保守治疗后,生活质量I级者2例,Ⅱ级者1例,未见再出血者.放弃治疗者,病情未见发展.日常生活质量Ⅱ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现的诊治,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出血量的多少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进行.  相似文献   

2.
宋勇 《四川医学》2013,(9):1424-1425
目的 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2012年1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对其中术后再出血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30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再次手术指针,其中8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复查头CT血肿基本清除,5例好转出院,3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另外7例术后再出血有手术指针但放弃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仅1例好转出院,其余6例后死亡.1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本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7%,再出血原因与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术前CT显示血肿形态、出血量大小、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结论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管理等是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直切口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48 h行头颅CT复查,36例血肿基本全清除,5例少量残留,2例半数残留,1例过半残留.住院期间2例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3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术后随访6~12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定预后: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4例.结论: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彻底、继发脑损害小、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56例具备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颞部小骨窗开颅,穿刺定位血肿腔后于显微镜下操作清除血肿.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者18例,血肿清除量>2/3者35例,占位效应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血肿残余量大于>2/3者2例,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再出血(出血较术前增加)1例,再次行急诊手术清除.本组56例患者中术后生存47例,死亡6例,另有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存活47例于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Ⅰ级9例(19.1%),Ⅱ级15例(32.0%),Ⅲ级13例(27.6%),Ⅳ7例(14.9%),Ⅴ级3例(6.4%).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较好,能有效清除血肿,较好地体现了微创手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2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第1d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量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死亡3例,病死率11.5%。生存的23例患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9例(45.67%),Ⅳ级6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结论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罗清泉 《广西医学》2010,32(12):1571-1573
目的初步探讨小骨窗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并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血肿全部清除29例,血肿大部分清除9例,无术后再出血病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占10.5%)。术后随访3~6个月,按ADL评分Ⅰ~Ⅲ级27例,占79.4%。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创伤小、疗效确切且病死率低,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皮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对经典开颅血肿清除及(或)去骨瓣减压术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适应证进行探讨分析。并比较同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显效率、病死率。结果:①187例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显效率71.3%,病死率7.0%,同期80例保守治疗患者显效率41.3%,病死率28.8%。两种治疗方式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治疗高于保守治疗;病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保守治疗高于手术治疗。②行显微镜下小骨窗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皮层入路手术110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Ⅰ级64例,Ⅱ级26例,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2例,死亡5例;行经典开颅血肿清除及/或去骨瓣减压术77例,术后ADL评级Ⅰ级25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5例,Ⅴ级12例,死亡8例。行显微镜下术式治疗患者致残率、病死率与行经典开颅术式致残率、病死率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微镜下术式好于行经典开颅术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各种临床资料,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管鞘下针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采用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25例,近全部清除6例,大部分清除4例.手术平均时间2.3h.除1例患者术后再出血行二次内镜清除外,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 GOS分级Ⅴ级14例,Ⅳ5例,Ⅲ级10例,Ⅱ级5例,Ⅰ级1例.结论以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下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具有可直视下清除血肿,视野清晰开阔,手术耗时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小骨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比较.方法:7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实际实施时间分为3组:A组6 h以内手术者26例(前期组);B组6~24 h以内手术者27例(中期组);C组24~36 h手术者24例(后期组).均行开小骨窗微创大部分血肿清除术,3组出院时按GOS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按GOS评分A组Ⅰ级1例占4%,Ⅱ级1例占4%,Ⅲ级3例占11%,Ⅳ~Ⅴ级21例占81%,发生再出血3例.B组Ⅰ级3例占11%,Ⅲ级8例占30%,Ⅳ~Ⅴ级16例占59%,再出血3例.C组Ⅰ级7例占29%,Ⅱ级2例8%,Ⅲ级6例占25%,Ⅳ~Ⅴ级8例占3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期手术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田松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08-109
目的探讨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经显微锁孔手术治疗脑出血(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3d及6个月的术后病死率和远期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随访,与46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6.25%优于传统组的26.09%,2组手术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损伤小,进入病灶时间短,清除血肿及止血彻底,在病死率与传统方法无差异的情况下,降低再出血,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颞肌下小骨窗减压的手术方法、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进一步总结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微侵袭理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采用颞肌下小骨窗减压手术治疗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结果术后24 h内35例手术患者均复查头颅CT明确颅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效果,其中28例颅内血肿清除率〉90%,4例颅内血肿清除率〈70%,3例颅内再出血,出血量不多,没有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3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再出血伴肺部感染。存活者随访6个月1年不等,根据GOS五级划分,Ⅰ级:恢复良好,患者可正常生活22例;Ⅱ级:中度残废,有功能障碍,但可独立生活7例;Ⅲ级:重度残废,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3例;Ⅳ级:植物生存1例;Ⅴ级:死亡1例。结论颞肌下小骨窗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彻底、血肿清除率高、再出血几率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经验。方法:对2008~2012年114例以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80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及术后严密监测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颞肌下小骨窗减压的手术方法、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进一步总结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微侵袭理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采用颞肌下小骨窗减压手术治疗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结果术后24 h内35例手术患者均复查头颅CT明确颅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效果,其中28例颅内血肿清除率>90%,4例颅内血肿清除率<70%,3例颅内再出血,出血量不多,没有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3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再出血伴肺部感染。存活者随访6个月~1年不等,根据GOS五级划分,Ⅰ级:恢复良好,患者可正常生活22例;Ⅱ级:中度残废,有功能障碍,但可独立生活7例;Ⅲ级:重度残废,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3例;Ⅳ级:植物生存1例;Ⅴ级:死亡1例。结论颞肌下小骨窗减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彻底、血肿清除率高、再出血几率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日本脑卒中外科治疗协作研究提出的高血压脑出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56例3~5级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6例中3级9例,4a级15例,4b级24例,5级8例,血肿量40~120ml,平均67.7ml。53例术后第2天复查CT,17例血肿完全清除,23例血肿清除率>85%,6例血肿清除率60%~85%,7例术后再出血。死亡8例,病死率14.29%。术后3~6个月对存活者进行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5例。全组Ⅰ~Ⅲ级良好率66.07%。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同样适用于出血量大、术前出现脑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9例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术;5例行血肿清除并后颅窝减压、脑室外引流术;急诊钻孔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2例单纯脑室引流术。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3例。术后6个月,28例生存者预后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小脑出血的血肿部位,脑积水情况和临床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治疗,有助于清除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诊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2-10-2005-08我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出血量>30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内科治疗组(Ⅰ),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组(Ⅱ),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组(Ⅲ),每组各34例,对比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死亡20例,病死率58.8%.Ⅱ组死亡17例,病死率50.0%.Ⅲ组死亡7例,病死率20.5%.出院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介入组ADL1-3级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1).结论 早期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治疗能显著提高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开窗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70ml)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3组:A组7小时以内手术者22例(超早期组);B组7~24小时以内手术者23例(早期组);C组24-48小时手术者20例(延期组).均行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3组出院时按GOS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按GOS评分A组Ⅰ级1例占4%,Ⅲ级2例占10%,Ⅳ~Ⅴ级19例占86%,发生再出血3例.B组Ⅰ级2例占7%,Ⅲ级7例占30%,Ⅳ~Ⅴ级14例占63%,再出血2例.C组Ⅰ级6例占30%,Ⅱ级1例5%,Ⅲ级5例占25%,Ⅳ~Ⅴ级8例占40%.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早期手术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年来超早期7h内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48例,术后24h内复查CT,血肿清除均达80%以上,无再出血病例,死亡5例,病死率10.4%。术后3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早期减压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能有效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式对再次出血的影响。方法总结手术治疗的2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对比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单纯开颅血肿清除、微骨窗血肿清除对再次出血的影响。结果术后24 h再出血28例(13.87%),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9例,术后再出血7例;行单纯开颅血肿清除97例,术后再出血11例;行微骨窗血肿清除术20例,术后再出血2例;行脑室外引流术46例,术后再出血8例;术后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P=0.617)。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式对术后再次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对治疗壳核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术式治疗壳核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采取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7例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满意,血肿清除&gt;80%19例,&lt;80%8例;随访6个月后按ADL分级评估预后,存活26例,其中,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锁孔入路手术能有效降低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