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皮素(ET)与脑梗塞(CI)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动态观测了95例CI患者血浆ET含量变化。结果(1)CI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CI患者血浆ET水平与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及是否合并其他器官损害有关;与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数目无关。(3)CI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4~7天达高峰,半月后明显下降,1月后降至较正常水平稍高,与CI后脑水肿及缺血半暗带的形成时程一致。结论ET在CI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探讨ETI和ANP两种神经肽在急性脑梗塞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脑脊液ETI和ANP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急性期ANP含量显著升高(P<0.05),至恢复期回降到正常;ANP含量水平的高低与脑梗塞容积的大小无关。提示血浆ANP参与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期ANP含量的升高可能为机体对脑梗塞的一种保护性应答反应,对于缺血性脑水肿的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观察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其结果表明:(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ET-1,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改变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梗塞组血浆ET-176.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6Pg/ml(P<0.01)。梗塞灶≤2cm3和>5cm3两组间血浆ET-1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病后一周内不同时间血浆ET-1有显著差异,其中24hET-1水平最高(P<0.01)。因此ET-1增高不仅可使血管收缩,诱发脑卒中发生,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脑中风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对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将64例脑梗塞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加用尼莫地平组,并检测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表明急性期内皮素1(ET-1)含量明显高于康复期及对照组(P<0 .001),康复期尼莫地平组ET-1含量较常规治疗组要明显低(P<0.01)。ET-1含量的变化与全身应激反应有关,而及时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减少内皮素分泌,有利于神经系统征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高压氧治疗对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影响。  方法  3 2例脑梗塞患者行高压氧治疗 ,观察血浆内皮素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3 2例脑梗塞中 ,病程在 2个月以内者在高压氧治疗后血浆ET比治疗前明显增高 (P <0 0 1 ) ,而病程在二个月以上者的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治愈组的脑梗塞高压氧治疗后血浆ET明显增高 (P <0 0 1 ) ,而好转组则ET水平略有下降。  结论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效果不是以降低血浆ET水平起作用 ,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作用 ,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脑梗塞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及脑萎缩患者血浆内皮素的观察李清美裴海涛滕继军金丽英作者单位:266000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李清美裴海涛滕继军),青岛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金丽英)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及脑萎缩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已有...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55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表明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ET-1增高更显著。ET-1含量的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与不同的梗塞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动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动态观测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发现:CI组3d内及10~14d的患者,血浆ET高于病程25~28d者及脑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脑动脉硬化组与病程25~28d者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及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浆CGRP低于正常对照组,CI病程3d内及10~14d者高于病程25~28d者及脑动脉硬化组。CI伴高血压者。血浆ET高于不伴高血压者,CGRP低于不伴高血压者。病程3d内病情重型者血浆ET、CGRP高于轻、中型者,且ET与CGRP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性75例,平均年龄62.5(60~72)岁,女住4例,平均年龄61.5岁(60~66),按全国1986年苏州会议修订的脑缺血性脑血管病标准诊断。经头颅CT或MR所证实,并排除病前心电图异常。取肘静脉血sml,注人含有10%EDTA二钠30UI和40UI却肽岛试管中,混匀,4C3000rPm/分离心10分钟,分高血浆.在一20℃保存待测.测定前样本置于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C3000rPm$心5分钟,取上清液测定.采用125I--ET标记药盒放免分析(RIA)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1)的水平。心电图(ECG)检查采用Melin$记方法,常…  相似文献   

14.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内皮素(ET)在脑出血(CH)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系统地测定观察了57例CH患者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CH患者血浆ET水平(110.7±44.11)较对照组(66.75±27.23)显著性升高(P<0.001)。2.CH患者血浆ET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与病情轻重、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害有关。3.CH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的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即开始升高,1~3天达高峰,之后维护在较高水平直至14天,半月后开始下降,1月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这与CH后脑水肿的形成时程一致。以上结果说明ET参与了C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观察了71例脑出血(C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CH患者血浆ET水平(110.7±44.11)较对照组(66.75±27.23)显著性升高(P<0.001).CH患者血浆ET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与病情轻重、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害有关.CH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的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h内即开始升高,1~3d达高峰.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14d,半月后开始下降,1个月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这与CH后脑水肿的形成时程一致.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TCD,内皮素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例脑梗塞患者经尼莫地平治疗前后TCD,内皮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病灶侧收缩期脑血流速度有下列变化:前部脑Vs3例正常,2例增快,20例减慢。基底动脉Vs3例正常,4例增快,18例减慢。用尼莫地平及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尼莫地平治疗后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Vs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VS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生理盐水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及尼莫地治疗后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动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表现: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ET、AⅡ、ALD明显高于病程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ET、AⅡ在CI伴高血压者高于无高血压者,有糖尿病史者高于无糖尿病史者,病情重型者高于病情轻、中型者。病程3天内,血浆ET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9 例50~78 岁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3 天内、病后 10~13 天、病后20~23 天进行了血浆ET 测定,并与60 例同龄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浆ET 水平发病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病后3天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后10~13 天接近正常对照组,病后20~23 天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浆ET 水平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不同时期呈现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